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06:35
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是指对受害人所支付的赔偿金的范围不仅包括对原告的补偿金,还包括对被告的惩罚。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与补偿性赔偿相比,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具有惩罚性、私诉性和法定性的特点。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在作用上,不仅具有对受害人所受损失的补偿作用还有对被告的惩罚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带有刑法色彩的惩罚性特征,使得很多人反对将此制度纳入到民事责任制度中。但是在我国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在此领域行政手段和刑事手段的失灵。所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减少食品安全领域不法行为的发生。目前我国在司法实践领域中对消费领域的知假买假者是否能获得惩罚性赔偿的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并没有形成对此问题的统一认识,不同地区法院对此问题的认定不尽相同。这种在司法实践中的不统一还体现在对食品安全标准等的分歧上。本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选取了 92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司法判决,最终选取57份以消费者身份认定为争议焦点的判决,通过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得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之所以对相同问题作出不同的裁判,主要是在对消费者身份的认定上在...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分析法
1.4.2 案例分析法
第2章 惩罚性赔偿的法学理论基础
2.1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与特点
2.1.1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2.1.2 惩罚性赔偿的特点
2.2 惩罚性赔偿与其他民事赔偿的关系
2.2.1 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
2.2.2 惩罚性赔偿与允诺性赔偿的关系
第3章 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的立法现状
3.1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定
3.2 食品安全领域中的相关法律规定
3.3 食品安全领域相关法律规定的局限性
3.3.1 惩罚性赔偿金设定标准的局限性
3.3.2 消费者界定标准的局限性
第4章 食品安全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司法判例分析
4.1 食品安全领域的消费者身份认定案例分析
4.1.1 以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二元分立为认定标准
4.1.2 认定标准集中在购买目的
4.1.3 以客观行为确定消费者身份
4.1.4 其他考量因素
4.2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案例分析
4.3 对于现有司法判例的评价
第5章 域外惩罚性赔偿的相关规定
5.1 美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
5.2 英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
5.3 域外惩罚性赔偿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第6章 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法律制度的完善
6.1 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完善
6.2 惩罚性赔偿诉讼制度的完善
6.2.1 起诉主体范围过窄
6.2.2 举证责任分担不合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适用研究[J]. 王德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知假买假”的理论阐释与法律适用[J]. 刘保玉,魏振华. 法学论坛. 2017(03)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野下职业打假行为的法理阐释及法律对策[J]. 孟静,代靖. 法制与社会. 2017(03)
[4]食品标签民事纠纷的裁判思路[J]. 康临芳,马超雄. 法律适用. 2016(08)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条款适用中引发问题之探讨——以修订后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一年来之判决为中心[J]. 马强. 政治与法律. 2016(03)
[6]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实体与程序[J]. 黄婷,陈乃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7]“知假买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吗?——兼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J]. 郭明瑞. 当代法学. 2015(06)
[8]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中国模式研究[J]. 李友根.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6)
[9]《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J]. 肖斌. 河北法学. 2015(10)
[10]浅议食品安全标准[J]. 庹宗彦. 中国标准导报. 2015(07)
本文编号:3415305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分析法
1.4.2 案例分析法
第2章 惩罚性赔偿的法学理论基础
2.1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与特点
2.1.1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2.1.2 惩罚性赔偿的特点
2.2 惩罚性赔偿与其他民事赔偿的关系
2.2.1 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
2.2.2 惩罚性赔偿与允诺性赔偿的关系
第3章 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的立法现状
3.1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定
3.2 食品安全领域中的相关法律规定
3.3 食品安全领域相关法律规定的局限性
3.3.1 惩罚性赔偿金设定标准的局限性
3.3.2 消费者界定标准的局限性
第4章 食品安全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司法判例分析
4.1 食品安全领域的消费者身份认定案例分析
4.1.1 以消费者和经营者的二元分立为认定标准
4.1.2 认定标准集中在购买目的
4.1.3 以客观行为确定消费者身份
4.1.4 其他考量因素
4.2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案例分析
4.3 对于现有司法判例的评价
第5章 域外惩罚性赔偿的相关规定
5.1 美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
5.2 英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
5.3 域外惩罚性赔偿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第6章 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法律制度的完善
6.1 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完善
6.2 惩罚性赔偿诉讼制度的完善
6.2.1 起诉主体范围过窄
6.2.2 举证责任分担不合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适用研究[J]. 王德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2]“知假买假”的理论阐释与法律适用[J]. 刘保玉,魏振华. 法学论坛. 2017(03)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视野下职业打假行为的法理阐释及法律对策[J]. 孟静,代靖. 法制与社会. 2017(03)
[4]食品标签民事纠纷的裁判思路[J]. 康临芳,马超雄. 法律适用. 2016(08)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条款适用中引发问题之探讨——以修订后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一年来之判决为中心[J]. 马强. 政治与法律. 2016(03)
[6]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实体与程序[J]. 黄婷,陈乃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7]“知假买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吗?——兼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J]. 郭明瑞. 当代法学. 2015(06)
[8]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中国模式研究[J]. 李友根.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6)
[9]《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J]. 肖斌. 河北法学. 2015(10)
[10]浅议食品安全标准[J]. 庹宗彦. 中国标准导报. 2015(07)
本文编号:3415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41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