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 ——以类型思维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21-10-21 05:12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兴荣发展,近些年来,交通事故数量逐渐增多,因交通事故而衍生出的交通肇事罪案件也在持续增加。交通肇事罪逃逸案件也是频发,这也致使公共安全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逃逸”的认定也成为司法实务难点。为了解决“逃逸”司法适用问题,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逃逸”这一情节做出了说明。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界定,难以应付不同情形下的逃逸情节,有些案件看似具备逃逸情节却不是逃逸;有些案件当事人似乎不构成逃逸,却最终被认定为逃逸。在理论界,关于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讨论和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分歧也是比较严重,至今未达成学界统一认识。从2000年《交通肇事逃逸解释》到“逃避法律追究说”和“逃避救助义务说”的学界争议,我们可以看出都是围绕“逃逸”的目的进行解释。有学者表示,对于“逃逸”已经成为我国刑法解释学上的“黑洞”,无疑分析研究交通肇事逃逸问题要把握问题的核心——何为“逃逸”的规范目的。本文从新的角度着手,用另一种思维——类型思维来解读何为“逃逸”。在法律领域的问题研究中,类型化研究方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是一种价值性、开放性的研究思维方式... 

【文章来源】: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交通肇事“逃逸”的基本问题
    2.1 我国的立法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
    2.2 系争案例
    2.3 主要争议问题
第三章 类型思维的引入
    3.1 类型思维的兴起与界定
        3.1.1 类型化方法的兴起
        3.1.2 类型思维界定
        3.1.3 类型思维的特质
    3.2 类型思维在刑法领域的提倡
        3.2.1 刑事立法
        3.2.2 刑法适用
第四章 类型思维与“逃逸”的刑法规范目的
    4.1 现有“逃逸”刑法规范目的评析
        4.1.1 .“逃避法律追究说”
        4.1.2 “逃避救助被害人说”
    4.2 以类型思维寻找“逃逸”的规范目的
        4.2.1 基于类型思维的目的论解释
        4.2.2 规范目的的具体寻找路径
        4.2.3 “逃避法律追究”的实质内涵
第五章 类型思维与“逃逸”的行为结构
    5.1 主观方面
    5.2 客观方面
第六章 交通肇事罪中三处“逃逸”的具体含义
    6.1 作为交通肇事罪成立条件的“逃逸”
    6.2 作为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条件的“逃逸”
    6.3 逃逸致人死亡中的“逃逸”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48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448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