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绿色信贷的机理及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20:20

  本文关键词:绿色信贷的机理及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全球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绿色革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全球范围蔓延,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革命的产物也成为金融部门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绿色信贷”作为国内率先推出的可持续金融产品用以满足社会、保护环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新的利润来源,从而使金融部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绿色经济”已经被许多国家所倡导,但我国目前的“绿色信贷”则是为了实现该理念而设计的新政。绿色信贷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现行的技术层面,都还没有成熟和统一的标准可循。而且我国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还很匮乏,如何制定合适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实现环境保护与金融安全的双赢十分重要,同时绿色信贷激励机制也直接影响着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因此研究现阶段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即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相对于国外绿色信贷的发展趋于成熟,我国的绿色信贷由于法律、金融体制等各方面还未完善,无法充分调动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而外部的压力,即如何通过各种手段的激励去促使银行自发开展绿色信贷,解决绿色信贷发展与银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就成为开展绿色信贷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首先从绿色信贷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的区别对绿色信贷进行定义,指出绿色信贷的机理主要通过资金形成作用,资金导向作用,资金集中作用,资金控制作用及风险管理作用对于社会和环境产生影响,并对其影响我国资源配置的途径进行阐述,系统全面的了解分析绿色信贷。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及其特点进行透视和比较,以此进一步从国内外绿色信贷激励形式的不同中找出国内绿色信贷激励不足的表现。在我国企业污染的社会法律成本小,而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又往往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我国从法律上没有给予绿色信贷地位上的确定,同时也没有配套的财政措施弥补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亏损和风险,并分析我国的绿色信贷主要受到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社会责任意识不够、缺乏统一的绿色信贷规范、缺少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四个因素的影响。从这个现实基础出发,本研究对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剖析,首先对激励机制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博弈对环保局、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是否对绿色信贷进行监管进行激励相容分析,得出我国目前的绿色信贷主要还是采取宽松的监管方式,激励不足,并对绿色信贷激励的主体、依据和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本研究通过对兴业银行“能效融资”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访谈找出目前我国绿色信贷激励的不足。最后本研究得出建立健全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建立配套的财税制度、鼓励地方政府配合支持绿色信贷、制定相应的绿色信贷法律制度三个方面来进行。本研究的选题新颖,以绿色信贷为研究对象,绿色信贷的机理剖析作为基础,将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作为切入点全面透视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以及我国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的不足表现,弥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此外,本文运用了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相容原理对于我国的信贷激励部门及银行的博弈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激励不足的原因,并结合实际的案例及现实访谈,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研究我国绿色信贷激励不足进而提出我国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完善的建议。由于我国在绿色信贷及其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能够适当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同时能够对于我国绿色信贷有个系统的认识,透视我国绿色信贷与国外绿色信贷的差距,以及国外绿色信贷相较于我国的先进之处,更好的为我国的政府、环保局,银监局等开展绿色信贷,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激励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 能效融资 激励相容 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832.4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1 引言12-25
  • 1.1 问题的提出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2.1 绿色信贷的践行标准研究13-14
  • 1.2.2 绿色信贷的环境风险研究14-15
  • 1.2.3 绿色信贷与环保型产业关系研究15
  • 1.2.4 绿色信贷激励机制研究15-19
  • 1.2.5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19-20
  • 1.3 本研究的内容与目标20-23
  • 1.3.1 本研究的内容20-22
  • 1.3.2 本研究的目标22-23
  •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23
  • 1.5 本研究的创新23-25
  • 2 绿色信贷的机理剖析25-31
  • 2.1 绿色信贷的内涵25-29
  • 2.1.1 绿色信贷的提出25-26
  • 2.1.2 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的区别26-27
  • 2.1.3 绿色信贷的内涵及特征27-29
  • 2.2 绿色信贷的机理29-31
  • 2.2.1 绿色信贷的机理剖析29-30
  • 2.2.2 绿色信贷的资源配置效应30-31
  • 3 国内外绿色信贷的发展及激励方式31-38
  • 3.1 国内外绿色信贷的发展及特点31-35
  • 3.1.1 国内绿色信贷的发展31-33
  • 3.1.2 国外绿色信贷的发展33-35
  • 3.1.3 国内外绿色信贷的特点比较35
  • 3.2 国内外绿色信贷的激励形式35-36
  • 3.3 国内绿色信贷发展激励不足的表现36-37
  • 3.4 绿色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7-38
  • 4 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剖析38-41
  • 4.1 激励机制的界定38
  • 4.2 绿色信贷激励相容问题分析38-40
  • 4.3 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分析40-41
  • 5 从能效融资看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41-45
  • 5.1 能效融资的定义及特点41-42
  • 5.2 能效融资的进展及运作42-44
  • 5.3 能效融资的激励分析44-45
  • 6 建立健全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45-46
  • 6.1 建立配套的财税制度45
  • 6.2 鼓励地方政府配合支持绿色信贷45-46
  • 6.3 制定相应的绿色信贷法律制度46
  • 7 总结与讨论46-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国晨;建立市场经济中新型的银行企业关系[J];经济研究;1995年10期

