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本文关键词:浅谈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将会是新的挑战,必须配合新会计制度,努力适应新的发展变化。本文将简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措施;改善;财务管理
新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企业进步的要求下应运而生。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企业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适应新会计制度才能对企业有良好的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一、财务管理中的缺陷
1、财务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
现代企业中都会设置财务部门,但对财务部门其存在的意义并不了解,认为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对企业收支及账面资金情况的一些记录整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不参与其中。财务机构的设置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有些企业只有出纳人员都不具备主办会计,而一些小企业甚至连会计人员都是无证上岗,缺乏专业的人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毫无帮助。很多企业更爱聘用老会计人员,认为有工作经验,不需要再花时间精力进行培训,上手快,但却忽视老员工惯有的工作思维模式,在新会计制度下,在社会发展下都无法适应经济发展,公司也缺乏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这个概念,对会计专业人才不重视。
2、企业的不重视
从古至今在所有人的思维印象中财务属于一个国家、企业及家庭相对隐蔽的地位,因此到现代的企业财务部门也是出于这种地位。而企业在重大经济决定中则会选择不公开,隐蔽执行,有些甚至都是个人决定,导致一些财务动向都是武断决定的,对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社会也无法进行监督,一些股民也无法了解公司的动向。不少企业也只是把财务部门当做资金进出的地方,只注重当下利益,没有将财务部门与各个部门相结合,以长远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没有考虑到企业的财务预算,只关注当下的资金流量,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都是不利的。
3、缺乏透明度,信息化弱
企业财务部门都是相对隐蔽的,企业也会刻意掩盖一些资金活动,面对一些查账检查甚至都会提供虚假信息。企业在对财务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更是缺乏主动性,甚至与内部的信息化系统都不会及时更新,,忽视地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信息化系统的工作培训,对工作的进展,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影响财务管理理念,推动企业改革
实现价值最大化是新会计制度中对财务管理规定的最终目标。在新会计制度中对财务报表列表、中期财务报告等具体会计准则做了详细规定,同时对职工薪金福利、政府补贴等进行了利益协调,保障了政府、企业和职工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2、影响财务管理目标,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传统的会计制度中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等各种利益相关的最大化为目标,新会计制度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导致了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改革。新会计制度要求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要求对财务信息的公开,增强了企业的财务透明度,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动向的了解,维护自身的权益。
3、影响财务风险管理
新会计制度规定了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房地产投资和进行衍生工具等各项具体的会计制度中的使用,这是新会计制度实施的一个重点,更是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表现。新会计制度在对维护企业政府等部门财务工作的稳定和增强风险防范上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中的上升情况下损失的确定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三、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改善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部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在新会计制度下,传统工作模式必须改变,要将财务部门与各个部门相结合,每个部门的资金流动,资金预算等都有明确细致的分工,严格要求,将企业资金通过财务管理发挥最大优效。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运转合理科学的有效工作机制,将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各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有利价值,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利益。
2、提高财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除了对企业财务制度有影响,对财务人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传统的财务工作思维已不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运用了。公司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新会计制度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加深对会计制度的认识,以会计职业道德为准则,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企业要求新会计制度落实到各个部门,与财务部门相结合,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运行方案,要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转变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综合素质。
3、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者至企业员工,从下至上,都存在对财务管理的误区,认为财务部门只是对资金进出的登记管理,这种思维方式普遍存在于一些中小企业中,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真正用处,这种传统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更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因此企业必须随着新制度的颁布,市场的运行转变这种观念,优化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正确认识企业的资金情况,发展动向。
四、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企业政府等其他财务部门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财务目标,财务风险都有影响,企业必须重新认识财务部门的地位,通过改革以适应新会计制度,将好的影响发挥到最大化,实现价值最大化,将最不好的影响降到最小化,不断努力配合创新,实现最好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宁.试论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J].管理观察,2014,30:63-64.
[2]韦梅桂,韦梅珍.浅谈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166-167.
[3]王凤岩.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如何创新企业财务管理[A].价值工程,2014,5:185-186.
