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链接的刑事评价和刑法应对
发布时间:2017-05-26 08:09
本文关键词:深度链接的刑事评价和刑法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侵权及网络犯罪也呈现出高发态势,其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深度链接以一种全新的网络侵权方式呈现于大众视野,由于深度链接技术应用的普遍性,通过深度链接技术侵权的情况呈现出燎原之势。但如何界定此种行为的性质尚存争议。在民事上,关于深度链接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中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存在争议。在认定深度链接的行为性质时,存在服务器标准和用户标准,依据不同的标准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对深度链接行为性质的不同界定会直接影响到对深度链接是否构成侵权以及侵权方式的界定。从刑事角度,有人认为深度链接的违法特性已经上升到足够刑事处罚的程度,因为其网络犯罪的特征,具有传统犯罪难以比拟的社会危害。而本文同意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具有适度性,不应无限扩张的观点。在现阶段,刑法介入深度链接行为更应该慎之又慎。本文围绕着深度链接这一主题,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深度链接的概念、特征和社会属性。深度链接作为链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相对于浅度链接的一种分类方式。深度链接相对于浅度链接具有新颖性、必要性和非常识性的特征,以及在移动科技时代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度链接用之适当将会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利益的提高和用户体验的提升意义深远,在网络世界具有其他技术手段无法比拟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旦运用不当便会成为侵权甚至犯罪的温床。第二章着重分析深度链接的行为的司法困境,分两节予以详述。第一节为深度链接的民事侵权属性分析。首先分析深度链接与著作权侵权,按照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分类,分析深度链接是否构成对某项权能的侵犯,得出结论为,深度链接主要涉嫌侵犯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另外,在设链网站和被链接网站之间存在同业竞争关系的时候,设链网站向被链接网站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设置深度链接的行为还有可能成立不正当竞争,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其次分析认定深度链接构成侵权的两种标准——用户标准和服务器标准。这两种标准用来区分某一行为是直接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还是网络服务提供行为。用户标准认为应以其外在表现形式所带给网络用户的认知或用户是否可以直接在该网站上获得内容为标准来进行认定,而不以所传播的客体是否存在于该网站的服务器上为标准。服务器标准是指应以传播的内容是否存储于该网站的服务器上为标准。文中辅以案例详细分析了这两个标准的合理性。本文认为应该坚持客观的服务器标准来认定深度链接的性质,即深度链接不构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第二节分析了深度链接的刑事法律特征,以及理论中对深度链接应否入罪的不同观点。深度链接在刑法视角上,充其量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帮助行为。对于其应否入罪,有人认为其客观社会危害不亚于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实行行为,因而主张入罪处理;有人认为,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和谦抑性原则,所以刑法不应轻易介入对其的评价。第三章分析深度链接的刑法应对。第一节从现行刑法之下探析深度链接行为的入罪路径问题,上文通过分析深度链接的刑事法律属性,得出设置深度链接的网站充其量构成被链接网站侵犯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帮助行为,有成立侵犯著作权罪帮助犯的可能,进而从共同犯罪和单独犯罪两个方面来分析深度链接的入罪路径。由于难以界定设链网站和被链接网站的主观合意,所以设链网站和被链接网站成立一般共同犯罪难以判明。然而在设链网站具有片面帮助被链接网站实施犯罪的故意且客观上具有设置深度链接的行为,当被链接网站成立侵犯著作权罪时,设链网站有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片面共犯。最后,由于司法解释将“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视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行为,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是否是著作权法中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所以即使仅从实然角度来看,深度链接也难以单独成立侵犯著作权罪。第二节提出了在现行刑法之下,深度链接行为的入罪应当慎重。一是因为刑法的谦抑属性,当尚未穷尽其他前置法律或者前置法律完全可以评价深度链接行为时,刑法尚不必介入。二是我国《刑法》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不甚明确,只是通过司法解释将“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视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行为,而这一规定又因存有类推解释的嫌疑而饱受诟病,不宜轻易适用。而对于仅仅可能成立间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深度链接行为,更不能动辄以此司法解释来定罪量刑。
【关键词】:深度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侵犯著作权罪 片面共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9
- 引言9-14
- 一、问题的提出9-10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0-11
- 三、文献综述11
- 四、主要研究方法11-12
- 五、论文结构12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2-14
- 第一章 深度链接概述14-18
- 第一节 深度链接的概念和特征14-15
- 第二节 深度链接的社会属性15-18
- 第二章 深度链接行为的司法困境18-32
- 第一节 深度链接行为的民事侵权属性分析18-29
- 一、深度链接与著作权侵权18-24
- 二、深度链接构成侵权的两种认定标准24-29
- 第二节 深度链接的刑事评价29-32
- 一、深度链接的刑事法律属性29-30
- 二、对深度链接应否入罪的不同观点30-32
- 第三章 深度链接的刑法应对32-42
- 第一节 现行刑法下深度链接入罪路径探析32-38
- 一、深度链接成立共同犯罪之考量32-36
- 二、深度链接独立成罪的路径探讨36-38
- 第二节 现行刑法下深度链接应谨慎入罪38-42
- 一、立法模式的冲突39-40
- 二、司法解释有类推解释嫌疑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后记46-4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杨东;侯婉颖;;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刑事保护路径[J];法学;2013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深度链接的刑事评价和刑法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9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