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窃听、窃照犯罪打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07:40
  窃听、窃照犯罪包括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犯罪行为。窃听、窃照犯罪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政治生态、侵犯个人隐私、污染文化环境、造成公众安全感下降等方面。窃听、窃照犯罪防控难点表现为认定难、监管难、打击难。完善立法、严格监管、积极预防、链条式打击是应对此类犯罪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0,32(03)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当前我国窃听、窃照犯罪现状及特征分析
    (一)案件时间分布情况
    (二)案件地域分布情况
    (三)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类型及使用目的
    (四)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购买途径及销售方式
    (五)案件类型
        1.“非法销售”远多于“非法使用”
        2.“非法销售”远多于“非法生产”
二、窃听、窃照犯罪的危害性
    (一)危害国家安全
    (二)破坏政治生态
    (三)侵犯个人隐私
    (四)污染文化环境
    (五)降低公众安全感
二、窃听、窃照犯罪预防与打击的难点
    (一)认定难
        1.不同生产阶段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认定问题
        2.窃听、窃照专用器材与普通民用小型电子产品的区别问题
        3.专用间谍器材与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区别问题
    (二)监管难
        1.监管环节多,监管主体分散
        2.线上和线下犯罪行为相互交错
    (三)打击难
        1.发现难
        2.取证难
三、窃听、窃照犯罪预防与打击对策
    (一)完善立法
    (二)严格监管
    (三)积极预防
    (四)链条式打击
        1.上游环节
        2.中间环节
        3.下游环节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孔摄像机偷拍乱象公安执法思维考量[J]. 李媛媛.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2]挖出偷窥者的摄像头[J]. 沈臻懿.  检察风云. 2019(10)
[3]夫妻住自如房4个月后发现针孔摄像头[J].   方圆. 2018(20)
[4]掣肘与突破:中国公众安全感提升路径研究[J]. 徐淑华,周隆武.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3)
[5]社会转型:国民安全感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 俞国良,王浩.  社会学评论. 2016(03)
[6]“窃听风云”背后的麻阳官场[J]. 李克诚.  南风窗. 2013(19)



本文编号:3323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323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