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动员与经济增长: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
发布时间:2021-02-28 20:26
中国改革开放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低下的经济效益,已经给后人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发现同时期国家在追求效率上做出的努力。为此,本文着重考察了1949年至1980年代初期国家为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而展开的生产组织与生产动员,并将国家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在微观层面上的具体实践和制度安排,以及工业组织内部成员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的因应与行动,作为论述重点,以工业重镇——上海作为研究个案。正文部分计有六章:第一章,对1950年代初期国家在接管和改造城市工业中的现实境况与政策实践,以及引入苏联模式、从制度上确保生产效率所遭遇到的困境,做一背景上的概述。第二章,分述“大跃进”之前国家在推进计划经济制度化管理上的三个基本方面举措(技术普及、组织管理、劳动激励)及其成效。第三章,讨论“大跃进”中高指标的促成及随之出现的计划管理失序。第四章,概述1960年代中前期国家对经济增长目标的调整及制度重建。第五章,阐述“三五”、“四五”计划期间的工业生产组织状况及其与革命动员、上层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第六章,探讨1970年代末期的政治变动与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以及其间效率优先原则的确立。本...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几个概念的厘清
四、研究思路与论述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主干资料
注释
第一章 政权鼎革与上海工业企业的改制
第一节 接管与改造
一、私营经济的恢复与改造
二、国营经济的建立与管理
第二节 从民主改革到生产改革
一、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
二、私营企业的民主改革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搁置
小结
注释
第二章 计划与效率:“大跃进”前的制度化管理
第一节 技术普及
一、学徒制度的演变
二、技工学校的培训
三、“先进经验”的推广
第二节 组织管理
一、计划管理
二、指标激励
三、内部监督
四、国家监督
第三节 劳动激励
一、生产动员与劳动竞赛的兴起
二、劳动竞赛的制度化
三、“难产”的经济激励
四、工厂里的政治文化
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动员与效率:“大跃进”中的计划管理失序
第一节 权力下放与指标体系的失控
第二节 技术革命与国家动员
第三节 “鞍钢宪法”与反制度化管理
小结
注释
第四章 纠不了的偏:“大跃进”后的制度重建
第一节 《工业七十条》的问世
第二节 “大跃进”之后的经济纠偏
一、指标收缩
二、精减人员
第三节 试办托拉斯
第四节 “三五”计划的编制
小结
注释
第五章 稳住生产:特殊年代的工业组织
第一节 “社教”运动中的工业组织
第二节 大革命中的工业组织
一、革命与生产的拉锯
二、“工人造反派”的行动
三、计划管理的失常与恢复
四、“七·二一”大学的兴起
第三节 “四五”计划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小结
注释
第六章 效率优先与上海工业企业的改制
第一节 政治变局与经济纠偏
第二节 打破禁区
一、“洋奴买办”
二、“企业自治”和“利润挂帅”
三、“奖金挂帅”
第三节 理论重建
小结
注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商人、人民币贬值与政府形象之塑造(1949-1950)[J]. 曹树基,郑彬彬. 学术界. 2012(10)
[2]包炮:上海工总司的“产婆”[J]. 金大陆,李逊,金光耀,林升宝. 世纪. 2012(03)
[3]合法化资源与中国工人的行动主义 1957年上海“工潮”再研究[J]. 林超超. 社会. 2012(01)
[4]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J]. 张忠民.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5)
[5]新国家与旧工人:1952年上海私营工厂的民主改革运动[J]. 林超超. 社会学研究. 2010(02)
[6]财政交易、意识形态约束与激进公有化:中国195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J]. 张威,吴能全. 经济研究. 2010(02)
[7]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J]. 张江华. 社会学研究. 2007(05)
[8]毛泽东与“三反”运动[J]. 杨奎松. 史林. 2006(04)
[9]1952年上海“五反”运动始末[J]. 杨奎松. 社会科学. 2006(04)
[10]中国改革前旧体制下经济发展绩效刍议[J]. 秦晖.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探析[D]. 田锡全.河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56410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几个概念的厘清
四、研究思路与论述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主干资料
注释
第一章 政权鼎革与上海工业企业的改制
第一节 接管与改造
一、私营经济的恢复与改造
二、国营经济的建立与管理
第二节 从民主改革到生产改革
一、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
二、私营企业的民主改革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搁置
小结
注释
第二章 计划与效率:“大跃进”前的制度化管理
第一节 技术普及
一、学徒制度的演变
二、技工学校的培训
三、“先进经验”的推广
第二节 组织管理
一、计划管理
二、指标激励
三、内部监督
四、国家监督
第三节 劳动激励
一、生产动员与劳动竞赛的兴起
二、劳动竞赛的制度化
三、“难产”的经济激励
四、工厂里的政治文化
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动员与效率:“大跃进”中的计划管理失序
第一节 权力下放与指标体系的失控
第二节 技术革命与国家动员
第三节 “鞍钢宪法”与反制度化管理
小结
注释
第四章 纠不了的偏:“大跃进”后的制度重建
第一节 《工业七十条》的问世
第二节 “大跃进”之后的经济纠偏
一、指标收缩
二、精减人员
第三节 试办托拉斯
第四节 “三五”计划的编制
小结
注释
第五章 稳住生产:特殊年代的工业组织
第一节 “社教”运动中的工业组织
第二节 大革命中的工业组织
一、革命与生产的拉锯
二、“工人造反派”的行动
三、计划管理的失常与恢复
四、“七·二一”大学的兴起
第三节 “四五”计划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小结
注释
第六章 效率优先与上海工业企业的改制
第一节 政治变局与经济纠偏
第二节 打破禁区
一、“洋奴买办”
二、“企业自治”和“利润挂帅”
三、“奖金挂帅”
第三节 理论重建
小结
注释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商人、人民币贬值与政府形象之塑造(1949-1950)[J]. 曹树基,郑彬彬. 学术界. 2012(10)
[2]包炮:上海工总司的“产婆”[J]. 金大陆,李逊,金光耀,林升宝. 世纪. 2012(03)
[3]合法化资源与中国工人的行动主义 1957年上海“工潮”再研究[J]. 林超超. 社会. 2012(01)
[4]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J]. 张忠民.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1(05)
[5]新国家与旧工人:1952年上海私营工厂的民主改革运动[J]. 林超超. 社会学研究. 2010(02)
[6]财政交易、意识形态约束与激进公有化:中国195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J]. 张威,吴能全. 经济研究. 2010(02)
[7]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J]. 张江华. 社会学研究. 2007(05)
[8]毛泽东与“三反”运动[J]. 杨奎松. 史林. 2006(04)
[9]1952年上海“五反”运动始末[J]. 杨奎松. 社会科学. 2006(04)
[10]中国改革前旧体制下经济发展绩效刍议[J]. 秦晖.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探析[D]. 田锡全.河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56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05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