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代表性生物对转基因玉米响应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两种代表性生物对转基因玉米响应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转基因玉米对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效率评价,是其推广的基础。同时,靶标害虫也有可能对转基因抗虫玉米产生抗性进化,因此转基因抗虫玉米与亚洲玉米螟间的互作关系一直是环境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安全,转基因抗虫玉米对非靶标生物及玉米田群落结构的影响亦是被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作为公认的土壤生态毒理试验物种,被用于转基因玉米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中,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玉米‘双抗12-5’、‘Bt799’、‘IE09S034’、‘CC-2’为试验材料,选择两种具有关键意义的指示性生物(亚洲玉米螟和赤子爱胜蚓),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生测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东北黑土区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功能效率,并分析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抗性进化的生理机制;同时,通过模拟秸秆还田试验,评价转基因玉米残体对赤子爱胜蚓的潜在影响,以期为转基因玉米未来的推广提供基础安全数据。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评价了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选取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为材料,通过人工接虫和组织生测方法,研究其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心叶期接虫后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叶片仅有极少数针刺状危害,食叶级别平均值为1级,抗性类型为高抗,对应的非转基因玉米食叶级别平均值大于7级,抗性类型为感;吐丝期接虫后根据亚洲玉米螟对雌穗和茎杆的危害作为评价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吐丝期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良好的抗性,雌穗被害级别平均值为1.0,茎杆均未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其相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雌穗被害严重,同时亚洲玉米螟幼虫也取食雌穗上花丝,蛀入雌穗、穗柄及茎杆部为害。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心叶、雄穗、花丝、雌穗等组织的幼虫在第7天的存活率为4%-12%。而取食非转基因对照各个组织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均高于96%。证明转基因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在全生育期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良好的抗虫性。研究了亚洲玉米螟体内主要解毒酶和保护酶对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响应,在室内可控条件下选取转基因抗虫玉米‘Bt799’和‘IE09S034’进行生测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抗虫玉米‘Bt799’和‘IE09S034’组织后,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两种解毒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可能与亚洲玉米螟对Bt毒蛋白质的抗性产生有关。同时,保护酶活性被诱导,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过氧化氢酶活力升高,破坏了虫体内保护酶的动态平衡。研究了赤子爱胜蚓对转基因玉米的生物学响应,选取转基因抗虫玉米‘Bt799’和抗除草剂玉米‘CC-2’为材料,通过模拟秸秆还田室内饲喂试验方法,研究转基因玉米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发育及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饲赤子爱胜蚓转基因抗虫玉米‘Bt799’秸秆残体和抗除草剂玉米‘CC-2’秸秆残体后,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和繁殖与非转基因对照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残体对赤子爱胜蚓不存在急毒性和亚致死毒性影响;同时,转基因抗虫玉米‘Bt799’、抗除草剂玉米‘CC-2’与非转基因对照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三种保护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对蚯蚓安全。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 亚洲玉米螟 赤子爱胜蚓 解毒酶 保护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12-15
- 1.2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研究15-19
- 1.2.1 转基因玉米与亚洲玉米螟的互作15-17
- 1.2.2 环境指示生物赤子爱胜蚓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研究中的应用17-18
- 1.2.3 生物体内解毒酶、保护酶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研究中的应用18-19
- 1.3 目的与意义19-20
- 1.4 技术路线20-21
- 第2章 亚洲玉米螟对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生物学响应21-32
- 2.1 转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21-26
- 2.1.1 田间接虫试验21-23
- 2.1.1.1 试验材料与方法21-22
- 2.1.1.2 结果与分析22-23
- 2.1.2 室内抗螟性鉴定23-26
- 2.1.2.1 材料与方法23-24
- 2.1.2.2 结果与分析24-26
- 2.2 亚洲玉米螟体内主要功能酶对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响应26-30
- 2.2.1 亚洲玉米螟体内解毒酶对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响应26-28
- 2.2.1.1 材料与方法26-27
- 2.2.1.2 数据统计分析27
- 2.2.1.3 结果与分析27-28
- 2.2.2 亚洲玉米螟体内保护酶对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响应28-30
- 2.2.2.1 材料与方法28-29
- 2.2.2.2 数据统计分析29
- 2.2.2.3 结果与分析29-30
- 2.3 讨论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第3章 赤子爱胜蚓对转基因玉米的生物学响应32-38
- 3.1 转基因玉米对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发育的影响32-34
- 3.1.1 材料与方法32-33
- 3.1.1.1 试验材料32
- 3.1.1.2 试验设计与调查方法32-33
- 3.1.2 结果与分析33-34
- 3.2 赤子爱胜蚓体内主要功能酶对转基因玉米的响应34-36
