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三种新型“非数额型”盗窃罪,即“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和“扒窃”。自《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四年多以来,司法实务中对于这三种新型盗窃罪产生了一些理解和适用难题,比如因对法律条文的不同理解而出现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形态(既遂还是未遂)、“罪数”(数罪并罚还是一罪从重)的认定意见不统一、对“数额型”与“非数额型”盗窃行为竞合时应如何适用量刑幅度(亦或者称法定刑档次)的意见不统一等。为了解决这些分歧点,本文选取了“携带凶器盗窃”这一新型盗窃罪作为视角,结合具体的司法实践判决,对相关疑难问题进行整理、思考,并阐述笔者的对该罪认定的理解及适用意见,以期能在今后的司法实务中准确适用该罪名。本文中,笔者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逐一展开对“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比如,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对“携带”的理解和认定,包括携带的含义、携带的时间、携带的方式、携带是否要求行为人具有使用意思等内容;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对“凶器”的认定,包括凶器的种类、犯罪工具是否属于凶器的判断方法、“携带凶器盗窃”中的“凶器”与“携带凶器抢夺”中的“凶器”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等内容;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携带凶器盗窃”的犯罪形态问题,主要论点在于该特殊盗窃行为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态以及既遂的判断标准;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携带凶器盗窃”的定罪及罪数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现有法律条文(包含司法解释)未作明确规定,需要学者和司法实践进一步探讨和确定。
【关键词】:携带 凶器 犯罪形态 罪数 刑法谦抑原则 罪刑均衡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导言7-9
- 第一章 “携带凶器盗窃”中“携带”的认定问题9-16
- 一、“携带”的含义、时间和方式9-14
- (一)“携带”的含义9-12
- 1.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几种主流观点9-10
- 2.“携带”应包括“随时可以取用”和“密切物理联系”10-11
- 3.携带应要求行为人具有对人或对物的概括使用意思11-12
- (二)“携带”的时间12-13
- (三)携带的方式13-14
- 二、“携带凶器抢夺”和“携带凶器盗窃”之“携带”对比14-16
- (一)司法解释对两个“携带”的规定14-15
- (二)两个“携带”应属同一意思15-16
- 第二章 “携带凶器盗窃”中“凶器”的认定问题16-22
- 一、“凶器”的含义16-17
- (一)百度百科词条和司法解释对“凶器”的规定16
- (二)将“凶器”限定于有固定形状的器械类更为适宜16-17
- 二、犯罪工具与“凶器”之间的关系17-19
- (一)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几种主流观点17-18
- (二)犯罪工具属于“凶器”的判断标准18-19
- 三、“携带凶器抢夺”和“携带凶器盗窃”之“凶器”对比19-22
- (一)理论与司法实践中的几种观点19-20
- (二)“携带凶器盗窃”中“凶器”范围应更窄20-22
- 第三章 “携带凶器盗窃”的犯罪形态问题22-24
- 一、“携带凶器盗窃”存在犯罪未遂22-23
- 二、“携带凶器盗窃”的既遂标准23-24
- 第四章“携带凶器盗窃”的定罪及罪数问题24-33
- 一、“携带凶器盗窃”的定罪24-26
- (一)“携带凶器盗窃”入罪标准24-26
- 1.“携带凶器盗窃”入罪也应限于有一定价值的财物24-25
- 2.价值较小和价值轻微的判断标准25-26
- (二)对“携带凶器盗窃”未遂的处理26
- 二、“携带凶器盗窃”的罪数问题26-30
- (一)盗窃行为类型竞合时的处理原则27-28
- (二)盗窃行为类型并存时的处理原则28-30
- 1.同种数罪处罚的四种学说28-29
- 2.普通盗窃与特殊盗窃类型并存时的处理29-30
- 三、司法实务案例分析30-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淦华;李智刚;;毒品犯罪形态初探[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郑怀瑾;犯罪学下犯罪形态的初探[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肖贵林;;扒窃的界定及犯罪形态[J];人民检察;2012年22期
4 顾永中;;关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犯罪形态的几点思考[J];法学研究;1991年03期
5 胡家贵,陈瑞兰;关于犯罪形态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坛;1997年06期
6 范德繁;新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第二款的犯罪形态[J];行政与法;1999年04期
7 肖剑鸣;郑赛花;;“入世”冲击下我国犯罪形态的现代演进[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俞梅荪;;台湾经济犯罪形态若干[J];法学杂志;1991年03期
9 孙家乐;曾克英;;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犯罪形态[J];法制与社会;2013年36期
10 何建华;;通过他人签订协议收受干股的犯罪形态认定[J];人民司法;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吉先;;犯罪学与未罪学——理论研究的起始点和归宿点,力求在一定程度上与“三未”目标的实现相适应[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俊 杨绿英;欲杀人因病罢手 犯罪形态如何确认[N];江苏经济报;2000年
2 汪恩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具体犯罪形态[N];中国黄金报;2013年
3 案例编写人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 李瑛 曾建东;因“害怕”而停止的犯罪形态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3年
4 郑 琳 张予洛;浅谈共同犯罪中犯罪形态的认定[N];河南日报;2002年
5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具体犯罪形态[N];中国黄金报;2013年
6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冀天福 邓州市人民法院 刘森 张玉敏;抢后归还如何认定其犯罪形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检察院 游洪升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 贾长森;帮人运送赃物时被抓,如何认定罪名及犯罪形态[N];检察日报;2011年
8 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检察院 凌洁 吴敏;爆炸装置置于人家如何确定犯罪形态[N];检察日报;2010年
9 周东飞;直销立法走在盾与剑之间[N];经理日报;2004年
10 汪恩泽;保险诈骗罪的具体犯罪形态[N];中国黄金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琼;“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李寅春;共同犯罪中有关犯罪形态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李桂红;单位犯罪形态的探究与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章栋;数额犯犯罪形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丽杰;共同正犯未遂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马英;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张璐;刑法中的“利用职务之便”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任素梅;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实践争议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汤义平;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理解与适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卫春晓;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若干问题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