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制造2025的碳减排目标会实现吗

发布时间:2018-02-28 18:37

  本文关键词: 碳排放 制造业 绿色发展 碳排放水平 中国制造 出处:《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6年~2025年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也是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的十年,因而预测制造业的碳排放并做好阶段性控制工作,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Kaya恒等式,引入能源结构、高碳产业比例、人民币汇率、加入WTO等变量,构建制造业碳排放协整方程,发现我国制造业的碳排放增长与人均增加值、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高碳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预测出2025年制造业在积极情景、消极情景、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及2020年~2025年制造业碳排放的平均增速;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2025年碳排放可能的取值范围进行模拟,得出我国制造业2025年的碳排放水平值;最后依据产业结构失衡度倒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得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构成比例,为制造业、进而为中国经济2020年~2025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勾勒出碳排放路线图。
[Abstract]:2016 to 2025 is the first decade of China's strateg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a powerful manufacturing country, and it is also a decade to test the degree of realiz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in China. Therefore,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forecasted and the stage control work is done well. Based on the Kaya identity, the energy structure, the proportion of high carbon industry,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the WTO and other variables are introduced to construct the co-integration eq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growth and per capita added value, energy intensity, energy carbon intensity and proportion of high carbon industry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cenario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25 are predicted. The carbon emission level under the baseline scenario and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manufactur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2020 to 2025, and the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possible rang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2025, and the carbon emission level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25 is obtain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next ten years is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n, the road map of carbon emission is draw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 of Chinese economy from 2020 to 2025.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81)
【分类号】:F424;X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亮瑜;谢晓闻;;碳市场发展路径与功能实现:基于碳排放权的特殊性[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余东华;张明志;;“异质性难题”化解与碳排放EKC再检验——基于门限回归的国别分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07期

3 张明志;余东华;;制造业低碳化导向的供给侧改革研究[J];财经科学;2016年04期

4 林伯强;李江龙;;环境治理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转变——基于煤炭和二氧化碳峰值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5 张明志;;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测算——兼论EKC在制造业的存在性[J];软科学;2015年09期

6 张捷;赵秀娟;;碳减排目标下的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的模拟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6期

7 郭朝先;;中国工业碳减排潜力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9期

8 冯悦怡;张力小;;城市节能与碳减排政策情景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2年03期

9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10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向其凤;中国碳排放总量产业间分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玉姣;高亮;杜少甫;;考虑绿色溢价的两种减排方式对比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2 艾明晔;刘桂希;孙薇;;中国石化行业能耗为何持续增加?——回弹效应及要素替代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3 林秀群;童祥轩;;基于终端能源消费的工业部门减排潜力估算——以云南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7年04期

4 马艳艳;逯雅雯;;不同来源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年04期

5 张意翔;成金华;汤尚颖;李通屏;;技术进步偏向性、产权结构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8期

6 于洋;孔秋月;;京津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7年08期

7 杨加猛;;江苏省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经济视角[J];生态经济;2017年08期

8 张明志;孙婷;李捷;;中国制造2025的碳减排目标会实现吗[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9 潘闽;张定习;;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中国行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论;2017年19期

10 李昭华;湛文婷;;市场制度、人口红利和中国的出口增长[J];人口与经济;201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中华;广东省2020年节能与碳减排目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杨彬如;多维角度的中国低碳乡村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郑丽;我国居民信息消费及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庆;;基于面板门限回归的中国碳排放EKC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5年04期

2 李钢;廖建辉;;基于碳资本存量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3 李真;;进口真实碳福利视角下的中国贸易碳减排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2期

4 张月友;;中国的“产业互促悖论”——基于国内关联与总关联分离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0期

5 韩景宽;周淑慧;田瑛;陈进殿;魏传博;;从市场供需看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4年07期

6 林伯强;杜克锐;;理解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一个综合的分解框架[J];世界经济;2014年04期

7 张薇;伍中信;王蜜;伍会之;;产权保护导向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会计研究;2014年03期

8 陈波;;碳交易市场的机制失灵理论与结构性改革研究[J];经济学家;2014年01期

9 何建坤;;CO_2排放峰值分析:中国的减排目标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2期

10 苑泽明;李元祯;;总量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确认与计量研究[J];会计研究;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邓志茹;我国能源供求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丽峰;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亚楠;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梅天华;基于求偿权的电力碳排放权公平分配及收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乃春;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及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48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548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