- 3.2.1 材料与方法34-35
- 3.2.2 测定方法35
- 3.2.3 结果与分析35-36
- 3.3 讨论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5
- 附录45-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发现转基因玉米产生的毒物可渗入土壤[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0年02期
2 黎裕,王天宇,石云素;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现状与未来[J];玉米科学;2000年04期
3 ;美发现转基因玉米产生的毒物可渗入土壤[J];饲料广角;2000年01期
4 毛磊;;转基因玉米产生的毒物可渗入土壤[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02期
5 ;美国农民慎重种植转基因玉米[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年03期
6 ;美最新研究怀疑转基因玉米抗害虫的能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5期
7 汪重;;美发现转基因玉米产生的毒物可渗入土壤[J];农药市场信息;2001年04期
8 未名;美国环保局重行批准使用转基因玉米[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03期
9 ;法美科学家为转基因玉米“平反”[J];种子世界;2002年05期
10 冯俊扬;;墨西哥野生玉米受到转基因玉米威胁[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悦冰;郎志宏;黄大f ;;利用瞬时表达体系检测不同内含子在转基因玉米中的增强效应[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韩庚辰;;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A];创新生物经济环境,,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10海峡两岸重大生物技术产业化论坛会刊[C];2010年
3 张士龙;贺正华;黄益勤;;抗虫、耐渍转基因玉米种质的创制[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4 曹修岭;路银贵;邸垫平;张志燕;刘贺;田兰芝;张爱红;张艳敬;石林丹;徐进;段西飞;韩成贵;苗洪芹;李大伟;于嘉林;;rnc70基因介导的高抗RBSDV转基因玉米新品系的创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威;王坤;王学永;刘丽;番兴明;;高赖氨酸转基因玉米的鉴定和检测[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6 张红伟;张红梅;郑祖平;陈刚;王国英;谭振波;;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红伟;谭振波;刘欣洁;杨华;;Bt转基因玉米株系T123抗螟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分析[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张红伟;刘欣洁;谭振波;;Bt转基因玉米株系T123的培育及其抗螟性和农艺性状的鉴定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海滨;张晓霞;李芳;王国英;刘允军;;Cry1I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等同性鉴定[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07年第1期[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龙云;欧盟拟对转基因玉米发“通行证”[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郑晓春;英拟对转基因玉米种植开绿灯[N];科技日报;2004年
3 记者 张亮;大批转基因玉米流入美国市场[N];科技日报;2005年
4 记者柴世宽、熊思浩;赞拒绝美转基因玉米[N];人民日报;2002年
5 记者 卢苏燕 王艳红;科学家为转基因玉米平反[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卢苏燕;就转基因玉米上市 欧盟未能达成一致[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本报记者 张桂敏;转基因玉米种子在菲律宾喜忧参半[N];农资导报;2006年
8 记者 张之简;法国暂停种植转基因玉米[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记者 刘钢;长期吃某种转基因玉米,可能影响老鼠生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胡军华;孟山都:转基因玉米影响生育缺乏依据[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宏专;猪病毒性腹泻病转基因玉米疫苗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路兴波;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性及其产品成分检测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赫福霞;抗虫/耐草甘膦多价转基因玉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柏凤;转基因玉米对跳虫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5 马金霞;非编码基因zm401对玉米小孢子发育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李京;新型转基因抗草甘膦玉米的培育及转基因玉米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孙鹤;连接肽2A和LP4/2A在玉米中的剪切分析及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获得[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白云凤;利用不同策略获得抗SCMV转基因玉米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霞;赤霉菌Gibberella sp.F75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转基因玉米的培育[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任珍静;转mAM79基因玉米的获得及草甘膦抗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李玲;转NJB(Cry1Ab/Cry2Aj)和G10evo基因玉米“12-5”的营养学评价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欢;富维生素E转基因玉米对0~3周龄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兆明;转基因玉米检测的内参基因筛选与鉴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杨丽丽;Bt-mCry1Ac基因在抗虫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及其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江;两种代表性生物对转基因玉米响应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沈雨萌;转基因玉米质粒标准分子的构建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燕风;转基因玉米中外源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黄卓;转基因玉米种子生物学特性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两种代表性生物对转基因玉米响应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7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