2 吴连生;银行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J];百科知识;1995年04期

3 阎冰竹;城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金融;2003年21期

4 阴朋;王颖;;我国银行应对银行业完全开放的战略选择——银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2期

5 ;企业经理、厂(矿)长第五批国家统考《银行企业管理基本知识》试题(一)评分标准[J];农金纵横;1986年02期

6 汪国良,夏翔;从银行企业化经营趋势谈如何落实信贷资金经营责任制[J];上海金融;1988年01期

7 林芳莉,陈光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J];海南金融;2005年01期

8 王抗美;;略谈银行企业化[J];武汉金融;1985年05期

9 尹靖华;;银行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10 冼博德;;“走出去”为什么?[J];中国企业家;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江;;绿色信贷政策的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林心颖;郑祥;;“绿色信贷”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镇江市农村金融学会调研组;;农发行实施区域信贷政策的思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镇江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对完善区域政策性信贷政策的思考[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5 白云涛;陈建付;;我国近年来货币信贷政策实践及其取向——伯南克和布德林CC-LM模型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适用性[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德勇;;金融视角下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分析[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京辉;肖峰;;本轮宏观调控为国有房企提供“复兴”机遇[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孙广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下财税和信贷政策优化运用探析[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富君;;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棉业的金融政策[A];200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文集[C];2004年

10 徐文斌;;浅谈合作金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金明;信贷政策在资源型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路径选择[N];金融时报;2004年

2 吴显亭;努力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N];金融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若馨;必和必拓关注中国信贷政策[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齐新;“绿色信贷”让银行与企业“双赢”[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5 ;关心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N];宁波日报;2011年

6 秦红金;有灵活的信贷政策保障 有优质的金融服务护航[N];山东科技报;2011年

7 田毅;警惕信贷政策中的比重失衡[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记者 杨斯媛;浦发银行 打造“低碳银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杨斯媛;由绿到金 打造“低碳银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薛亮;信贷趋紧催生理财业务加速创新[N];金融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昕;小额信贷激励机制与微观信贷政策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榆青;国际出口信贷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吴言林;金融发展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融资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崔渭;中国金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方显仓;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的微观机制及其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大为;中国金融体系低效率下的经济高增长:理论解释与经验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张树宏;保值会计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8 肖志兴;我国金融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计量分析:基于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水清;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渠道扩展与选择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雪峰;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及人工信贷市场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烨萍;绿色信贷的机理及激励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龚洋;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樊静怡;中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正洋;论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史倩;信贷激增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嘉华;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与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海涛;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徐丽媛;中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王凡;我国信贷量波动对物价走势影响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方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绿色信贷的机理及激励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79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8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