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微信犯罪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2-02-21 11:07
  随着微信的迅猛发展,微信犯罪也日益增多。近年来,微信犯罪呈现出发案率高、涉及面广、形式多样等特点,微信犯罪已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微信犯罪与微信的功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微信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微信犯罪分为与微信社交相关的犯罪、与微信平台相关的犯罪和与微信支付相关的犯罪三大类。并且,每一类微信犯罪又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类型及成因。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微信犯罪,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立法、司法以及其他预防对策。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微信犯罪概述
    2.1 微信的概念和特征
        2.1.1 微信的概念
        2.1.2 微信的特征
    2.2 微信犯罪的界定
        2.2.1 微信犯罪的概念
        2.2.2 微信犯罪的特征
        2.2.3 微信犯罪与传统网络犯罪的区别
第3章 微信犯罪的成因
    3.1 微信犯罪的主观原因
        3.1.1 犯罪主体心理扭曲
        3.1.2 用户防范意识差
        3.1.3 受害者矢口否认
    3.2 微信犯罪的客观原因
        3.2.1 微信自身架构漏洞
        3.2.2 打击防范技术落后
        3.2.3 微信的监管不到位
第4章 与微信社交相关的犯罪
    4.1 微信的社交功能
        4.1.1 摇一摇
        4.1.2 附近的人
        4.1.3 漂流瓶
    4.2 微信社交犯罪的现状
        4.2.1 微信社交犯罪概况
        4.2.2 微信社交犯罪的特点
    4.3 微信社交犯罪的类型
        4.3.1 侵财型
        4.3.2 强奸型
        4.3.3 贩毒型
    4.4 微信社交犯罪的成因
        4.4.1 默认功能的安全隐患
        4.4.2 被害人自身原因
第5章 与微信平台相关的犯罪
    5.1 微信的平台功能
        5.1.1 朋友圈
        5.1.2 公众号
        5.1.3 微信电商
    5.2 微信平台犯罪的现状
        5.2.1 微信平台犯罪概况
        5.2.2 微信平台犯罪的特点
    5.3 微信平台犯罪的类型
        5.3.1 侵犯隐私型
        5.3.2 卖淫嫖娼型
        5.3.3 诈骗型
    5.4 微信平台犯罪的成因
        5.4.1 商业平台准入门槛较低
        5.4.2 公众号监管缺失
第6章 与微信支付相关的犯罪
    6.1 微信的支付功能
        6.1.1 微信红包
        6.1.2 银行卡绑定
        6.1.3 微信银行
    6.2 微信支付犯罪现状
        6.2.1 微信支付犯罪概况
        6.2.2 微信支付犯罪的特点
    6.3 微信支付犯罪的类型
        6.3.1 侵财型
        6.3.2 贿赂型
        6.3.3 赌博型
    6.4 微信支付犯罪的成因
        6.4.1 内部监管不完善
        6.4.2 外部监管不到位
第7章 微信犯罪的对策
    7.1 微信犯罪的立法对策
        7.1.1 微信犯罪的刑事立法对策
        7.1.2 微信犯罪的其他立法对策
    7.2 微信犯罪的司法对策
        7.2.1 完善刑法司法解释
        7.2.2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7.2.3 加强微信犯罪证据的收集
    7.3 微信犯罪的预防对策
        7.3.1 加强监督管理
        7.3.2 提高防范意识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前利用微信犯罪的特点、手段及侦查对策研究[J]. 孟庆博.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5(04)
[2]当朋友圈变成商圈——谈谈对微信特点的认识[J]. 王英.  中国地市报人. 2015(11)
[3]探究微信技术架构及安全漏洞和防范技术[J]. 夏良荣.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4(09)
[4]微信危信[J]. 丁一鹤,梅贤明.  啄木鸟. 2014(08)
[5]网络犯罪的发展轨迹与刑法分则的转型路径[J]. 于志刚.  法商研究. 2014(04)
[6]微信传播机制背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变革解析[J]. 李阳.  江汉论坛. 2014(05)
[7]关于“微信”犯罪及“微信”服务侦查实战的思考[J]. 曹威.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2)
[8]国内微信的本体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 王勇,李怀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9]微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J]. 陈蕾.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4(01)
[10]微信银行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J]. 许琪.  金融会计. 2014(01)

博士论文
[1]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研究[D]. 吴保来.中共中央党校 2013

硕士论文
[1]我国网络犯罪管理研究[D]. 宋凡.湖南大学 2014
[2]微信社区化网络人际传播的建构[D]. 张长乐.安徽大学 2013
[3]微信使用者使用行为及意图探讨[D]. 王潇雨.兰州大学 2013
[4]论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的缺陷及完善[D]. 宋俊雅.河南大学 2013
[5]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赵昕.武汉工程大学 2013
[6]移动社交网络的传播学研究[D]. 张晓瑞.北京邮电大学 2013
[7]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用户采纳研究[D]. 陈攀.华中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37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37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