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机动车限行的行政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2 07:16

  本文关键词:机动车限行的行政法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雾霾已成为国人心中的痛,雾霾治理水平也己成为考量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各地政府日渐趋于依赖机动车限行这一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来治理雾霾,私人牺牲部分利益让渡给公共利益。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当前各地政府懒政,政府决策机制不完善。机动车限行措施涉及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博弈,而公共利益的需要是行政权介入私人领域最根本的合理性理由。在“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掩护下,雾霾治理背景下的机动车限行措施得不到有效规制,政府决策权被滥用的风险大大增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在治理雾霾的背景下,有效规制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出台便是其题中之义。对此,首先应从行政法的角度重新定位机动车限行措施的性质。本文认为,治理雾霾这一行为本身流淌着公共利益的血液,但绝不是以公共利益的绝对优先,还必须权衡到私人利益。所以在出台机动车限行描施时要严格按照政府决策程序进行,加强对其的行政法规制,同时也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本文搜集了,北京及各地城市关于机动车限行的立法文件,以它们为例分析研究了在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的机动车限行措施的概况并从行政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学界和实务界对机动车限行措施的性质莫衷一是,一方面认为其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范畴,另一方面机动车限行措施存在着刚性强制与柔性诱导的糅合、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博弈以及科学决策与政府懒政的考量。在机动车限行措施是否合法的讨论中,本文是从形式合法与实质合法两个层次对此进行阐述。在其形式合法性分析过程中,主要从法律保留原则的基本要求来阐述机动车限行措施是否需要法律依据,并且以北京市为例来分析机动车限行措施是否具有法律依据,这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条以及对北京机动车限行措施法律依据梳理为例来对其进行分析。在对其实质合法性分析过程中,目前最大的争议点在于限行措施相对于目的是否适当、和其他治理方案相比是否属于最小侵害、成本收益是否相称。而解决之道在于积极借鉴域外先进治霾经验、采取其他可供选择方案。在对其程序正当性分析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机动车限行措施公开的程序、方式及理由不透明。而解决之道在于通过公众参与征求公众意见、及时听证并且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消除雾霾治理背景下的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以良法求得善治。
【关键词】:机动车限行措施 形式合法 实质合法 公众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第一章 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基本概况及行政法解读14-23
  • 第一节 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基本概况14-16
  • 一、机动车限行的实施背景14
  • 二、机动车限行的现状14-16
  • 三、机动车限行的具体措施16
  • 第二节 机动车限行措施的行政法解读16-23
  • 一、机动车限行措施是抽象行政行为17-19
  • 1、机动车限行措施不是行政法规18
  • 2、机动车限行措施不是行政规章18-19
  • 3、机动车限行措施是其他规范性文件19
  • 二、刚性强制与柔性诱导的糅合19-20
  • 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博弈20-21
  • 四、科学决策与政府懒政的考量21-23
  • 第二章 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形式合法性分析23-28
  • 第一节 法律保留原则的基本要求23-24
  • 第二节 机动车限行措施是否需要法律依据24-25
  • 第三节 机动车限行措施是否具有法律依据——以北京市为例25-28
  • 一、主体权限不合规定27
  • 二、超越特定事项范围27-28
  • 第三章 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实质合法性分析28-38
  • 第一节 比例原则的基本要求29-30
  • 第二节 适当性原则:限行相对于目的是否适当30-33
  • 一、机动车限行对道路交通状况的效果31-32
  • 二、机动车限行对大气环境状况的效果32-33
  • 第三节 必要性原则:限行相对于其他方案是否最小侵害33-35
  • 一、域外先进经验34
  • 二、其他可供选择性方案34-35
  • 第四节 法益相称性原则:成本收益分析35-38
  • 一、机动车限行的成本36-37
  • 二、机动车限行的收益之于成本的相称性考察37
  • 三、法益不相称时的救济37-38
  • 第四章 机动车限行措施的程序正当性分析38-47
  • 第一节 机动车限行的信息公40-42
  • 一、公开范围41
  • 二、公开内容41-42
  • 第二节 机动车限行的公众参与42-47
  • 一、听证制度43-44
  • 二、公开征求意见44-45
  • 三、专家论证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将对机动车管理作出改革[J];新长征;2000年07期

2 ;上海市外地来沪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J];新法规月刊;2002年01期

3 戴云琪;城市非机动车交通分析及管理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郭亚嗣;浅谈对有动力装置的“非机动车”管理[J];道路交通管理;2005年03期

5 钱录庆;;机动车7月1日起须办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J];浙江农村机电;2006年04期

6 叶盛基;关于我国建立健全机动车法律、法规体系的探讨[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5年04期

7 ;上海市外地来沪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办法[J];新法规月刊;1996年10期

8 ;市郊两轮机动车被盗探底[J];社会;1998年03期

9 杨世伟,徐桂宝;非机动车交通在中国城市交通中的出路[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6期

10 刘国棋;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创建与发展[J];北京党史;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2 许建龙;洪晓斌;刘桂雄;;基于物联网的机动车运行状态监测管理平台[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明;已购超标非机动车还能跑三年[N];法制日报;2007年

2 赵荣君 通讯员 陈荣喜 杨毅;严打盗窃非机动车[N];天津日报;2007年

3 记者 吴卫 通讯员 陈荣喜;严打盗窃非机动车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N];天津政法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肖玉保 实习生 吴铎思;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亟待规范[N];工人日报;2003年

5 记者 孟斯硕;北京再迎大堵车:四百余万辆机动车疏困考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卫 通讯员 陈荣喜;天津市非机动车管理网开通[N];天津政法报;2011年

7 徐蘅 张峰 朱全坤 王淑君;120条主次干道非机动车停放有序[N];常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力 通讯员 陈荣喜;实行非机动车实名制销售[N];天津政法报;2011年

9 记者 贾献培;市区非机动车将迎“保姆式”管理[N];昆明日报;2012年

10 全国人大代表 傅企平;建立交通信用档案 加强非机动车管理[N];人民法院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佳佳;我国机动车所有权变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谢刚;机动车检验模式及规划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奇;大连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林志强;非机动车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3 王慧慧;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测算与协同控制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吴丹;北京市机动车限行政策对空气质量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昃;盗窃机动车案件的侦查方法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

6 刘成伟;机动车限行的行政法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7 姚琳;论机动车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欣;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D];暨南大学;2011年

9 戴希律;上海市机动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强;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机动车限行的行政法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00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