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致人重伤、死亡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07:00
本文关键词:抢劫致人重伤、死亡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主观罪过 结果加重犯 因果关系 罪数
【摘要】:抢劫罪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的犯罪,相较于其他的财产性犯罪,抢劫罪的强制行为直接作用于被害人,其独特的人身危险性,是其区别于其他财产犯罪的标志。且其在认定上错综复杂,理论上以及司法实践上存在的争论点也颇多。其中“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形就有很多探索多年却尚无定论的难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难题以正确的指导司法实践,众刑法学者对此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讨论,在讨论中形成了众多的观点。本文试从在梳理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平时搜集的案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于成立任何犯罪都必须要求行为人具有主观罪过,因此第一部分了主要阐述了主观罪过问题。中外刑法界一直对本罪中行为人是否可以以故意的心态导致死亡结果颇有争议。在坚持结果加重犯的主观罪过形式应是“至少过失”的立场下,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评述,而后从暴力手段、犯罪构成以及立法原意三个方面来论证其罪过形式包括故意和过失。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又分为三小节。第一节着重讨论了因果关系。根据现代刑法所主张的责任自负原则的要求,行为人只对自己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要将重伤、死亡后果归责于行为人,就必须要求抢劫行为与重伤、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抢劫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是以经验法则为基础的。在判断是既要考虑到日常的生活规律,也要不能忽视介入因素的影响。对于被害人自杀行为、第三人行为以及特殊体质引起的重伤、死亡结果的情形能否评价为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第二节通过分析司法解释否认抢劫结果加重犯存在未遂空间难免会导致量刑过轻或过重的弊端,从利于司法实践操作的角度出发认为其是存有未遂形态可能性的;由于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中“人”的范围的认定直接影响到该条款的适用。因此,第三节分析认为此处的“人”不仅包括抢劫行为的被害人也包括第三人以及同伙。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定罪问题。并且着重讨论了对于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的预谋故意杀人后劫财、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因他故实施暴力后非法占有财物以及抢劫后为灭口故意杀人的定罪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照相应的犯罪构成合理定罪。
【关键词】:抢劫致人重伤、死亡 主观罪过 结果加重犯 因果关系 罪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导言8-10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
- 二、文献综述8-9
- 三、研究思路9-10
- 第一章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主观罪过形式10-15
- 第一节 国内外学者观点述评10-12
- 第二节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罪过形式包括故意和过失12-15
- 一、从暴力手段特点角度分析12-14
- 二、从犯罪构成理论角度分析14
- 三、从立法原意角度分析14-15
- 第二章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认定15-28
- 第一节 抢劫行为与重伤、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5-21
- 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15-17
- 二、抢劫行为与重伤、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7-21
- 第二节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既遂与未遂21-24
- 第三节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中“人”的界定24-28
- 一、关于“人”的范围的争议24-25
- 二、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中“人”包括第三人25-26
- 三、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中“人”包括犯罪同伙26-28
- 第三章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定罪问题28-33
- 第一节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罪数问题28-29
-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具体定罪问题29-33
- 一、预谋故意杀人后劫财29-30
- 二、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30
- 三、杀人后临时起意非法占有财产30-31
- 四、抢劫后为灭口故意杀人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后记37-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泽刚;结果加重犯的结构及其未遂形态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熊赞研;结果加重犯的构成透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06期
3 任志中;结果加重犯未遂问题探析[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冯景旭;周江;;论结果加重犯[J];研究生法学;2003年01期
5 彭卫东;结果加重犯新探[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文青;;结果加重犯[J];理论界;2005年12期
7 李建军;王文青;姚远;;结果加重犯研究[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8 杨阅;;浅论我国刑法中结果加重犯的解读与误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范连玉;夏聪玲;王志强;;海峡两岸结果加重犯之比较研究[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吴海春;陈洪兵;;结果加重犯理论及立法的再检讨——以故意伤害致死、强奸致死和抢劫致死为切入点[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
本文编号:520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52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