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主体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以给付型不当得利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28 06:41
摘要: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作为一种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指在行政法范围内,对欠缺法律上原因的财产变动,行政主体具有要求行政相对人对其不当占有的财产予以返还的权利。在福利国家、给付行政日渐盛行的时代里,行政主体在依法行政原则、禁止过剩给付原则及服务行政下行政平权性等要求下,对相对人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存在正当性。在行政主体对相对人行使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时,具体的实现范围可参考信赖保护原则的应用与民法上不当得利区分恶意受领人与善意受领人不同的返还范围。其中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在相对人通过积极主动的行为恶意欺骗获得利益的情形是否构成不当得利,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人恶意欺骗而来的利益应该予以全部返还,若有损失还需赔偿。对于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实现方式,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认为,在行政法范围内相对人获有不当得利,行政主体主要可通过作出行政行为和提起一般给付诉讼的方式,使不合法财产状态得到正常恢复。但是,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由于原告资格排除行政主体、诉讼类型的不明确以及给付判决的缺乏,使以行政主体为原告的一般给付诉讼目前无法付诸实施。今后,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言
0.1 选题背景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情况
0.2.2 国外研究情况
0.3 研究目的
0.4 研究意义
1 公法上不当得利与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界定
1.1 公法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1.1.1 主体要件
1.1.2 公法关系
1.1.3 财产变动
1.1.4 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1.5 欠缺法律上的原因
1.2 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分类
1.3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内涵
1.3.1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定义
1.3.2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特征
2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正当性
2.1 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
2.2 服务行政下行政平权性要求
2.3 禁止过剩给付原则的要求
3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实现范围及阻却因素
3.1 域外对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实现范围的规定
3.2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阻却因素
3.2.1 信赖保护利益原则的制约
3.2.2 诉讼时效的影响
3.3 我国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范围的划定
3.3.1 基于相对人恶意欺骗而获有利益的返还范围
3.3.2 基于行政主体过失而发生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3.3.3 基于授益行政行为效力瑕疵而发生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4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实现方式
4.1 德国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实现方式的理论和实务见解
4.2 我国台湾地区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实现方式的理论和实务见解
4.3 我国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实现方式的构建
4.3.1 相对人主动返还不当得利的督促措施
4.3.1.1 公开受领情况
4.3.1.2 设立警告条款
4.3.2 行政主体行使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具体方式
4.3.2.1 法律明确授权情形下的实现方式
4.3.2.2 特别权力关系中的实现方式
4.3.2.3 基于有效给付行为的实现方式
4.3.2.4 无法律明确授权情形下的实现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法上请求权的体系及功能研究[J]. 王锴. 现代法学. 2012(05)
[2]公法不当得利及其救济[J]. 熊勇先. 法学杂志. 2012(06)
[3]公法上不当得利研究[J]. 汪厚冬. 北方法学. 2012(02)
[4]公法上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研究[J]. 汪厚冬. 西部法学评论. 2011(06)
[5]公法上不当得利探微[J]. 汪厚冬. 东方法学. 2011(05)
[6]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研究——救济途径和程序方式初探[J]. 岳心. 法学杂志. 2011(08)
[7]论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上的适用——以比较法为视角[J]. 黄建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09(01)
[8]行政法上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研究[J]. 陈军.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9]二元构造视角下的行政权[J]. 门中敬.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公法上的不当得利[J]. 檀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硕士论文
[1]论公法上的不当得利[D]. 王万里.南京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23914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言
0.1 选题背景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情况
0.2.2 国外研究情况
0.3 研究目的
0.4 研究意义
1 公法上不当得利与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界定
1.1 公法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1.1.1 主体要件
1.1.2 公法关系
1.1.3 财产变动
1.1.4 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1.5 欠缺法律上的原因
1.2 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分类
1.3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内涵
1.3.1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定义
1.3.2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特征
2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正当性
2.1 依法行政原则的要求
2.2 服务行政下行政平权性要求
2.3 禁止过剩给付原则的要求
3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实现范围及阻却因素
3.1 域外对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实现范围的规定
3.2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阻却因素
3.2.1 信赖保护利益原则的制约
3.2.2 诉讼时效的影响
3.3 我国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范围的划定
3.3.1 基于相对人恶意欺骗而获有利益的返还范围
3.3.2 基于行政主体过失而发生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3.3.3 基于授益行政行为效力瑕疵而发生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4 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实现方式
4.1 德国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实现方式的理论和实务见解
4.2 我国台湾地区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实现方式的理论和实务见解
4.3 我国行政主体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实现方式的构建
4.3.1 相对人主动返还不当得利的督促措施
4.3.1.1 公开受领情况
4.3.1.2 设立警告条款
4.3.2 行政主体行使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具体方式
4.3.2.1 法律明确授权情形下的实现方式
4.3.2.2 特别权力关系中的实现方式
4.3.2.3 基于有效给付行为的实现方式
4.3.2.4 无法律明确授权情形下的实现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政法上请求权的体系及功能研究[J]. 王锴. 现代法学. 2012(05)
[2]公法不当得利及其救济[J]. 熊勇先. 法学杂志. 2012(06)
[3]公法上不当得利研究[J]. 汪厚冬. 北方法学. 2012(02)
[4]公法上不当得利的法律效果研究[J]. 汪厚冬. 西部法学评论. 2011(06)
[5]公法上不当得利探微[J]. 汪厚冬. 东方法学. 2011(05)
[6]公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研究——救济途径和程序方式初探[J]. 岳心. 法学杂志. 2011(08)
[7]论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上的适用——以比较法为视角[J]. 黄建华. 池州学院学报. 2009(01)
[8]行政法上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研究[J]. 陈军.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9]二元构造视角下的行政权[J]. 门中敬.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10]公法上的不当得利[J]. 檀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硕士论文
[1]论公法上的不当得利[D]. 王万里.南京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23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52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