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退赃中所涉刑民交叉问题探讨
本文关键词:刑事退赃中所涉刑民交叉问题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刑事案件的退赃过程,由于在我国尚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指导实践操作,成为目前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的一项“老大难”问题。在我国,从事刑事审判的司法人员多数还尚存以“定罪”为案件核心的定势思维,因此刑事退赃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工作环节。再加之其中涉及的问相关题繁复,介入该问题的司法机关众多,实践中刑事案件在退赃上的处理与操作比较混乱。所以,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厘清退赃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一般的,刑事案件退赃程序首要涉及的问题为如何对涉案财物进行准确定性。由于刑事实体法势必会对涉案财物在犯罪构成环节中所起作用进行评价,但刑事法律自身又并非万能之法,所以该评价在退赃环节中常与民事法律规定的处理原则与处理结果发生冲突,或存在遗漏。过去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退赃的处理方式多以粗放的追缴或拖延为主,但近年来,随着一批在实践问题的探讨上具有前瞻性的司法解释与法律规定相继出台,刑事退赃环节在实践中的操作也趋向多元,已有不少案例在衔接刑事案件司法认定与民事财产处理原则上取得突破。目前,刑事退赃过程在司法实践中面临认定难的问题。如何正确区分应当追缴或责令退赔的“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涉案“违禁品”以及“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成为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同时,由于退赃过程涉及被害人、案外第三人以及涉案财物的担保物权人,刑事法律评价与民事法律评价在此问题上的权衡存在较大差异,给刑事法律的辅助环节──退赃增加了难度。退赃问题的产生原因,从浅层次讲是由于有关退赃的法律规定目前较少,深层次讲则应源于过去刑事审判过程中司法机关对“定罪”环节过分重视、忽略其他辅助环节所致。眼下,随着涉财产犯罪在立法层面的比重逐步增加、财产类犯罪的平均涉案金额不断上升,刑事诉讼中的退赃工作只会出现不断增加而非相对减少的趋势。但是,仔细研究退赃问题后可以发现,退赃的过程是刑事实体法与民事法律关系相衔接的重头戏,恐需在刑事案件侦查的同时着眼于被害人、财产的现实占有人等多重角度,兼顾民法与刑法对于财产分配的相关规定,综合考量办案效果决定处理方式,才会达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本文将对现有退赃法律内容之规定进行梳理,总结在退赃问题中集中出现的刑民交叉问题,借助现有典型案例,对部分可行的退赃路径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下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思考方向。在论证过程中,本文将首先整理我国司法实践中现有的对刑事涉案财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民法与刑法关系的相关学术与实践探讨,深入对退赃环节中牵涉的一些尴尬问题进行引导。随后,针对涉合同标的的案件、涉第三人财产性权利的案件以及涉知识产权类案件的退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通过对合同、第三人、非实物性权利等的典型案例的路径探讨,从微观入手,勾勒刑事退赃环节中需要注意的刑民交叉问题。
【关键词】:刑事退赃 刑民交叉 追缴 责令退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刑事退赃过程中集中凸显刑民交叉问题8-18
- 一、对刑法第六十四条的不同解读8-11
- (一)难以认定所有涉案财产的类型8-9
- (二)尚未建立被害人民事救济的途径9-10
- (三)在刑事犯罪过程中一味界定涉案合同无效10
- (四)没有妥善把握“应当及时返还”10-11
- 二、关于民法和刑法之间的关系问题11-18
- (一)域外有关刑民关系的理论解读11-12
- (二)我国学界对刑民关系的理论解读与反思12-14
- (三)刑民之间的二次评价与评价真空问题14-15
- (四)“先刑后民”原则的部分调整15-18
- 第二章 刑、民实体法对“财产”概念的差异解读18-25
- 一、刑事法律作出认定的财产范围18-21
- (一)域外理论的借鉴:财产合法性与利益计算标准18-20
- (三)新近学者的观点:参照民法对财产的分类方法进行界定20-21
- 二、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及对刑法六十四条的评述21-25
- (一)“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与追缴、责令退赔之间的关系22
- (二)被害人的合法财产的及时发还22-23
- (三)刑事涉案的无形财产23-25
- 第三章 刑事退赃案件的实践处理类型分析25-41
- 一、刑事案件的认定与民事合同紧密相连类的刑事退赃25-34
- (一)犯罪行为人与涉案被害人之间的合同效力25-30
- (二)欺诈类犯罪中刑事数额认定对退赃环节的影响30-32
- (三)涉合同因效力不同所引导的不同退赃路径32-34
- 二、非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对刑事退赃过程的影响34-39
- (一)被害人自身存在过错对刑事退赃的影响34-36
- (二)第三人对涉案财物提出主张对退赃环节的影响36-38
- (三)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退赃环节中的作用38-39
- 三、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财产的退赃问题39-41
- (二)无形财产的刑事退赃问题39-41
- 参考文献41-4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东;王育林;;论刑民交叉问题对策研究的创新思路——关于《论刑民交叉及其关涉问题》的后续性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曹明明;张敏;;以社会化视角对民行诉讼交叉问题的再思考——以股东登记纠纷联动解决机制为例[J];法律适用;2012年09期
3 叶永青;;集资类案件中刑民交叉问题的处理[J];法制与社会;2013年05期
4 王达;冯叶;;房地产纠纷处理中行政与民事交叉问题的分工[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06期
5 江伟;林辛建;孙燕;;诈骗类案件中刑民交叉问题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09年02期
6 李燕凌;;论民事诉讼中的民行交叉问题的处理[J];法制与社会;2013年28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鹏彬;;专科词典的交叉问题和交叉工作[A];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1992年
2 张守春;;如何解决志书内容的重复交叉问题[A];地方志论文选编[C];2007年
3 周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引发的刑民交叉问题探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胡建辉;2015年标准交叉问题将解决[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津;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案件审理模式实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王爽;刑事退赃中所涉刑民交叉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刘刚;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刑事退赃中所涉刑民交叉问题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1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