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转换成本对农业契约与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数理模型与理论解释

发布时间:2019-01-01 17:55
【摘要】:推进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农民福利。从转换成本视角,分析不同农业契约形式产生的条件,以及农民福利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和农户的转换成本都为零时,现货市场是最优选择,企业和农户总剩余最大。当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不同时为零时,现货市场使企业剩余和农户剩余减少,总剩余减少额度等于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之和,此时以合约替代现货市场可以增加企业和农户的剩余。企业剩余与农户剩余取决于各自转换成本的大小,转换成本越大,自身剩余越少。企业和农户转换成本的差额在一定范围内才能顺利实现纵向一体化,此时转换成本不对企业和农户剩余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对顺利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有效发展优质农产品产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bstract]:To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main position of farmers and fully consider the welfare of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on co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forms of agricultural contract and the changes of farmers' welf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ot market is the best choice and the total surplus of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is the largest when the conversion cost of both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is 00:00. When the conversion cost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is different from 00:00 at the same time, the spot market reduces the surplu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urplus of farmers, and the reduction of total surplus is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cost of convers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At this point, replacing spot market with contract can increase the surplus of enterprises and farmers. Enterprise surplus and peasant household surplus depend on the size of their conversion cost, the larger the conversion cost, the less their surplus. Only in a certain range can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version cos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easant household realize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smoothly. At this time, the conversion cost has no effect on the surplus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easant household. The conclusion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mooth promotion of land circul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and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y.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6CJY055)
【分类号】:F302.6;F323.8;F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贯成;侯嘉慧;丁琳琳;;农地流转现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7期

2 张丹;丁胜利;;“四化同步”与土地流转机制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3期

3 邵爽;;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1——基于就业与保障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4 冯开红;黄泽颖;;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意义、运行机制与实践问题[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5 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道庆;;浅谈土地整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7年22期

2 王岩;马贤磊;石晓平;饶芳萍;;农民土地流转行为决策:一个道义经济的分析视角——基于和田地区K村的考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8期

3 刘乃安;任杰;;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土地家庭经营体制与实现形式[J];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08期

4 姜松;王钊;;土地经营权流转、种植行为与粮食产量——基于CHIP微观数据实证[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8期

5 董晓波;常向阳;;转换成本对农业契约与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数理模型与理论解释[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6 金绍荣;张应良;;农业产业脱贫与土地流转协同推进的逻辑及路径[J];探索;2017年03期

7 王大为;周永刚;;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17年05期

8 韩晓宇;曹波;王晓刚;;农户土地依赖性对农地经营权退出与进入意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8期

9 金娟霞;吕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7年08期

10 丁忠民;玉国华;王定祥;;土地租赁、金融可得性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CHFS的经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琳琳;吴群;;财产权制度、资源禀赋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基于江苏省1744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张兰;冯淑怡;曲福田;;农地流转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4年05期

3 孔伟娟;李忠旭;;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的实践与理论思考[J];农业经济;2013年12期

4 李中;;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业展望;2013年11期

5 闫小欢;霍学喜;;农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基于河南省479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07期

6 宋辉;钟涨宝;;基于农户行为的农地流转实证研究——以湖北省襄阳市312户农户为例[J];资源科学;2013年05期

7 昝剑森;原栋;;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若干思考——基于对晋中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楼栋;孙晓明;孔祥智;;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探析——河北省三家土地流转合作社调查报告[J];农村经济;2013年04期

9 游和远;吴次芳;鲍海君;;农地流转、非农就业与农地转出户福利——来自黔浙鲁农户的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3期

10 钟文晶;罗必良;;禀赋效应、产权强度与农地流转抑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定军;;纵向一体化战略选择的分析与思考[J];市场论坛;2006年04期

2 吴彬,于芳芳;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3 杨东祥 ,卫民堂;公司纵向一体化与专业化[J];经营与管理;2004年06期

4 邬义钧,马志峰;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李咏梅,王海英;试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纵向一体化战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姚中华;煤炭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选择与实施初探[J];煤炭企业管理;2004年12期

7 赵晓峰;;基于纵向一体化理论的零售商品牌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8 娄飞鹏;;纵向一体化:分工代价的视角[J];经济经纬;2009年02期

9 张艳丽;;建筑行业企业纵向一体化动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4期

10 徐斌;;纵向一体化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能源行业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崔兵;;纵向一体化: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前沿综述[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兰勇;周发明;;基于供给稀缺与产能过剩的纵向一体化模型及其应用[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发明;兰勇;;纵向一体化与横向扩张的互动机制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俞新丰;;明确三方职责 加强环节联系 充分发挥纵向一体化营销模式效用——试论构建工商零三位一体消费者营销体系[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PW记者 张凤岐;走出“纵向一体化”的误区[N];电脑商报;2005年

2 杜娟英;津电产品研发坚持纵向一体化[N];中国航空报;2010年

3 记者 李远治 通讯员 骆丹 左言炎;重庆电信启动政企业务纵向一体化运营[N];人民邮电;2013年

4 记者 刘雪泉;金钼集团“钼产业纵向一体化、非钼产业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5 陈强;圣农:纵向一体化[N];粮油市场报;2011年

6 见习记者 杨璐;在合作共赢中谋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7 丁松;影响企业纵向边界确定的因素及其逻辑关系[N];中国包装报;2003年

8 苏斌 周荃(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旅游管理系);浅析泛珠三角旅游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福特公司破除纵向一体化单一模式[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陈翔;从端到端到组合式,,IBM变了[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向阳;基于谈判力配置的纵向一体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兰勇;我国铝工业纵向一体化的形成及其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辛岭;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组织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

4 艾青;纵向一体化与并购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雪娇;纵向一体化对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龚少敏;YS公司纵向一体化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帅;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模式动因分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段建华;交易成本、产业特征与纵向一体化[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李汉;纵向一体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昒臣;规制合法性、纵向一体化与企业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顾祥;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辽宁装备制造业纵向一体化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8 刘乙澄;广西Y铝企业纵向一体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黄小宝;连锁董事网络对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由锋;A公司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97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2397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