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纵向限制的经济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汽车经销纵向限制的经济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反垄断案件频发,其中纵向限制竞争行为尤为突出,这与我国不合理的汽车经销纵向组织结构存在很大的关系。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实施确立了我国单一品牌汽车独家授权经销模式,基于《办法》缺乏对汽车生产商的约束与惩罚措施,客观上造成了汽车生产商的强势地位,进而促成了生产商控制整车销售与售后的垄断封闭格局。我国目前的纵向组织结构便利了转售价格维持、独占区域、独家交易等纵向垄断行为的实施。但是,对于纵向限制的政策选择一直是相关政府部门决策的难点。这是因为现有文献关于纵向限制经济效应的结论是不确定的,而关于汽车经销领域的纵向限制经济效应的研究又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选择以汽车经销纵向限制经济效应为研究对象,以期为反垄断政策立法与执法机构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本文阐述汽车经销纵向限制实施机制及其效率效应,并对国内外整车销售纵向组织结构做归纳总结,为后续从纵向组织结构解释各国不同汽车市场绩效作铺垫。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汽车经销纵向限制在产生效率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反竞争效应,因此对整个社会来说权衡纵向限制的净效应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分别构建模型来分析纵向限制与品牌内竞争、品牌间竞争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品牌内转售价格维持以效率效应为主,反垄断机构需慎重介入;品牌内独占区域以反竞争效应为主,该情况下反垄断机构非常有必要介入。(2)当实施限制多品牌销售的特许经营、独家分销等纵向限制手段,汽车品牌间或品牌间的差异程度足够低(即非价格竞争越不激烈),垄断性生产商越有激励实施特许经营获取高利润,市场势力随之得以提升,而它的获益却是以消费者私人福利和社会总福利为代价,并随着汽车品牌内或品牌间差异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其次,由近期的奔驰垄断案提出整车及配件双重转售价格维持问题,该现象的产生需要归结到中国特有的汽车售后组织结构:原厂配件专卖专营、维修技术信息封闭、售后“锁定效应”明显。接着比较整车单重转售价格维持与整车及售后双重转售价格的经济效应,提出目前售后组织结构利用整车及配件搭售手段来实现双重转售价格维持,在降低整车价格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配件价格水平,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再者,根据汽车经销纵向限制经济效应的分析结果,本文给出相关政策建议,具体有:(1)我国急需调整汽车经销纵向组织结构,其中破除单一经销模式、打破品牌汽车原厂配件专供体制、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是关键;(2)整车企业配件知识产权不应成为伤害竞争行为的豁免理由;(3)反垄断立法与执法机构要重视汽车经销纵向限制经济效应的研究,以期提高立法与执法的科学性。
【关键词】:汽车经销 纵向限制 售后垄断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71;F2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第一节 问题提出10-11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16
- 第三节 结构安排16-17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7-19
- 第二章 汽车经销纵向限制的实施机制19-31
- 第一节 汽车经销的特有属性19-21
- 第二节 汽车经销纵向组织结构21-22
- 第三节 汽车经销纵向约束的机制分析22-25
- 第四节 各国汽车经销纵向组织结构25-31
- 第三章 整车销售单重纵向限制的经济效应31-43
- 第一节 品牌内竞争与纵向限制31-37
- 第二节 品牌间竞争与纵向限制37-43
- 第四章 整车销售与售后配件双重纵向限制的经济效应43-54
- 第一节 案例及引发的问题43-44
- 第二节 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组织结构及其市场绩效44-47
- 第三节 双重转售价格维持与高零整比47-54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54-57
- 第一节 结论54-55
- 第二节 政策建议55-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岩;新世纪我国汽车行业如何发展[J];价格月刊;2001年02期
2 李景俊;对汽车自燃与防范的探讨[J];汽车与配件;2001年46期
3 金工;路必通之窗汽车保护知识连载[J];汽车与配件;2002年43期
4 华雪;胡凯;;汽车价格仍会持续下降[J];财经界;2005年06期
5 郎全栋;马振江;;汽车使用新法规和标准[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5年10期
6 林雷;;民营汽车企业的生存之道[J];中华汽摩配;2006年01期
7 廖海青;;一个叫汽车的消费品[J];经济;2007年06期
8 马荟;;汽车是手机[J];互联网周刊;2009年23期
9 程振彪;;关于中国汽车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7期
10 张玉胜;;汽车“过渡使用”怎么办?[J];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4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京梅;;2004—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透视[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二集)[C];2005年
2 ;黎巴嫩汽车市场及向黎出口汽车的建议[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3 ;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4 ;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分析[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5 曾广圆;杨建新;宋小龙;;汽车共享的可持续性与发展潜力分析[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6 孙好文;;汽车使用与保养常见误区[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7 张伯顺;;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上半年合刊[C];2012年
8 任文社;;前言[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冠峰;于恩中;应纪来;高献坤;;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俊杰;;关于“十一五”十堰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森;21世纪:开“网络化”汽车[N];解放日报;2001年
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樊会文;鼓励消费才能振兴汽车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矫月;江淮汽车事件深度连累自主品牌 数家汽车股跌超5%[N];证券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胡仁芳 王禁;3D打印汽车逐步走向现实 车企认为部分零部件可实现[N];证券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王颖春;12部门力促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N];中国证券报;2014年
6 刘林森;网络化:汽车未来竞争的手段[N];中国汽车报;2000年
7 耕耘;养护汽车你找谁[N];中国汽车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综合采访 桂俊松 执笔;没有汽车你快乐吗?[N];中国汽车报;2000年
9 欣 桦;应注重汽车“后市场”的培育[N];中国质量报;2004年
10 《中国家用轿车消费若干政策问题研究》国家软课题组;改善汽车消费政策的思路[N];经济参考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大勇;自主品牌汽车集团构建汽车金融服务专业机构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董本云;我国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卢锋;中国汽车市场点爆式增长规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苗壮;“市场换技术”策略与中国汽车业对外开放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张乃平;中国汽车工业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王连芬;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珊珊;仿冒影响下汽车厂商生产策略和产品扩散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李春荣;中国汽车市场弱势后入者竞争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彭浪;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夏凯旋;基于经济生态效率理论的汽车共享服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航乾;汽车金融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丽芬;自然暴露下汽车乘员舱及内外部件热负荷规律仿真与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远;品牌汽车4S店销售培训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周杰;欧债危机对中欧汽车贸易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5 洪月娥;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汽车产业组织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6 张茗;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汽车雨刮电机实验台监测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林建光;汽配生产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刘s
本文编号:284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28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