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15:28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自艾滋病在医学上被发现以来,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传播,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艾滋病传播形势。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有人基于各种原因或动机实施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这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对于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选择用《刑法》进行规制,并对行为人施以较为严厉的刑罚。在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规制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我国《刑法》在规制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方面却存在缺陷和不足,无法有效规制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本文以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法规制作为研究内容,旨在对完善我国《刑法》的规定,提出一定的立法建议。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了简要概述,通过介绍艾滋病的概念与传播途径,进而分析了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简要叙述了我国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关于规制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相关规定;第二章评析了我国刑法学界中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定罪量刑的四种主要观点,指出了各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和局限性;第三章介绍并分析了俄罗斯、越南和美国关...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概述
1.1 艾滋病的概述
1.1.1 艾滋病的概念及简介
1.1.2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1.2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概述
1.2.1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概念
1.2.2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特征
1.3 我国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
第二章 我国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定性的争议及其分析
2.1 以传播性病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定性
2.1.1 定性依据
2.1.2 存在的不足
2.2 以故意杀人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定性
2.2.1 定性依据
2.2.2 存在的不足
2.3 以故意伤害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定性
2.3.1 定性依据
2.3.2 存在的不足
2.4 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定性
2.4.1 理论依据
2.4.2 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域外国家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及其启示
3.1 俄罗斯刑法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3.2 越南刑法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3.3 美国法律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完善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刑法规制的立法建议
4.1 增设故意传播艾滋病罪
4.2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立法构想
4.2.1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犯罪形态
4.2.2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犯罪构成
4.2.3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法定刑
4.3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条文表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 AIDS and Hepatitis C Professional Group,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02)
[2]艾滋病人卖淫嫖娼行为的刑法评价[J]. 张弟.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3]《关于审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周峰,党建军,陆建红,杨华. 人民司法(应用). 2017(25)
[4]国内外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法律责任比较分析[J]. 徐鹏,陈琬莹,琚腊红,马丽萍,吕繁.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01)
[5]论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定性[J]. 朱丽伊.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02)
[6]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事立法模式选择[J]. 李晨. 法制与社会. 2013(02)
[7]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事立法选择[J]. 江凌燕. 法制与社会. 2011(11)
[8]应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J]. 黄奉文.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9]从法律角度谈故意传播艾滋病[J]. 杨荣东.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9(05)
[10]对艾滋病患者咬伤人的定性分析[J]. 彭林泉,肖露. 中国检察官. 2008(10)
硕士论文
[1]论传播艾滋病罪的增设[D]. 冯嘉敏.湘潭大学 2018
[2]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法规制[D]. 张瑞央.西南政法大学 2014
[3]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事立法研究[D]. 袁梅.西南政法大学 2014
[4]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法规制[D]. 李晓杰.西南政法大学 2012
[5]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 白东焕.河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7926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概述
1.1 艾滋病的概述
1.1.1 艾滋病的概念及简介
1.1.2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1.2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概述
1.2.1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概念
1.2.2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特征
1.3 我国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
第二章 我国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定性的争议及其分析
2.1 以传播性病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定性
2.1.1 定性依据
2.1.2 存在的不足
2.2 以故意杀人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定性
2.2.1 定性依据
2.2.2 存在的不足
2.3 以故意伤害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定性
2.3.1 定性依据
2.3.2 存在的不足
2.4 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进行定性
2.4.1 理论依据
2.4.2 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域外国家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及其启示
3.1 俄罗斯刑法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3.2 越南刑法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3.3 美国法律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完善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刑法规制的立法建议
4.1 增设故意传播艾滋病罪
4.2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立法构想
4.2.1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犯罪形态
4.2.2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犯罪构成
4.2.3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法定刑
4.3 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条文表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 AIDS and Hepatitis C Professional Group,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02)
[2]艾滋病人卖淫嫖娼行为的刑法评价[J]. 张弟.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3]《关于审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周峰,党建军,陆建红,杨华. 人民司法(应用). 2017(25)
[4]国内外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法律责任比较分析[J]. 徐鹏,陈琬莹,琚腊红,马丽萍,吕繁.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01)
[5]论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定性[J]. 朱丽伊.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02)
[6]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事立法模式选择[J]. 李晨. 法制与社会. 2013(02)
[7]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事立法选择[J]. 江凌燕. 法制与社会. 2011(11)
[8]应设立故意传播艾滋病罪[J]. 黄奉文.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9]从法律角度谈故意传播艾滋病[J]. 杨荣东.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9(05)
[10]对艾滋病患者咬伤人的定性分析[J]. 彭林泉,肖露. 中国检察官. 2008(10)
硕士论文
[1]论传播艾滋病罪的增设[D]. 冯嘉敏.湘潭大学 2018
[2]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法规制[D]. 张瑞央.西南政法大学 2014
[3]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刑事立法研究[D]. 袁梅.西南政法大学 2014
[4]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的刑法规制[D]. 李晓杰.西南政法大学 2012
[5]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 白东焕.河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79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37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