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会计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的影响及实施建议

发布时间:2019-03-11 19:19
【摘要】:201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征求意见稿。然而,会计预期损失模型是否能够取代现有模式还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在探讨了会计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的影响后,提出了我国实施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相关策略,以提高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可操作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Abstract]:In 2013,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ssued a draft for comments on Financial Instruments: expected Credit losse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uncertainty as to whether the model of expected loss of accounting can replace the existing model. After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l of expected loss of accounting o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the model of expected loss of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euverability of the model of expected loss of accounting. And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data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332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星;杜勇;;预期损失模型分析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孙金金;;预期损失模型在中国运用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4期

3 陈建新;;由预期损失模型探讨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的分离与协调[J];商业时代;2012年14期

4 姚明德;;时间比例法在预期损失模型中的应用[J];财务与会计;2012年05期

5 洪金明;马跃;;对预期损失模型进展的跟踪及其实施的思考[J];金融会计;2012年12期

6 段继锋,胡隽,张瑾瑜;贷款五级分类中预期损失比率初探[J];经济师;1999年12期

7 李东亚;计量信用风险预期损失[J];中国金融家;2004年04期

8 国家开发银行课题组;杨宝华;欧洋;廖海东;;新巴塞尔协议下预期损失与会计准则下合格贷款准备金的比较分析[J];金融会计;2011年07期

9 刘建中;丁乾桀;;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局限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2年02期

10 石盛林;;金融危机对信贷资产减值方法的影响及预期损失模型实践对策[J];金融会计;2010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洪 洪健 王姝 陈培春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盐城市分行;对构建农发行风险管理新机制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6年

2 陈燕华;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正在酝酿中[N];中国会计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邢莉云;IASB推预期损失模型 亏损可分五年摊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易宪容;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屈涛;搭一座沟通信息、交流观点之桥[N];中国会计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韩瑞芸、李振华;工行信贷资产12级分类即将出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7 本报记者 戴丽丽 朱沙;山东分行:目标瞄准绩效最大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8 王永利;商业银行特点与改革[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攀;基于预期损失的贷款减值准备金计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38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2438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c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