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原因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聋哑人是当前社会的弱势群体,因其身体的残疾而导致缺少沟通和蒙受歧视是其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及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聋哑人因为身体的残疾,在求学,求职、求偶等方面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社会交往中因歧视性对待等原因受到挫折后又缺少社会关爱,导致心理失衡,与正常人交流越来越少,具有了独特的思维和对社会的认识,形成了聋哑人的价值判断及社会圈。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心理失衡和物质需求膨胀的双重作用下,聋哑人极易产生获取社会没有满足他们的物质利益的心理,致使他们犯罪基本是扒窃、盗窃,抢夺等侵犯财产类犯罪。其中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城市文明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有效打击遏制,将严重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度。扒窃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中难以根治的弊病,扒窃犯罪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列举的盗窃罪的罪状之一,针对扒窃犯罪《刑法修正案(八)》降低了在公共场所实施扒窃行为的入罪门槛,扒窃行为纳入刑事处罚不再要求实施三次以上或达到数额较大,凡在公众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扒窃行为,即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2013年4月4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更是对《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条款进行的细化,并对扒窃犯罪的认定予以了明确的规定。立法的从严和完善,坚定了政府打击扒窃犯罪的决心,体现了刑法对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民财产和人身权益的倾向性保护。为了深刻剖析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深层次原因和呈现出的新状况、特点,在本文的写作上笔者将通过调查研究典型司法实践案例的方式,同时结合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力图掌握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错综复杂的综合诱因、规律及发展态势,以便增强对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整体认识和系统了解。本文主体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笔者介绍了公共交通工具的范围界定和扒窃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第二部分笔者将通过近年来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呈现出的新情况、动态、规律,介绍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现状和主要特点;第三部分笔者介绍了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案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和难以根除的原因;第四部分笔者将在阐述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突出特点及多发原因的基础上分析探讨惩治与预防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对策及具体有效措施,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特点,主要是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组织严密,并向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聋哑人跨地区流窜作案增多,反侦查意识增强,犯罪手段隐秘,犯罪主体现表为未成年聋哑人、女性聋哑人、男女混合型的犯罪比例增大,聋哑人犯罪主要以公交扒窃、抢夺等侵犯财产类犯罪为主。对于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产生的诸多因素,既要分析研究社会环境因素诸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案件侦破难度、聋哑人受教育程度、聋哑人的就业水平、立法和司法现状等,还要关注家庭因素,关注聋哑人的心理特征对其产生独特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关于聋哑人扒窃犯罪的惩治和预防上,基于聋哑人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充分论述聋哑人犯罪既需要完善刑事立法,加大对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打击力度,又需要全社会关爱、理解聋哑人,平等对待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社区、学校、家庭都要基于聋哑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加强对聋哑人的教育和感化,应建成一套系统完善的预防机制,加大对聋哑人的技能培训,保障聋哑人充分就业权利,完善针对聋哑人的社会保障,加强聋哑人的心理疏导,使其能够融入主流社会。
【关键词】:聋哑人犯罪 公交 扒窃 原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一、公交扒窃犯罪的概述12-15
- (一)公交的范围12-13
- (二)公交扒窃犯罪的概念及特点13-15
- 二、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基本现状及特点15-24
- (一)犯罪的团伙化、职业化15-17
- (二)侵占财产为犯罪目的17-19
- (三)流窜作案比例上升19
- (四)犯罪的智能化、专业化19-20
- (五)聋哑人再犯罪者居多20-21
- (六)低龄化聋哑人犯罪增加21
- (七)女性聋哑人犯罪增多21-24
- 三、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主要原因24-33
- (一)生理缺陷对其犯罪心理的影响24-25
- (二)教育功能弱化及教育制约因素的影响25-28
- (三)社会保障功能的缺失28-29
- (四)打击和侦破案件难度大29-30
- (五)被害人因素的影响30-31
- (六)司法现状的影响31-33
- 四、惩治及预防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的对策33-40
- (一)加强教育防控体系建设33-35
- (二)家庭因素的意义和作用35-36
-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6-37
- (四)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37-38
- (五)加强反扒专业队伍建设38
- (六)完善法律保障与约束机制38-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3-44
- 后记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月光;;让聋哑儿走出无声[J];新湘评论;2009年06期
2 ;学位不足师资短缺 广东聋哑儿童教育面临困境[J];中国残疾人;2011年01期
3 张伟;;“爱心妈妈”史金凤和她的186个聋哑孩子[J];农家女;2009年07期
4 张伟;;史金凤:100多名聋哑孩子的“慈善妈妈”[J];百姓生活;2009年07期
5 张志君;陈斌斌;顾海根;;聋哑与听力正常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比较研究[J];心理研究;2008年05期
6 陈毅聪;;柯文惠教聋哑孩子用舞蹈“说话”[J];中国老区建设;2012年09期
7 王学爱;;大爱托起聋哑儿的希望[J];民主;2010年02期
8 周云腾;聋哑儿童欢庆节日[J];中国残疾人;2002年09期
9 宾语;张玲莉;;中国第 一聋哑警察[J];法制与经济;2000年01期
10 辽野;台湾薇薇名品公司向聋儿捐赠童装[J];台声;199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冯凡;陈庆;康东旭;;对陕西50例聋哑学龄儿童的残疾剖析及康复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陈硕;;初探乐器训练对辅助聋哑儿童改善言语问题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容;白春玉;张迪;冯娟;李晓然;;聋哑儿童视觉反应时对比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慧莉;侯广彦;;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1—3年级聋哑儿童与正常听力儿童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张勉;黄卓燕;刘景;高阳;李艺;;从聋哑儿童听力调查看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硕;周世斌;;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音乐训练对聋哑儿童康复作用的调查与探究[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龙细连;陈顺森;白学军;;聋哑儿童社交场景加工特点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朱曼殊;武进之;;对正常儿童、聋哑儿童和盲童的一项比较研究——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华 杨玉兰 肖杰;还聋哑儿童一个有声世界[N];邵阳日报;2013年
2 彭联联;聋哑儿童何以被轻易“洗脑”[N];中国社会报;2005年
3 徐媛;市委办等慰问聋哑儿童[N];安庆日报;2009年
4 崔志坚;千余聋哑智障孩子“铁树开花”[N];光明日报;2007年
5 记者 朱振岳;聋哑儿童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实习生 李玲芳;数万聋哑儿该去哪上学[N];南方日报;2010年
7 黎秦凤 记者 黄欢;洪城各景点提前进入旅游“黄金周”[N];南昌日报;2009年
8 刘傜忆;陈淑云:聋哑儿童的“漂亮妈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崔玉兰 魏海涛;为聋哑儿童撑起一片蓝天[N];保定日报;2005年
10 陈二库 苟锐 高柳萍;让聋哑孩子尽享健康教育[N];咸阳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诚诚;基于汉语语音分析的聋哑儿童语音训练康复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暨南大学;2015年
2 马凤颖;普通幼儿园中聋哑儿童特点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蒋任薇;中等强度花样跳绳运动对聋哑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谢文涛;聋哑高中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鲁东大学;2016年
5 雷雪冬;聋哑人公交扒窃犯罪原因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孙婷;美术教育运用行为导向模式在艺术治疗中对聋哑儿童的辅导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庆林;运动处方对聋哑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杨英琪;聋哑儿童面部表情加工的ERP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王乃芳;聋哑儿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绘画治疗:基于精神动力学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2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56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