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应用系统服务器端的设计、实现和优化
发布时间:2024-03-27 22:17
本文从软件开发过程中大量使用第三方开源软件资源问题入手,分析了传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将要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指出了在生命周期结束之后再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不可靠性和高风险性,并提出了要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融入知识产权管理的思想。本文尝试建立一种集成了自动化的基于规则的能够感知知识产权信息的开发环境,其目的就是为了给软件开发过程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软件中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感知的环境,以便让开发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生产出低知识产权风险的“清洁”的软件产品。 该开发环境系统主要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主体部分,本文在对系统整体架构和运作机制进行描述的同时,主要致力于服务器端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服务器端抛弃了易耦合重用性不高的传统分层式设计,采用了平台式加组件式的架构。这种架构的优点是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各个组件之间的耦合关系,增加了组件的独立性和可替换性,使得服务器端功能的扩展变得非常的简单,体系结构也变得更加的稳定和通用。除此之外,本文还针对传统分层式体系结构中,各个层面之间数据传输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以数据接口替换传统数据对象的思想。这一思想使得各个层面可以充分的扩充数据类功能,而不用担心耦合和可...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1.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知识产权
1.2.1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1.2.2 传统知识产权管理及其面临的问题
1.3 如何更好的管理软件开发周期中的知识产权
第二章 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2.1 需求分析及应用场景
2.1.1 需求分析
2.1.2 应用场景
2.2 设计声明
2.3 概要设计
2.3.1 纲要
2.3.2 服务器端载体的选择
2.3.3 数据库的选择
第三章 服务器端平台式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3.1 服务器端整体架构
3.1.1 传统的服务端体系结构
3.1.2 新型的平台式的体系结构
3.1.3 基于平台式体系结构的服务器端架构
3.2 抽象服务和数据接口
3.2.1 抽象式服务和接口式模块
3.2.2 数据接口
3.2.3 利用缓存实现数据访问的优化
3.3 调用和访问控制
第四章 服务器端数据模型及逻辑组件的设计和实现
4.1 数据库实体模型设计
4.1.1 用户信息
4.1.2 项目信息
4.1.3 知识产权信息
4.1.4 报告
4.2 数据库存取组件的设计和实现
4.2.1 隐式创建和调用底层逻辑的实现
4.2.2 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
4.2.3 底层数据对象功能的增强
4.3 分析报告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3.1 工作原理
4.3.2 设计难点
4.3.3 解决方案
第五章 对服务器端设计的测试与总结
5.1 测试概要
5.2 测试方法
5.2.1 缓存性能测试
5.2.2 数据库连接性能测试
5.3 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5.3.1 缓存性能测试
5.3.2 数据库连接池性能测试
5.4 总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40575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1.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知识产权
1.2.1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1.2.2 传统知识产权管理及其面临的问题
1.3 如何更好的管理软件开发周期中的知识产权
第二章 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2.1 需求分析及应用场景
2.1.1 需求分析
2.1.2 应用场景
2.2 设计声明
2.3 概要设计
2.3.1 纲要
2.3.2 服务器端载体的选择
2.3.3 数据库的选择
第三章 服务器端平台式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3.1 服务器端整体架构
3.1.1 传统的服务端体系结构
3.1.2 新型的平台式的体系结构
3.1.3 基于平台式体系结构的服务器端架构
3.2 抽象服务和数据接口
3.2.1 抽象式服务和接口式模块
3.2.2 数据接口
3.2.3 利用缓存实现数据访问的优化
3.3 调用和访问控制
第四章 服务器端数据模型及逻辑组件的设计和实现
4.1 数据库实体模型设计
4.1.1 用户信息
4.1.2 项目信息
4.1.3 知识产权信息
4.1.4 报告
4.2 数据库存取组件的设计和实现
4.2.1 隐式创建和调用底层逻辑的实现
4.2.2 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
4.2.3 底层数据对象功能的增强
4.3 分析报告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3.1 工作原理
4.3.2 设计难点
4.3.3 解决方案
第五章 对服务器端设计的测试与总结
5.1 测试概要
5.2 测试方法
5.2.1 缓存性能测试
5.2.2 数据库连接性能测试
5.3 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5.3.1 缓存性能测试
5.3.2 数据库连接池性能测试
5.4 总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40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zhishichanquanfa/394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