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3 08:22

  本文选题:技术进步 切入点:产业结构 出处:《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年16期


【摘要】:以1978-201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使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由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由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1978 to 20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of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impact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nergy intensity is large and sustainable.By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energy intensity is great.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分类号】:F124;F224;F4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龙如银;;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协整检验和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10年10期

2 施凤丹;;统计指标在地区能源强度比较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1年10期

3 徐敏杰;单葆国;韩新阳;;我国能源强度、电力强度变化及因素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4 宋枫;王丽丽;;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趋势及省际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2年01期

5 王金涛;宋亚楠;韩瑞玲;;长春市工业能源强度解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仲伟周;任炳群;郭大为;王军;;我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的统计特性及政策含义[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5期

7 张海云;;我国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市场化关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3年05期

8 夏利宇;;我国区域能源强度收敛性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02期

9 孙庆刚;郭菊娥;师博;;中国省域间能源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10 华贲;;产业结构、能效及一次能源构成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能源;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庞丽;王铮;;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宏伟;;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能源强度与碳强度关系辨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我国能源强度并未进行二次爬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上)[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2 黄芳;中国能源消费碳强度影响因素及减排路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金兵;安徽省能源强度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2 岳辉;河南省“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强度目标分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陈敏宜;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4 汤晓晶;中国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5 舒文卿;天津市“十二五”节能和碳减排目标可实现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陈阳;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彭青;湖北省能源强度变化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王瑜鑫;中国省域能源强度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9 于明明;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差异及节能潜力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洪军;我国东部地区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4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1704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e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