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行为犯罪化立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袭警行为犯罪化立法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袭击警察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从侮辱谩骂执勤民警到围攻阻挠暴力抗法,从殴打伤害执勤民警,到打砸基层公安机关。这样的案件层出不穷,更让人气愤的是在民警亮明执法身份后,这些人还叫嚣“打的就是警察!”基层公安民警执法过程中受到种种阻碍甚至遭受威胁和暴力袭击的现象令人深思。和平时期警察是最有奉献精神和最具危险性的职业,袭警行为不仅严重伤害民警的身体健康,挑衅警察的执法权威,更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藐视和践踏,对社会正义的严重亵渎。“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改革开放以来,公安机关用“日死一人,年伤三千”的代价,为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对社会转型期,肆意袭警现象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如果全国两百多万人民警察,特别是基层一线的人民警察经常被袭警行为困扰,当发生了袭警事件时民警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法律尊严被任意践踏,最终将导致民警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去执法,社会秩序的混乱也就不言自明了。从2003年以来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都会有一些代表、委员单独或联名提出设立“袭警罪”,一些执法机关、专家学者为此而呼吁,但都收效甚微。针对暴力袭警行为,笔者作为一名在基层公安机关工作十年的民警有切身体会,每每自己或身边的同事被谩骂、威胁甚至于暴力袭击时,都深感法律的无助。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将暴力、威胁正在执行公务的人民警察作为妨碍公务罪的从重情节,但是能否起到震慑和预防袭警行为的立法目的还需进一步观察。本文以刑事立法为视角,依据刑法学基本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研究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袭警罪”的立法规定,论证我国袭警行为有进一步犯罪化的必要。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近六年来全国民警的伤亡情况,结合分析身边发生的袭警案件和全国有影响的袭警案件,总结出当前刑法对袭警行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对妨碍警察执行公务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处罚范围过窄,对事后报复性袭警行为没有明确惩处规定以及在刑罚适用中有轻刑化的趋势。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袭警行为刑事立法的归纳。首先,肯定了立法对于保护警察执法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袭警行为频发对当前刑事立法工作的期待。其次,通过对英美法系国家袭警罪和大陆法系国家妨害公务罪的比较,总结出国外预防和减少暴力袭警在立法及司法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第三部分,对我国袭警行为犯罪化进行分析。首先,对国内支持和反对设立“袭警罪”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分析两种观点的利弊提出自己的意见;其次,提出现行法律在处置袭警行为时的弊端,最后对我国袭警行为入刑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对“袭警罪”立法化进行研究。首先提出法律范畴“袭警罪”的定义,其次分析该罪的犯罪构成四要素,和创设该罪的立法框架,最后提出“袭警罪”的实施保障。本文认为就公安机关和广大人民警察而言,“袭警罪”的增设是当务之急,要积极争取。醉酒驾驶机动车由刑法来规范后,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行为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好的遏制,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净化了道路秩序。因此刑法惩处袭警行为,坚决从重打击敢于公然袭警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树立民警执法权威。是当前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袭警罪 妨碍公务罪 社会秩序 法律尊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4
- 一、刑法修正案(九)不能满足惩治袭警行为的要求14-23
- (一) 对妨碍警察执法行为惩治力度不够14-17
- 1. 警察执法受侵害的风险性大14-16
- 2. 刑法对袭警行为的惩治力度弱16-17
- (二) 对妨碍警察执法行为处罚范围狭窄17-18
- 1. 除暴力、威胁外其他手段袭警刑法无规定17-18
- 2. 其他法律对非暴力袭警行为的规定有限18
- (三) 报复性袭警犯罪无规定18-20
- 1. 报复性袭警行为应刑法规定18-19
- 2. 刑法对报复警察的规定弱于保护证人19-20
- (四) 刑罚适用中对袭警行为有轻刑化趋势20-23
- 1.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使袭警行为轻刑化20-21
- 2. 通过设立“袭警罪”避免袭警行为轻刑化21-23
- 二、中外袭警行为立法比较23-31
- (一) 我国袭警行为立法回顾23-24
- 1. 现代警察制度形成后对袭警行为的法律规定23
- 2. 建国后对袭警行为的立法规定23-24
- (二) 两大法系国家袭警行为刑事立法比较24-28
- 1. 英美法系国家设立单独的“袭警罪”24-26
- 2. 大陆法系国家多采用“妨害公务罪”26-27
- 3. 同种袭警行为在不同国家的处罚结果27-28
- (三) 我国现行处置袭警行为法律的不足28-31
- 1. 追责失衡,违背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8-29
- 2. 处罚较轻,,法律的惩戒与警示效果偏弱29-30
- 3. 立法缺失,对警察职业的危险性缺乏特殊保护30
- 4. 自由裁量权过大,司法实践难操作30-31
- 三、我国袭警行为犯罪化的必要性分析31-35
- (一) 应否设立“袭警罪”之争31-33
