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00:59
信息化时代中,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被广泛的利用,在劳动关系中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及处理劳动者个人信息,但往往在此过程中因越过必要及合理限度而侵犯劳动者隐私权。另外,用人单位因对劳动者个人信息过高的追求,而以强势姿态要求劳动者主动提供各类与工作无关的个人信息从而侵犯劳动者隐私权的问题,亦是信息化时代中劳动者隐私权保护所关注的问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不对等性,劳动者通常因财力、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因素而处于弱势一方,在信息化时代中这种不对等性因用人单位大量使用信息技术而更加明显,这是劳动者隐私权极易受到侵犯因素之一,因此对劳动者隐私权的保护应着重凸出倾斜性的特点。通过借鉴分析欧盟及德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可知,《个人信息保护法》体现了对处于弱势一方数据主体的倾斜性保护,将劳动者的个人信息纳入保护范围之中,实质上保护了劳动者隐私权,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充分保护劳动者隐私权。另外,应注意到权利配置不均衡、合理监管缺失、法律救济途径不完善、工会职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同样是导致劳动者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因素,应尽快完善《劳动合同法》第八条及第九条规定、强化...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信息化时代下劳动者隐私权相关理论概述
2.1 信息化时代及劳动者隐私权的相关理论分析
2.2 信息化时代下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
3 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劳动者隐私权现状及法律保护的不足
3.1 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劳动者隐私权现状
3.2 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劳动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
4 信息化时代下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经验及借鉴
4.1 欧盟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经验及借鉴
4.2 德国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经验及借鉴
4.3 我国台湾地区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经验及借鉴
5 信息化时代下完善我国劳动者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5.1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充分保护劳动者隐私权
5.2 完善《劳动合同法》第八条及第九条规定
5.3 强化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能
5.4 完善法律救济途径
5.5 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功能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媒体中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基于欧盟与我国司法实践的比较研究[J]. 王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劳动者隐私权保护——以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个人信息为视角[J]. 张粧. 山东工会论坛. 2019(03)
[3]智能化劳动管理与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 田思路. 湖湘论坛. 2019(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学者建议稿[J]. 齐爱民. 河北法学. 2019(01)
[5]资讯化时代用人单位劳动监视与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J]. 金珈仪.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4)
[6]用人单位知情权及其边界[J]. 丁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7]用人单位知情权与劳动者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J]. 王少波. 中国劳动. 2017(05)
[8]劳动者隐私权制度的权利冲突[J]. 张卓娅.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6(06)
[9]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J]. "信息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张新红. 电子政务. 2015(06)
[10]论劳动者隐私权与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冲突[J]. 杨宗英.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512796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信息化时代下劳动者隐私权相关理论概述
2.1 信息化时代及劳动者隐私权的相关理论分析
2.2 信息化时代下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
3 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劳动者隐私权现状及法律保护的不足
3.1 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劳动者隐私权现状
3.2 信息化时代下我国劳动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
4 信息化时代下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经验及借鉴
4.1 欧盟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经验及借鉴
4.2 德国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经验及借鉴
4.3 我国台湾地区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经验及借鉴
5 信息化时代下完善我国劳动者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5.1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充分保护劳动者隐私权
5.2 完善《劳动合同法》第八条及第九条规定
5.3 强化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能
5.4 完善法律救济途径
5.5 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功能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媒体中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基于欧盟与我国司法实践的比较研究[J]. 王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劳动者隐私权保护——以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个人信息为视角[J]. 张粧. 山东工会论坛. 2019(03)
[3]智能化劳动管理与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 田思路. 湖湘论坛. 2019(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学者建议稿[J]. 齐爱民. 河北法学. 2019(01)
[5]资讯化时代用人单位劳动监视与劳动者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J]. 金珈仪.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4)
[6]用人单位知情权及其边界[J]. 丁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7]用人单位知情权与劳动者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J]. 王少波. 中国劳动. 2017(05)
[8]劳动者隐私权制度的权利冲突[J]. 张卓娅.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6(06)
[9]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J]. "信息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张新红. 电子政务. 2015(06)
[10]论劳动者隐私权与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冲突[J]. 杨宗英.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本文编号:3512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1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