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受礼金、礼品行为单独成罪之构想
本文关键词:收受礼金、礼品行为单独成罪之构想
更多相关文章: 礼金 礼品 收受礼金 礼品行为收受礼金 礼品罪
【摘要】:2014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贿赂案件的刑事辩护”论坛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透露“收受礼金罪”已经写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甚至可能单独设置收受礼金罪,这在我国司法实务界和刑法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也迅速成为社会公众的热点话题。虽然在最终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并未设置单独的收受礼金罪,但是收受礼金的行为是否该入刑,怎么入刑,仍然值得社会关注和探讨。我国自建国以来,贪污腐败问题就一直存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由于社会处于较大的变革时期,各项社会制度尚不完善,加之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思想盛行等各种因素的诱导,导致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因贪腐而被定罪判刑的人数不断增多,涉案金额不断攀升,涉及面越来越广甚至向省部级高官渗透并蔓延至各权力机关。随着贪污腐败现象的恶性发展,贪污受贿的方式和渠道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和隐蔽性,其中收受礼金的行为因为带着感情的面纱以及礼尚往来的名义,导致对其处理极为棘手,该行为从而得以发展迅猛、蔓延迅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的抵触情绪,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给政府的执政能力带来极大考验,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治理腐败行为,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力度空前强大,落马的官员中不仅有省部级干部甚至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即副国级以上的领导,但是由于我国受贿罪等条款本身存在一些局限,以及贪污受贿的方式和渠道所呈现出多元化和隐蔽性,仍然存在一些灰色的地带和死角。其中,收受礼金、礼品的现象尤为突出。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国家工作人员大肆、高额地收受礼金、礼品或借收受礼金敛财的现象极为盛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降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由于收受礼金的行为戴着人情的面纱、打着礼尚往来的名义,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收受礼金行为的处理结果极不统一、大相径庭,甚至出现同类行为有的被认定为受贿罪、有的被认定为违纪,有的被认定为无罪甚至连违纪也不是的怪异现象,这极不利于打击贪污腐败。为了契合我国反腐工作的需要以及司法实践的要求,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收受礼金的行为以及收受与礼金并列的礼品的进行刑法规制,并在立法模式上采取与受贿罪加以区别、单独成罪的方式。为此,本文将在对于收受礼金、礼品行为进行概略介绍以及对收受礼金、礼品行为独立成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就收受礼金、礼品单独成罪的具体构想,包括罪状的描述、刑罚的设置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对收受礼金、礼品的行为展开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关键词】:礼金 礼品 收受礼金 礼品行为收受礼金 礼品罪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1 引言7-8
- 2 收受礼金、礼品行为的概述8-15
- 2.1 礼金、礼品的含义与特征8-9
- 2.2 礼金、礼品与贿赂的区别9-11
- 2.3 收受礼金、礼品行为的概念11-13
- 2.4 收受礼金、礼品行为的表现方式13-15
- 3 目前我国对收受礼金、礼品行为的处理15-19
- 3.1 我国古代对收受礼金、礼品行为的处理15
- 3.2 国外对于收受礼金、礼品行为的处理15-16
- 3.3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收受礼金、礼品行为处理的现状16-17
- 3.4 我国理论界对处理收受礼金、礼品行为存在的争议17-19
- 4 收受礼金、礼品行为入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9-26
- 4.1 收受礼金、礼品行为入刑的必要性19-22
- 4.2 收受礼金、礼品行为单独成罪的必要性分析22-23
- 4.3 收受礼金、礼品行为单独成罪的可行性分析23-26
- 5 收受礼金、礼品罪设置26-35
- 5.1 罪名的设置26-27
- 5.2 收受礼金罪的罪状与犯罪构成27-32
- 5.2.1 收受礼金、礼品罪的罪状27-28
- 5.2.2 收受礼金、礼品罪的犯罪构成28-32
- 5.3 收受礼金、礼品罪的法定刑32-35
- 5.3.1 收受礼金、礼品罪的刑罚配置原则与根据32-33
- 5.3.2 收受礼金、礼品罪的法定刑种类与幅度33-35
- 6 结论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39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卫忠;;论我国刑法中行为犯的概念[J];法学家;2000年03期
2 李希慧,童伟华;论行为犯的构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张明楷;论短缩的二行为犯[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4 任海涛;;单一行为犯之承继共同正犯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魏修臣;;行为犯概念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6 刘权坤;;行为犯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刘晓莉;计拓;;生产、销售假药罪作为行为犯的刑法经济评析[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6期
8 刘红艳;;论短缩二行为犯及其共犯形态[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刘红艳;;短缩二行为犯犯罪形态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女邻居的行为犯不犯法?[J];农村天地;199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李怀胜;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也应改为行为犯[N];检察日报;2011年
2 上海市检察院 包健;如何认定渎职罪中行为犯未遂[N];检察日报;2007年
3 韩城市检察院公诉科科长 刘朝阳;从方法行为犯如何定罪引发的探讨[N];西部法制报;2010年
4 尚召生 谈 强;抗拒检查逃跑劫车的行为如何定罪?[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孙铭;“行为犯”模式核定骗贷罪[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戴娟;对介绍卖淫罪的几点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5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肖中华;如何确定隔地犯的行为和结果[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覃剑峰邋山东政法学院讲师 安军;认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注意的两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彭阳春;他的行为不应构成诽谤错误[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年
10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孙颖菲;运输毒品罪形态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霜;刑法中的行为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新;暴力行为实施后取财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陈婷婷;吓走窃贼占有赃物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4年
3 陈丽惠;论包庇罪中的包庇行为[D];湘潭大学;2015年
4 蔡敏;论刑法中的污染环境行为[D];湘潭大学;2015年
5 王刚;论诈骗罪的行为要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李春丽;代购毒品行为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许晓东;论诉讼欺诈行为的刑法规制[D];苏州大学;2016年
8 宁一丹;论刑法中的“多次行为”[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9 程可;论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行为[D];湘潭大学;2016年
10 曹汝晨;非法运输、储存危险废物进行生产活动的行为定性[D];湘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45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54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