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创新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15:04

  本文选题:产品创新 切入点:工艺创新 出处:《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以2012年世界银行提供的关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营商环境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就企业创新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战略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因此可将企业创新视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不仅以产品差异化为目的的产品创新有助于提高产能利用率,而且以降低产品成本为目的的大部分工艺创新也能有效地提高产能利用率。此外,还揭示了企业创新影响产能利用率的调节机制,即政府管制弱化了企业创新所发挥的去产能效应,而法治水平则强化了企业创新的去产能效应。进一步地,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的去产能效应在不同规模和不同产能利用率的企业中表现出差异性,对于大中型企业和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而言,企业创新所发挥的去产能效应会更加显著。
[Abstract]:The key to the current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s is how to ease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 It i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s 2012 survey on the quality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is paper tests whether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n become an effective strategic means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overcapac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nterprise capacity. Therefore,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resolve overcapacity. Moreover, most of the process innovation aimed at reducing the cost of products can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production capacity. In addition, it also reveals the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roduction capacity. That is, government regulation weakens the deproductivity effe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while the level of rule of law strengthens the deproductivity effe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The deproductivity effe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s different among the enterprises with different scale and different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io. For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the enterprises with high capacit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deproductivity effe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will be more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03177) 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6SB0031)
【分类号】:F425;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改委多管齐下治理产能过剩 小心成为这轮调控的牺牲品[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48期

2 程远;;产能过剩是伤害还是动力[J];财经界;2005年05期

3 巴曙松;;银行是否为产能过剩买单?[J];长三角;2006年03期

4 ;我国将强化产能过剩行业预警机制[J];钢铁研究;2006年01期

5 程硕;陆文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亟待降温[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02期

6 伊言;;中国将加强产能过剩行业市场供需预警[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年01期

7 ;2006年国家重点治理产能过剩[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年01期

8 康励锋;郭巍;婕思;及轶嵘;梁莹莹;;产能过剩,谁的灾难?[J];当代经理人;2006年02期

9 齐薇;;产能过剩行业将迎整合浪[J];今日工程机械;2006年01期

10 魏刚;;调控产能过剩政府应找准角色[J];中国投资;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A];全国冶金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通知[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3 周炼石;;中国产能过剩的政策因素与完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4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9-2010)[C];2010年

5 王志伟;;我国的产品过剩、产能过剩与经济结构调整[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6 ;国家将出台“关于化解产能过剩指导意见”[A];浙江造纸(2013年第2期总第143期)[C];2013年

7 张晖明;;对当前“产能过剩”判断的深层分析和政策建议[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9 马泽民;;产能过剩无悬念 协同减量有担当[A];中国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研究论文集[C];2013年

10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07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四大任务[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桂俊松;产能过剩不完全是坏事[N];中国汽车报;2002年

2 卢敏堂;抑制产能过剩金融能有几道墙[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杜文;无效产能过剩是汽车产业症结所在[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晓海;产能过剩影响几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评论员 卢敏堂 作者是金融业评论专家;抑制产能过剩金融能有几道墙?[N];民营经济报;2006年

6 王岳平;“产能过剩”为何还会出现价格上涨[N];南方日报;2007年

7 张泽伟邋胡梅娟;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N];威海日报;2007年

8 中华;陶瓷业:在产能过剩阵痛中前行[N];消费日报;2006年

9 张晓晶;产能过剩并非“洪水猛兽”[N];学习时报;2006年

10 笑戈;为产能过剩叫好[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日旭;我国产能过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艳芳;退出壁垒与产能过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骋;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与产能过剩联系程度的测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赵e,

本文编号:1570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570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