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迁下的制造业劳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21:2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规模与发展水平决定着一国的综合实力。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要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技术变革是关键。技术升级必将带来制造业劳动关系的剧烈变化。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助于实现制造业做大做强战略。论文以技术变革对劳动过程的影响为研究切入点,分析制造业劳动关系变化,并提出优化思路与策略。全文共分七个章节,各章的内容安排如下所述。第一章是论文的序论。论文首先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简单介绍。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国走向“智造”以及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的大环境下,研究制造业劳动关系意义重大。此外,本章还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等。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回顾。在西方国家漫长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关系理论研究被不断丰富和完善,先后出现了五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分别为一元论、多元论、系统论、马克思主义论和社会行动理论。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劳动关系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工业化过程中,交替重叠的技术变革浪潮对劳动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国外学者对此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成果,具体表现在就业、职业、工作、工人和工会等五大方面。与国外不同,中国的劳动关系...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劳动的分工类型??境和生理条件差异而形成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44.?2万人),通用设备制造业(789.?4万人),纺织服装、??服饰业(750.8万人)。从技术结构看来,不论是法人单位数还是就业人员数量,大??多集中在低技术和中低技术行业,行业分布详细情况如图4.?1所示。??企业法人单位欵(万个?>?从*人*?<3S人)??—?V禮應^?;工.??』?r:??im:?,?:=??v'??零r?,零??M'?…咖糾二?????#?3W^?—?A???孅.《?E.?IMMt.Ms*戴??图4.1制造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注:图4.1由笔者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査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相关资料整理制作。??4.1.2制造业所有制结构??所有制不同、盈利能力不同,企业的劳动关系形态与技术改进能力有很大区别,??有必要对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和总资产贡献率15°情况进行梳理。在现行统计方式下,所??有制结构被分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在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下,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和总资产贡献率的行业分布情况如表??4.?2所示。??从企业法人单位前五位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征??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地区间发展不方式与技术水平而言,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存在较大差异,在制造业中并存局面。??.?1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就是所有工作包括原材料输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生产由机械设备、仪表等完成。在计算机普及以后,所有各种操作指令由技码,并存入计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机械设备开始正常工作,生产情表上。如果超出正常值,系统自动报警并将信息及时传递到调度部门,再对现场工人发出检修指令。因此,这种技术又被称为计算机数控技术(C生产过程,工人不需要直接操作,其主要职能就是系统设计、生产监督、。自动化生产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数控技术使生产核心由车间转向管理部门,求量大幅减少。以笔者调研的F企业为例,近万平米的生产场所,只有在现场巡视,如图4.?2、4.?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达国家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其对劳资关系的影响[J]. 钱箭星,孟小泸. 当代经济研究. 2013(09)
[2]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J]. 岳平,鲍春雷. 中国劳动. 2013(09)
[3]从人的发展看技术本质的实现[J]. 王凤珍,杨延坤.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08)
[4]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中的经济困境与对策——以制造业为例[J]. 席猛,赵曙明. 华东经济管理. 2013(07)
[5]论模块化分工对劳资关系的影响[J]. 刘凤义,尚文. 海派经济学. 2013(02)
[6]加工贸易企业劳资关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广东为例[J]. 王明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7]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劳资关系嬗变:层级分化与协同治理[J]. 高良谋,胡国栋. 中国工业经济. 2012(10)
[8]技术进步与劳资关系优化研究[J]. 王明亮. 商业研究. 2012(09)
[9]从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J]. 谢富胜,宋宪萍. 当代经济研究. 2012(05)
[10]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整体推进论纲[J]. 王全兴,谢天长. 法商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059976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劳动的分工类型??境和生理条件差异而形成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44.?2万人),通用设备制造业(789.?4万人),纺织服装、??服饰业(750.8万人)。从技术结构看来,不论是法人单位数还是就业人员数量,大??多集中在低技术和中低技术行业,行业分布详细情况如图4.?1所示。??企业法人单位欵(万个?>?从*人*?<3S人)??—?V禮應^?;工.??』?r:??im:?,?:=??v'??零r?,零??M'?…咖糾二?????#?3W^?—?A???孅.《?E.?IMMt.Ms*戴??图4.1制造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注:图4.1由笔者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査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相关资料整理制作。??4.1.2制造业所有制结构??所有制不同、盈利能力不同,企业的劳动关系形态与技术改进能力有很大区别,??有必要对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和总资产贡献率15°情况进行梳理。在现行统计方式下,所??有制结构被分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在不同的所有制结构下,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和总资产贡献率的行业分布情况如表??4.?2所示。??从企业法人单位前五位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征??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地区间发展不方式与技术水平而言,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存在较大差异,在制造业中并存局面。??.?1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就是所有工作包括原材料输送、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生产由机械设备、仪表等完成。在计算机普及以后,所有各种操作指令由技码,并存入计算机。在计算机控制下,机械设备开始正常工作,生产情表上。如果超出正常值,系统自动报警并将信息及时传递到调度部门,再对现场工人发出检修指令。因此,这种技术又被称为计算机数控技术(C生产过程,工人不需要直接操作,其主要职能就是系统设计、生产监督、。自动化生产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数控技术使生产核心由车间转向管理部门,求量大幅减少。以笔者调研的F企业为例,近万平米的生产场所,只有在现场巡视,如图4.?2、4.?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达国家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其对劳资关系的影响[J]. 钱箭星,孟小泸. 当代经济研究. 2013(09)
[2]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J]. 岳平,鲍春雷. 中国劳动. 2013(09)
[3]从人的发展看技术本质的实现[J]. 王凤珍,杨延坤.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08)
[4]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中的经济困境与对策——以制造业为例[J]. 席猛,赵曙明. 华东经济管理. 2013(07)
[5]论模块化分工对劳资关系的影响[J]. 刘凤义,尚文. 海派经济学. 2013(02)
[6]加工贸易企业劳资关系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广东为例[J]. 王明亮.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7]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劳资关系嬗变:层级分化与协同治理[J]. 高良谋,胡国栋. 中国工业经济. 2012(10)
[8]技术进步与劳资关系优化研究[J]. 王明亮. 商业研究. 2012(09)
[9]从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J]. 谢富胜,宋宪萍. 当代经济研究. 2012(05)
[10]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整体推进论纲[J]. 王全兴,谢天长. 法商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059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05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