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2-12-23 22:40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世界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它既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更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突出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精神层面的精华性存留,展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类创造性与文明程度,反映其文化认同感与历史感,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标志。非物质文遗产对于国家、民族甚至于全人类的存在意义均不可估量。但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大量历史悠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威胁与破坏,甚而近于消失。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尤其是立法保护,规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行为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上世纪50年代初,日本和韩国率先在本国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的历程,联合国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展开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一些重要的法律和国际条约。 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近年来我国立法己经把建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机制、...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1章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由来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二、非物质无文化遗产的特点
        (一) 独特性
        (二) 传承性
        (三) 地域性
        (四) 民族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意义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人权保护的体现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现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对生态环境权的维护
第2章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
        (一)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保护
        (二)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法律保护
    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分析
        (一)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二)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分析
第3章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之借鉴
    一、与国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法律借鉴
        (一) 日本
        (二) 韩国
    二、与国内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法律借鉴
        (一)与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之比较借鉴
        (二)与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之比较借鉴
第4章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之构建
    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 生命力原则
        (二) 创新性原则
        (三) 地域性原则
        (四) 以人为本原则
        (五) 主体协调原则
        (六) 宣传教育原则
    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二) 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
        (三) 确定对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保护
        (四) 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地位和权利保障
        (五) 确定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具体设计构思
        (一) 保护的范围
        (二) 保护主体
        (三) 传承人制度
        (四) 认定制度
        (五) 设立管理机构
        (六) 保障制度
        (七) 法律救济制度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法律属性研究[J]. 骆旭旭.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的民事保护问题[J]. 朱兵.  中国版权. 2011(06)
[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礼俗的保护与传承——以湖南张谷英村为例[J]. 周红才,胡希军.  经济地理. 2011(11)
[4]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律保护的困境[J]. 付淑娥.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5]《非遗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祁庆富.  中国摄影家. 2011(09)
[6]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知识产权保护——以河南为例[J]. 白慧颖.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7]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评介[J]. 田芙蓉.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1(06)
[8]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环境法保护制度[J]. 李国,杨斌.  法制与社会. 2008(36)
[9]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 高丙中.  文艺研究. 2008(02)
[10]新疆古龟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思路[J]. 李崇林.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臧小丽.中央民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南宁市壮族歌圩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 蔡阿利.广西师范学院 2011
[2]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在中国的适用[D]. 黎美杏.广西师范大学 2011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 谢兰.中国政法大学 2011
[4]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 李智勇.山东师范大学 2010
[5]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 国慧霞.河北大学 2010
[6]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归属[D]. 龙文.黑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25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zhengfalunwen/3725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