- 1. 支持设立“袭警罪”31-32
- 2. 反对设立“袭警罪”32-33
- (二) 我国袭警行为入刑的必要性33-35
- 1. 从维护警察执法权威角度分析33
- 2. 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角度分析33-34
- 3. 保护特殊群体法益单独设立罪名34-35
- 四、“袭警罪”在我国刑法中的构建35-42
- (一)“袭警罪”的定义35-36
- 1.“袭”的行为和方式35
- 2.“警”的时间和对象35-36
- (二)“袭警罪”的犯罪构成36-40
- 1.“袭警罪”的客体要件36-37
- 2.“袭警罪”的客观要件37-38
- 3.“袭警罪”的主体要件38-39
- 4.“袭警罪”的主观要件39-40
- (三)“袭警罪”的实施配套措施40-42
- 1. 程序方面:由异地管辖,本地配合40
- 2. 实体方面:细化法律设置,处罚标准40
- 3. 警察队伍建设方面:规范警察执法行为40-42
- 结论42-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49
- 后记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谦信;;中国刑法: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谦信;;犯罪化的任务与非犯罪化的使命[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4期
3 毛玲玲;;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价值与边界[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侯为大;;浅议我国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之路[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年09期
5 莫洪宪;马东丽;;论犯罪化的程序性规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6 殷成洁;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融合[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7 战立伟;;赌博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兼论我国刑法对赌博的立场抉择[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丛林;;“同性强奸”的犯罪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汪维才;;论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的犯罪化[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1期
10 陈雨亭;;以赌博为业犯罪化之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凌;孟永恒;;犯罪化扩张论要[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2 褚宸舸;;“吸毒犯罪化”论的困境[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袁忆;犯罪化进程中刑事立法的审慎策略[N];光明日报;2013年
2 刘金林;刑事立法“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N];检察日报;2007年
3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秦致强;婚内强制性性行为犯罪化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2年
4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 熊皓 勾香华;非法持有爆炸物应予犯罪化[N];检察日报;2013年
5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徐楷;杜绝“恶意欠薪”,犯罪化未必是良方[N];检察日报;2009年
6 斯瓦兰·辛格 胡勇 (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 斯瓦兰·辛格);政治犯罪化与犯罪政治化[N];东方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比学;要不要增设“欠薪罪”[N];人民日报;2005年
8 孙万怀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反对违法交通行为的过度立法与司法犯罪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游伟;论合理控制我国立法中的犯罪规模[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曹坚;应谨慎对待地下钱庄犯罪化[N];上海金融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慧娟;《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法边缘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瑶;我国刑法修正案中的犯罪化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顾盈盈;论犯罪化的限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张辰斌;社会转型与犯罪化[D];山西大学;2013年
4 刘丹;论违约行为犯罪化[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马文潇;袭警行为犯罪化立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聂斌;对我国司法犯罪化的反思[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晓骞;见危不助行为的犯罪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震;见危不助犯罪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代碧忠;犯罪化概念原探[D];湘潭大学;2007年
10 陈蓉;人工授精活动中的犯罪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02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0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