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2-05-02 21:00
文明社会,人类的生存,需要政府提供的基本资源与公共服务,以满足其基本物质文化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且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因素,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互联网+时代,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越来越依赖信息化,公共服务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个人数据。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信息一旦遭到不当收集、恶意使用或者篡改,将会扰乱公民的生活安宁,危害公民的财产安全。为此,亟需通过立法对公共服务过程中涉及的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行为加以规范,构建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并配套建立适用于公共服务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自律机制。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角度,探讨该领域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我国目前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通过挖掘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保护存在收集便利性、侵害随意性、保护责任特殊的特点,列明公共服务过程中个人信息存在的可能被侵犯的各种情况,对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的立法现状进行总结。第二部分着重提出公共服务中个人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的侵害形态及保护现状
1.1 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保护的特殊性
1.1.1 信息收集的便利性
1.1.2 权利侵害的随意性
1.1.3 保护责任的特殊性
1.2 公共服务中侵害个人信息的主要形态
1.2.1 采集个人信息中的侵害
1.2.2 超出特定目的使用个人信息
1.2.3 泄露或出售个人信息
1.2.4 缺乏安保或保管不善
1.3 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
1.3.1 立法保护
1.3.2 自律机制
2 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体系不完备
2.1.1 单行立法缺失
2.1.2 现有法律法规保护不足
2.2 对个人信息权保护内容规定不够全面且过于分散
2.2.1 个人信息的权利内容不明确
2.2.2 侵害主体狭窄
2.2.3 信息处理环节具体规则缺失
2.2.4 责任承担方式有限且缺乏具体可操作性
2.3 个人信息权的救济存在困难
2.3.1 侵害存在隐蔽性
2.3.2 被侵害人举证困难
2.3.3 现有救济效果式微
2.4 自律机制不到位
2.4.1 保护部门缺位
2.4.2 行业自律规范稀少且无强制性
2.4.3 管理系统缺陷
3 我国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3.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3.1.1 在将来的个人信息保护单行法中设置公共服务章节
3.1.2 颁布公共服务中保护个人信息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
3.2 细化公共服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内容
3.2.1 明确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保护利益相关者及其权利义务
3.2.2 扩大利益主体范围
3.2.3 制定公共服务中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及传递的具体规则
3.2.4 明确侵害个人信息的责任承担
3.3 优化被侵害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救济制度
3.3.1 设立行业证据保全机构
3.3.2 重新分配举证责任
3.3.3 加强救济效果
3.4 加强自律机制
3.4.1 确立行业个人信息保护部门及职责
3.4.2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自律规范
3.4.3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的管理系统及规范评价系统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信息权属模式考察——以利益属性分析切入[J]. 杨惟钦. 法学评论. 2016(04)
[2]论个人信息权的限制[J]. 李琛. 探求. 2016(02)
[3]患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博弈[J]. 唐正一. 法制与社会. 2015(31)
[4]论个人敏感信息的民法保护[J]. 刘风,朱圆.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 马治国,张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6]患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与公益利用[J]. 杨琴.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9)
[7]公共卫生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王路露. 江苏科技信息. 2015(14)
[8]实名制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重构[J]. 杨晓娇. 科技与法律. 2014(06)
[9]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中的政府责任[J]. 张鸣春.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结构分析为例[J]. 周长友. 重庆高教研究. 2014(01)
硕士论文
[1]公共服务外包过程中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管理研究[D]. 赵历.苏州大学 2015
[2]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 颉翔.北京交通大学 2014
[3]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D]. 胡颖.重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49952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的侵害形态及保护现状
1.1 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保护的特殊性
1.1.1 信息收集的便利性
1.1.2 权利侵害的随意性
1.1.3 保护责任的特殊性
1.2 公共服务中侵害个人信息的主要形态
1.2.1 采集个人信息中的侵害
1.2.2 超出特定目的使用个人信息
1.2.3 泄露或出售个人信息
1.2.4 缺乏安保或保管不善
1.3 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的保护现状
1.3.1 立法保护
1.3.2 自律机制
2 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体系不完备
2.1.1 单行立法缺失
2.1.2 现有法律法规保护不足
2.2 对个人信息权保护内容规定不够全面且过于分散
2.2.1 个人信息的权利内容不明确
2.2.2 侵害主体狭窄
2.2.3 信息处理环节具体规则缺失
2.2.4 责任承担方式有限且缺乏具体可操作性
2.3 个人信息权的救济存在困难
2.3.1 侵害存在隐蔽性
2.3.2 被侵害人举证困难
2.3.3 现有救济效果式微
2.4 自律机制不到位
2.4.1 保护部门缺位
2.4.2 行业自律规范稀少且无强制性
2.4.3 管理系统缺陷
3 我国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3.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3.1.1 在将来的个人信息保护单行法中设置公共服务章节
3.1.2 颁布公共服务中保护个人信息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
3.2 细化公共服务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内容
3.2.1 明确公共服务中个人信息保护利益相关者及其权利义务
3.2.2 扩大利益主体范围
3.2.3 制定公共服务中信息收集、处理、应用及传递的具体规则
3.2.4 明确侵害个人信息的责任承担
3.3 优化被侵害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救济制度
3.3.1 设立行业证据保全机构
3.3.2 重新分配举证责任
3.3.3 加强救济效果
3.4 加强自律机制
3.4.1 确立行业个人信息保护部门及职责
3.4.2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自律规范
3.4.3 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的管理系统及规范评价系统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信息权属模式考察——以利益属性分析切入[J]. 杨惟钦. 法学评论. 2016(04)
[2]论个人信息权的限制[J]. 李琛. 探求. 2016(02)
[3]患者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博弈[J]. 唐正一. 法制与社会. 2015(31)
[4]论个人敏感信息的民法保护[J]. 刘风,朱圆.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J]. 马治国,张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6]患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与公益利用[J]. 杨琴.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9)
[7]公共卫生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王路露. 江苏科技信息. 2015(14)
[8]实名制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重构[J]. 杨晓娇. 科技与法律. 2014(06)
[9]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中的政府责任[J]. 张鸣春.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结构分析为例[J]. 周长友. 重庆高教研究. 2014(01)
硕士论文
[1]公共服务外包过程中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管理研究[D]. 赵历.苏州大学 2015
[2]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 颉翔.北京交通大学 2014
[3]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D]. 胡颖.重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49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64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