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纯电动乘用车选择性产业政策成效分析——对产业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13 14:45

  本文关键词:纯电动乘用车选择性产业政策成效分析——对产业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启示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 选择性产业政策 纯电动乘用车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和政策界关于产业政策的成效利弊开展了激烈讨论,但对产业政策的讨论只有放到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与具体的制定和实施背景下才有参考意义。中国2009年以来采用选择性产业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为这样的讨论提供了鲜活案例。国家产业政策制定者通过一系列选择性较强的产业政策来影响纯电动乘用车的技术选择和市场路径。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纯电动乘用车这个关键的细分技术领域中,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路径经过曲折过程才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同时其限制的路径也发展出了庞大规模。实证分析发现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资金投入的加大并不能有效缩短技术性能由低到高的改进过程,在技术发展应用初期设置过高的性能指标,可能需要以牺牲新技术的经济性为代价来实现;(2)政策对部分市场主体的歧视,反而会为其创造出不受政策约束的"执行真空",这虽然有助于包容不同于传统技术的经济特性,同时有可能也纵容了市场的无序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ros and cons of industrial policy have been discussed intensively in academic and policy circles. However, the discuss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ly under the specific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specific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background. Since 2009, China has adopted selective industrial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y makers influence the technical choice and market path of pure electric passenger cars through a series of highly selective industrial policies. In the field of pure electric passenger car which is a key subdivision technology, the industry path supported by national policy is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the market after a tortuous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h of restriction has also developed on a large scal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1). The increase of capital investment can not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of technical performance from low to high. Setting too high performance index in the early stag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may need to be realized at the expense of the economy of new technology. (2) Policy discrimination against some market players creates an "implementation vacuum" that is not subject to policy constraints, although it helps to accommodat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hat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At the same time, it may also connive at th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发改委咨询研究课题:新时期我国国家竞争战略研究
【分类号】:F426.471
【正文快照】: 1引言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自2009年以来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点关注和扶持对象。国家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希望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解决汽车使用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俏俏;200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运行分析[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4年09期

2 王青;乘用车产量和价格继续下降,销量小幅增长[J];中国物价;2004年11期

3 ;今年前2个月国产乘用车销量下降了6.4%[J];时代汽车;2005年04期

4 张伯顺;9月份乘用车市场排行分析[J];汽车与配件;2005年43期

5 ;2005年3月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J];汽车与配件;2005年16期

6 王青;2005:乘用车需求有所回升 车价继续下跌[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王青;;2006年1季度:乘用车产销大幅增长,价格继续下跌[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8 ;2006年7月乘用车销量前20名的汽车生产企业[J];汽车与配件;2006年33期

9 ;2006年7月乘用车市场销量[J];汽车与配件;2006年33期

10 张伯顺;;乘用车增长最明显 轿车贡献度最高——2006年12月份及年度乘用车市场简析[J];汽车与配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2006年上半年全国主要乘用车分品牌产销量[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2 ;2005年乘用车产量超大100万辆的国家[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3 殷杰;张丽文;周清;;浅析乘用车平台开发策略[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下半年合刊[C];2012年

4 米世生;;乘用车的节油原理和技巧探讨[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志坚;单率;马浩;;“四位一体”电动乘用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实践典型经验[A];2013年全国智能用电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南[C];2013年

6 林梅英;陈铭年;徐建全;林少玲;;当代五类乘用车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铭年;林梅英;徐建全;林少玲;;当代五类乘用车统计数据比较分析——全球名车统计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提升福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盘点2005:车市变化之民族品牌的新生[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9 张科峰;刘刚;颜长征;王欣;;乘用车移动行李对后排座椅撞击试验研究[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10 ;2007年中国车市大盘点[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进贤;粤、浙、苏三省乘用车上牌量最大[N];中国工业报;2008年

2 张毅;1—5月国产乘用车销量逾300万辆[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3 王灿彬;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将增长15%—16%[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4 赵奕;64.4万辆 去年12月乘用车销量创下历史最高[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钟青;前9个月全国乘用车上牌5379040辆[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记者 钱瑜;全年乘用车市场增幅将达10%[N];北京商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怡;10月乘用车销量明显回暖[N];中国证券报;2012年

8 张海燕;自主品牌乘用车10月市场表现良好[N];中国质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张怡;12月乘用车销售首周“开门红”[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梓函;用数字解读201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N];中国工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秋莹;基于智能计算的乘用车外观特征继承与变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2 谭瑞松;我国微型乘用车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学文;乘用车两缸柴油机的关键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彦会;乘用车底盘性能开发评价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升;杭州乘用车销售行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闻轩;电动乘用车与传统乘用车差异化对造型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周亚庆;基于MATLAB的乘用车匹配计算与评价软件的开发[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潘瑞伯;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售后服务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张志国;地区乘用车市场研究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蔡东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多用途乘用车发展战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7 邱占浩;小型乘用车自动离合器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俊锋;小型乘用车国内多式联运配送方案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缪明礼;青年汽车集团的营销模式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金钊;电动乘用车有限元分析及结构轻量化设计[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9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419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