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犯处罚规定之检视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中止犯处罚规定之检视与完善
【摘要】:犯罪中止是故意犯罪的特殊停止形态之一,因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各国家和地区的刑事立法对中止犯规定了宽大处理的原则,且从宽程度较未遂犯更大。对于中止犯,我国刑法选择的是必减免的处罚模式,规定对中止犯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同时为了弥补1979年刑法对中止犯处罚规定过于原则的缺陷,1997年刑法在中止犯内部作进一步划分,以“是否造成损害”作为区别减轻处罚与免除处罚的唯一标准,从而避免司法者的恣意裁量,避免刑法适用的混乱。但是修改后的中止犯的处罚规定,看似精确、具体,实则存在诸多问题,论文对我国现行中止犯处罚规定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中止犯处罚规定有所裨益。本文正文共约3.6万字,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止犯处罚概述,这部分主要介绍域外关于中止犯的处罚规定,我国刑法关于中止犯处罚模式的选择和具体处罚规定之变化,并探究中止犯减免处罚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我国中止犯处罚规定之争论,这部分主要提出我国现行中止犯处罚规定存在的问题,即关于“损害”范围的界定众说纷纭,以“损害”的有无作为减轻抑或免除处罚的唯一标准存在争议,减轻处罚的参照标准见仁见智。这种现状容易导致司法的随意性,有损司法的统一和权威。第三部分:我国中止犯处罚规定之检视,这一部分主要对我国中止犯现行处罚规定进行理论分析:“损害”一词语义不明以及减轻处罚标准的缺失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仅以“损害有无”作为决定减轻处罚抑或免除处罚的标准,这种纯客观的处罚标准违背罪刑均衡原则及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要求;对未造成损害的中止犯一律免除处罚的规定偏离刑罚目的的要求;在中止犯处罚这一问题上,不当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不仅显示出对法官极度不信任,也导致法条自相矛盾。第四部分:我国中止犯处罚规定之完善建议,建议对中止犯的处罚仍采用1979年刑法的规定,即规定“对于中止犯,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同时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适用这一规定时应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司法解释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综合犯罪性质、犯罪进程、中止动机、损害结果有无等各主客观要素决定对中止犯适用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厘清“损害”的范围,给出判断“损害”有无的一般标准,以明确“损害”的内涵外延;确定减轻处罚的参照标准。
【关键词】:中止犯 处罚规定 损害 减轻处罚 免除处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中止犯处罚概述10-19
- (一)域外关于中止犯处罚的立法规定10-13
- (二)我国关于中止犯处罚规定的变迁13-14
- (三)中止犯减免处罚的理论依据14-19
- 二、我国中止犯处罚规定之争论19-26
- (一)“损害”范围之界定众说纷纭20-22
- (二)中止犯之处罚标准莫衷一是22-23
- (三)减轻处罚之参照标准见仁见智23-26
- 三、我国中止犯处罚规定之检视26-39
- (一)违背刑法基本原则之要求26-34
- (二)偏离刑罚目的之要求34-37
- (三)不当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37-39
- 四、我国中止犯处罚规定之完善建议39-51
- (一)综合主客观要素决定减轻抑或免除处罚40-43
- (二)厘清“损害”的范围43-49
- (三)确定减轻处罚的参照标准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广勇;;准中止犯基本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2期
2 贾长森;游洪升;;准中止犯若干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袁彬,李旭;中止犯处罚若干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袁彬;中止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张平;;中止犯的彻底性特征比较论[J];理论月刊;2006年11期
6 张平;;中止犯与罪体形态[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7 张平;;中止犯与未遂犯的竞合形态研究[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8 李立众;;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及其意义[J];法学研究;2008年04期
9 朱治善;;中止犯的立法及其刑罚理由[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海鹏;;中止犯的立法模式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运才;潘弘;;中止犯的刑事责任研究[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卢建辉;如何理解中止犯造成的“损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 刘晓山;从目的刑角度看中止犯处罚根据[N];检察日报;2011年
3 段农乾;如何把握中止犯处罚中的“损害”标准[N];检察日报;2006年
4 陆文洪 瞿美娟;共同犯罪中既遂犯与中止犯能否并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段农乾;论中止犯处罚原则中的“损害”[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直人;中止犯不能比预备犯、未遂犯处罚还宽[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7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 张红良;求爱不成抱女方跳江 得到和好承诺后游回岸[N];检察日报;2011年
8 记者 孙宜华;法院推行量刑规范化[N];连云港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平;中止犯论[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广勇;中止犯基本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运才;中止犯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白云飞;论中止犯的本质及成立条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陈发军;论中止犯减免刑罚的根据[D];河南大学;2010年
5 马寅翔;准中止犯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潘鹏;论中止犯与未遂犯竞合的性质[D];湘潭大学;2011年
7 刘畅;论中止犯的处罚[D];烟台大学;2013年
8 马小芳;中止犯处罚规定之检视与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9 赵月霞;中止犯自动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董晓松;中止犯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32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63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