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一体化视野下亲属间过失犯罪的归责
本文关键词:刑事一体化视野下亲属间过失犯罪的归责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一体化 亲属间过失犯罪 家庭伦理因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摘要】:在探讨亲属间故意犯罪之外,亲属间过失犯罪如何归责亦值得研究。传统的司法视角一般仅着眼于刑法维度,即斟酌亲属间过失犯罪的归责应受过失犯较低的谴责性、造成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隶属于刑法范畴的重要因素的制约,而必然对行为人定罪量刑。而极少甚至没有遵循刑事一体化的内涵要求,对亲属间过失犯罪的归责进行刑诉法维度的考察,以刑事和解或相对不起诉处置亲属间过失犯罪案件。在刑事一体化的视野下,应当对亲属间过失犯罪的归责实现刑法与刑诉法两者的司法协调运行,并将家庭伦理因素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充分纳入考量范畴,最终作出公平合理的司法抉择。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一体化 亲属间过失犯罪 家庭伦理因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分类号】:D924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亲属间除了存在故意犯罪,1过失形态的犯罪亦时有发生。但关于如何对亲属间的过失犯罪进行归责,目前国内鲜有学者就这一论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实务中司法机关在处理该类案件时,亦存在诸多争议。因而如何既合法又合理地对亲属间的过失犯罪进行归责,是当下应予直面解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钧;外国职务过失犯罪立法特征浅析[J];当代法学;2001年01期
2 谢文钧;论职务过失犯罪的形式[J];当代法学;2001年02期
3 左坚卫,刘志高;试论对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4 冯国妍;建议加重对业务性过失犯罪的处罚[J];检察实践;2001年06期
5 谢文钧;论职务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根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周婧;论我国过失犯罪体系的重构[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馨雁;;过失犯罪心理因素初探[J];理论界;2007年09期
8 杜立聪;;论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王燕莉;唐稷尧;;过失犯罪注意义务的特点及确定机制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烁;;我国刑法过失犯罪分类新论[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钧;我国职务过失犯罪的立法演变与成就[N];光明日报;2006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刘雪梅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刘丁炳;监督管理过失犯罪主体的认定方法[N];检察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温淑萍;中国政法大学成立过失犯罪挽救基地[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4 林文肯;打击和预防过失犯罪势在必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谢椿岚;浅谈业务过失犯[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屈学武;过失犯罪与罪刑法定[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谢玉童;单位过失犯罪二题[N];检察日报;2001年
8 蒋毅;轻刑过失犯罪不宜逮捕[N];法制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罗欣;过失犯:风险社会中学说与实务的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10 马晓途;过失犯罪中责任分配的两个原则[N];江苏法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希利;道路交通过失犯论纲[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冠;我国公务员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蕾;论业务过失犯罪[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李萌;论业务过失犯罪[D];郑州大学;2001年
3 王凯峰;论过失犯罪中的注意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李晓丽;业务过失犯罪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李慧织;业务过失犯罪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刘瑞泉;过失犯行为不法的架构与风险要素的引入[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丁卉;医疗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苗;论业务过失犯罪的主观方面[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陈健;论业务过失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90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59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