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新会计政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中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相关会计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 2009年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衍生金融工具新会计政策研究
窦玉梅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固定汇率制的终结给衍生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会。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是一项合约,在合约签订时其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及金额还不能得到确定,所以按照传统的会计原则,难以将其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也无法对其具体金额进行可靠计量,只能作为表外项目加以披露。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形成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排除在资产负债表外,将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排除在损益表外,仅在报表注释中反映,这种会计政策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猛发展,已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交易者的风险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风险,导致了风险积聚。因此,理论与实务界均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催生了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会计改革。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长期研究,先后颁布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参考。 我国入世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全球范围内资本的频繁流动、大量游资的出现及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使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无论是品种还是交易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量创新金融工具的涌现要求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要使用国际化的会计语言,而且信息披露应该更加公开、透明。而长期以来,有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我国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银行业在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使信息使用者无从下手。为了规范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和会计监管,保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借鉴IAS32和IAS39的基础上,本着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思想,立足于我国现实会计环境、金融环境和监管水平,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关于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新准则,2007年1月1日正式在上市公司中实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明确作出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以及披露的规定,要求金融企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而不是仅在表外披露,同时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以便及时反映交易的盈亏状况。这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规定大多是相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新准则的出台,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束缚,弥补了我国在金融工具会计领域的空白,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一步,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长远影响,而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怎样面对新准则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长远的发展战略和赢得投资者的信心和青睐,商业银行应尽快适应会计准则的变动,应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在写作中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导论”部分,首先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然后详细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最后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文章框架和本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衍生金融工具基础”,这部分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分类及特征入手,从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三个方面系统论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和传统会计项目的差异,兼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导致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不同于传统会计,衍生金融工具核算必须要遵循其特别的原则,也因此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成为国际公认的会计难题。 第三章“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会计规范发展分析”,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列报等方面分析说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制定进程和相关规定,说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历程。接着论述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并列示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的规定,比较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异同,说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障碍分析”,本章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所面临的困难,首先是公允价值确定的困难,其次是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新会计准则与监管口径及税务政策存在差异、技术性障碍等困难,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指出要建立健全的法律环境、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制定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指南等。 第五章“实施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商业银行会计报表的影响,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项目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主要包括增强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及时反映经济状况;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剧了财务报表的波动性,主观因素较多且可靠性难以保证。第二部分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主要包括对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经营稳定性和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对银行资本监管的影响,如造成资本充足率的不稳定等。在每一部分的影响分析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皓;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研究[J];对外经贸财会;2005年12期
2 庞璐;;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黑龙江金融;2006年06期
3 王森;;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5期
4 高玲;;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冲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9期
5 张庆增;;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传统财务会计理论[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年05期
6 任辉;;论衍生金融工具发展与会计制度变迁[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05期
7 王树锋;倪云珍;;衍生金融工具冲击下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缺陷及弥补对策[J];金融经济;2006年20期
8 凌景晓;对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研究[J];金融会计;2005年10期
9 项有志;庄世虹;马红军;;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6年07期
10 张志杰;;金融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J];金融会计;2006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子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潘萍;商业银行中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相关会计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珊珊;任慧;;关于无形资产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J];包钢科技;2007年03期
2 陆艺;;试论“坏账准备”的计算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J];成才之路;2008年29期
3 扈文秀;黄婉玲;;个人间接持股商业银行的税务筹划[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赵文娟;;新旧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的比较[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01期
5 曹意中;;新准则下的固定资产会计计量属性[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1期
6 辛博;;新会计准则下的商业银行财务监管[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7期
7 杨祥玲;;关于新准则会计要素的再认识[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1期
8 朱德奇;胡胜;;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新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5期
9 牛文娟;;市场经济体制视角下的会计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7期
10 刘三昌;;采矿权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秀芬;;浅析证券化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英男;陈阳;;并购交易中商誉数额合理性的判断[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王丹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供求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李鹏;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江百灵;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李炳忠;金融衍生工具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珏;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仲;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监控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君陶;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广威;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高花飞;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于书洋;会计视角下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王雪慧;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新;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胡红艳;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薛伟;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关于资产的差异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肖立群;金融资产价值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辉艳;;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与恰当选择[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J];财会通讯;2000年01期
3 李定安,陈嘉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体系建立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4年17期
4 周英;;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相关思考[J];财会通讯;2006年12期
5 刘海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之国际比较[J];财会月刊;2005年24期
6 裘宗舜;连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国际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2005年25期
7 伍李明;樊敏非;;《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解析[J];财会月刊;2006年31期
8 陈春 ,谢宇;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J];对外经贸财会;2005年06期
9 李瑞玲;;浅谈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10 叶怡雄;;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探讨[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秋玉;中美德上市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申凤云;期货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仲巍;《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胥晞;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军;;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中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相关会计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20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