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同意”与强奸罪的认定
发布时间:2022-10-04 22:54
在缺乏暴力的强奸案件中,被害人往往已经对性交行为表示“同意”,但实际上是被害人在非自由意志下作出的无效同意,且现行刑法规定过于简单,不足以应对现实生活中多样复杂的案件。这使得这类案件在司法实务中的认定难度更高,需要针对理论观点的漏洞和司法实践中的个案难题,提出更为完善的合乎逻辑的认定标准。存在被害人“同意”的较难认定的奸淫场合,主要集中于几种情形:以胁迫手段获取被害人“同意”、以欺骗手段获取被害人“同意”、被害人系缺乏同意能力的幼女或精神病人。认定胁迫型强奸,需明确胁迫手段具有形式多样性、时间不限于当场性、对象特殊性的特点,应以一般人为角度,结合被害人自身情况,客观判断胁迫程度是否达到被害人不敢反抗。针对存在利益交换的奸淫场合,若以胁迫手段需使得被害人不敢反抗为标准进行认定,存在个案分析不妥,结合权利理论分析更为清晰。认定欺诈型强奸,应采取限制无效同意范围的立场,依据事实错误和动机错误说对被害人的认识错误进行划分,对性行为性质和被告人身份产生的认识错误属事实错误,被害人同意无效;其他情形的认识错误属于动机错误,被害人同意有效。其中行为人冒充身份不限于丈夫和男友;以治病为名义骗奸的情形属...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胁迫下的被害人“同意”
一、胁迫型强奸中“胁迫”的特点
(一)“胁迫”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二)“胁迫”的时间具有不特定性
(三)“胁迫”的对象具有特殊性
二、胁迫型强奸中“胁迫”的认定
(一)以“被害人不敢反抗”为判断标准
(二)以“区分同意与屈从”为判断标准
(三)以“区分强制与交易”为判断标准
三、权利理论与“被害人不敢反抗”判断标准的结合
(一)权利理论在“被害人不敢反抗”判断标准中的解读
(二)引入权利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二章 欺诈下的被害人“同意”
一、欺诈型强奸的认定立场
(一)扩大无效同意范围立场之弊端
(二)限制无效同意范围立场之合理性论证
二、对性行为性质认识错误的认定
(一)对性行为性质认识错误的具体情形
(二)以治病为名义骗奸情形的定性
三、对被告人身份认识错误的界定
(一)对被告人身份认识错误之“身份”的解读
(二)被告人冒充对象范围的适当扩张
第三章 被害人缺乏同意能力的情形
一、被害人系幼女
(一)我国刑法对奸淫幼女的认定
(二)严格责任的借鉴与争议
二、被害人系精神病人
(一)被害人性防卫能力的认定
(二)被告人“明知”的认定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知是精神病妇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定性的类型化研究[J]. 高维俭,李晓磊. 理论月刊. 2015(09)
[2]论强奸罪客观要件的重构[J]. 杜晓君. 法律适用. 2015(09)
[3]强奸罪中胁迫程度的认定标准[J]. 何洋. 人民检察. 2013(24)
[4]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J]. 陈兴良. 法学家. 2013(03)
[5]强奸罪的本质特征与立法模式之反思[J]. 魏汉涛. 环球法律评论. 2012(04)
[6]论强奸罪中的欺诈[J]. 何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7]骗奸案中错误同意的效力分析[J]. 魏汉涛.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2(03)
[8]论对同意的认识错误——以性侵犯罪中的假想同意切入[J]. 罗翔. 清华法学. 2010(01)
[9]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J]. 车浩.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6)
[10]论欺诈型强奸[J]. 罗翔.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本文编号:3685912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胁迫下的被害人“同意”
一、胁迫型强奸中“胁迫”的特点
(一)“胁迫”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二)“胁迫”的时间具有不特定性
(三)“胁迫”的对象具有特殊性
二、胁迫型强奸中“胁迫”的认定
(一)以“被害人不敢反抗”为判断标准
(二)以“区分同意与屈从”为判断标准
(三)以“区分强制与交易”为判断标准
三、权利理论与“被害人不敢反抗”判断标准的结合
(一)权利理论在“被害人不敢反抗”判断标准中的解读
(二)引入权利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二章 欺诈下的被害人“同意”
一、欺诈型强奸的认定立场
(一)扩大无效同意范围立场之弊端
(二)限制无效同意范围立场之合理性论证
二、对性行为性质认识错误的认定
(一)对性行为性质认识错误的具体情形
(二)以治病为名义骗奸情形的定性
三、对被告人身份认识错误的界定
(一)对被告人身份认识错误之“身份”的解读
(二)被告人冒充对象范围的适当扩张
第三章 被害人缺乏同意能力的情形
一、被害人系幼女
(一)我国刑法对奸淫幼女的认定
(二)严格责任的借鉴与争议
二、被害人系精神病人
(一)被害人性防卫能力的认定
(二)被告人“明知”的认定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知是精神病妇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定性的类型化研究[J]. 高维俭,李晓磊. 理论月刊. 2015(09)
[2]论强奸罪客观要件的重构[J]. 杜晓君. 法律适用. 2015(09)
[3]强奸罪中胁迫程度的认定标准[J]. 何洋. 人民检察. 2013(24)
[4]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J]. 陈兴良. 法学家. 2013(03)
[5]强奸罪的本质特征与立法模式之反思[J]. 魏汉涛. 环球法律评论. 2012(04)
[6]论强奸罪中的欺诈[J]. 何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7]骗奸案中错误同意的效力分析[J]. 魏汉涛.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2(03)
[8]论对同意的认识错误——以性侵犯罪中的假想同意切入[J]. 罗翔. 清华法学. 2010(01)
[9]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J]. 车浩.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6)
[10]论欺诈型强奸[J]. 罗翔.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本文编号:3685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8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