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建筑能效标识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01:12
  建筑能效标识是近年来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性的管理方式。本文对建筑能效标识的意义、运作机理、测评体系和标识指标、测评标识监督管理及效果评价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述,为我国建筑能效标识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分析了传统节能管理方式过于强调行政手段的弊端,提出建筑能效标识是一种基于市场的建筑节能管理手段。分析了建筑能效标识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节能的推动作用,探讨了其作用于需求侧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建筑节能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的经济学模型和建筑能效标识的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政府部门、测评机构、房地产商、用户等相关主体在建筑能效标识运作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开发商群体之间的对称进化博弈模型、用户与开发商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并深刻分析了该模型的现实意义。从建筑能效的技术特点分析入手,对建筑能效测评与一般工业产品能效测评进行了分析比较,建立了我国建筑能效测评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建筑能效标识指标类型与形式。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及模型分别研究了政府部门与测评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模型的结论对于政府机构进行激励设计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建筑能效标识管理研究


用户与房地产商的非对称博弈的演化趋势图

能效标识,门窗,美国


每年需要窗户面积1.5亿m2,而窗户的热工性能优劣将极大地影响到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因此,门窗的能效标识显得尤其重要。图4-2 美国NFRC门窗能效标识 图4-3 澳大利亚门窗能效标识图4-2中的标识图案为美国国家门窗评定委员会NFRC[135]出具的门窗能效标识。国家门窗评定委员会(NFRC)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由门窗工业组织创立的、非盈利的组织,主要由生产商、供货商、建筑开发商、建筑师、设计人员、特邀人员、标准管理官员、公用事业和政府部门人员组成。成立国家门窗评定委员的目的是为了提出并采用统一的、公平的、准确的评级方法,为各企业的门、窗、天窗产品性能指标出具标识。图4-3为澳大利亚门窗能效标识图案,澳大利亚门窗协会[136](AustraliaWindow Association)、澳大利亚门窗委员会(Australia Window Council)根据“窗户能耗评级规定”对窗户进行采暖、空调节能潜力取得评估(以百分比表示),并且,还将传热系数、太阳得热因子、可见光透射比、空气渗透率标注于标签上。所以该标签不仅表征性能指标,也反映节能认证指标。由此可知,对于我国节能材料及部品的能效标识,比如门窗来说,其标识性能指标体系应包括:本产品的性能指标以及标识的评估指标两部分。66

能效标识,门窗,澳大利亚


每年需要窗户面积1.5亿m2,而窗户的热工性能优劣将极大地影响到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因此,门窗的能效标识显得尤其重要。图4-2 美国NFRC门窗能效标识 图4-3 澳大利亚门窗能效标识图4-2中的标识图案为美国国家门窗评定委员会NFRC[135]出具的门窗能效标识。国家门窗评定委员会(NFRC)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由门窗工业组织创立的、非盈利的组织,主要由生产商、供货商、建筑开发商、建筑师、设计人员、特邀人员、标准管理官员、公用事业和政府部门人员组成。成立国家门窗评定委员的目的是为了提出并采用统一的、公平的、准确的评级方法,为各企业的门、窗、天窗产品性能指标出具标识。图4-3为澳大利亚门窗能效标识图案,澳大利亚门窗协会[136](AustraliaWindow Association)、澳大利亚门窗委员会(Australia Window Council)根据“窗户能耗评级规定”对窗户进行采暖、空调节能潜力取得评估(以百分比表示),并且,还将传热系数、太阳得热因子、可见光透射比、空气渗透率标注于标签上。所以该标签不仅表征性能指标,也反映节能认证指标。由此可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考[J]. 曾捷.  建设科技. 2006(07)
[2]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J]. 周凤起.  国际金融研究. 2006(01)
[3]中国住宅技术发展新标志——解读《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J]. 王有为,童悦仲.  建设科技. 2005(Z1)
[4]我国节能型建筑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王亦斌,曾玉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5(04)
[5]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的外部经济性分析[J]. 尹波,刘应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5(04)
[6]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几点思考[J]. 谭庆琏.  土木工程学报. 2005(10)
[7]推动我国能效标识有效实施的建议——国际能效标识成功实施的启示[J]. 金明红,李爱仙.  中国标准化. 2005(07)
[8]建筑环境性能评估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J]. 田蕾,秦佑国,林波荣.  新建筑. 2005(03)
[9]建筑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 江亿.  科技潮. 2005(06)
[10]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潜力与政策设计研究——一个基于控制论的分析框架[J]. 郑娟尔,吴次芳.  中国软科学. 2005(05)



本文编号:3499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499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