[4]石龙.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分析[J].电子制作,2014.17:292.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
下一篇:浅谈改进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管理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相关推荐
[摘要]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原有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不同事业单位的要求,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文章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事业改革和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原有的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难以满足不同的事业单位的需求。新制度继承了原制度中实践效果较好的部分,全面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新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处理方法,既能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需要,又有助于体现事业单位在资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相关资产的价值和损耗情况,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依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规范是单位的效益和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有效保障,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资产购置、核销和清查等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购置及处置不按规定程序办事,也不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不按正常的资产清查程序进行。固定资产购入的时间与财务记账时间不一致,部分固定资产漏记。负责固定资产的专门人员没能做到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点工作,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处置资产时,不办手续,有些单位只经主要领导决定后擅自定价出售;对于挑拨、接受捐赠等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制度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目核算,但尚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对失去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长期积压,挂在财务账上,虚增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报废。
12管理机制不到位,管理权责不明
有些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细化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部门之间权责不分明,缺乏各部门之间协调统一。在资产管理核算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和依据。有些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就算设立了资产管理部门也没有履行该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只进行资产的账务处理,资产使用人具体保管和使用,容易造成管理和使用脱节,影响资产的管理效率。
13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各项基本建设工程存在自身的一套会计核算体系,基建工程的固定资产大型维修支出也未重新列入固定资产价值,这样使得很多基建项目脱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之外,无法反映单位全部资产状况。形成一单位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两套报表,与现代会计准则相冲突。旧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按历史成本核算入账,中间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固定资产有日常使用损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净值相差会越来越大,一些本已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一直按原值挂在账面上,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资产价值虚高,无法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14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使用现代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使用更加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但由于某些单位管理技术手段更新缓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没有设置无形资产,而财务部门根据新制度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这样造成两部门对同一资产做出不同的分类,限于固定资产管理涉及部门的复杂性,相关的关系部门不够协调统一,固定资产的财和物两套管理系统各自孤立,各类别的固定资产存在差异,加上管理中存在数据处理不及时,造成固定资产账和实物账无法核对。
二、新会计制度改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大意义
新制度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21有利于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些技术设备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导致已购入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急剧下降。固定资产本身存在随着日常的使用、闲置会产生有形、无形的损耗。按照旧制度,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净值相差甚大,会计信息长期处于不真实的状态,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各个时期内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可以有效地摸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期末净值,为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理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22有利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在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基本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这样可以较好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信息。但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全过程管理体系。各部门都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容易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也容易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影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促进资产管理部门更加详细地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可以更好地审查各部门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这样就减少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节约资金,同时也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各部门闲置的固定资产的调配,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现闲置资产的部门间的转移,既可以减轻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方的管理压力,又可以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浪费。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配合使用,可以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约束,促使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权责明确,减少固定资产的不必要减值与闲置,提高使用效率。
三、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单位资产管理领导应树立依法管理的意识,树立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资产管理部门应大力宣传新政策的变化,让员工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资产管理纳入绩效考评制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资产本身及其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促进资产绩效不断提升的过程。在绩效程序的设置上,可具体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处置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不同部门有不同的绩效管理。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文献综述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探相关推荐
摘要:我们所说的会计电算化,就是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到实际的会计工作中,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来替代人力对账目的记录和计算的过程,并且可以替代人力进行信息的分析、统计以及决策的全面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系统会受到了新技术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内部系统的各项问题和认识。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
会计电算化正在逐渐走进企业单位,使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都有所提高,并对会计的内部控制带来影响。会计的内部控制是社会发展中的产物,是企业内部在满足外界的需求中发展来的。不管是会计的内部控制发展还是在进行不断的完善,都是与社会的经济潮流分不开的。我国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并完善会计的内部控制系统,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弱,但我国正在逐步去创造发展的空间。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系统特点
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整体系统中,对其内部控制的方向依然是要使企业的资产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安全运用,使企业的经营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虽然传统的人工核算系统的内部控制,在电算化系统中的内部控制还能发挥作用,但是,电算化基础上的内部控制系统还是有不一样的特点,以及不一样的要求。
(1)数据处理集中性
企业传统的手工会计部门,一般都是根据企业的业务性质将会计人员按照职能和岗位进行划分,岗位不同的会计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中做好相应的工作,内部的控制系统相当严密,很少有错误的行为出现,即使发现错误存在,也可以根据岗位的负责人去进行追究;这样进行的人员分工和岗位的分工组成的内部控制系统非常有效。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中,是完全根据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所有的经济记录和手工账单的计算、报账等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去自动完成,这样对经济数据是集中处理,其内部控制的能力就相对弱一些;会计部门一般都是将数据的收集、处理、编审以及管理组合维护组进行划分,各尽其职。
(2)内部控制范围增大
会计电算化和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系统的建立以及运行上也更加复杂化,这也就要求了会计的内部控制范围要有所扩大。甚至将手工系统中内部控制的遗漏部门也加了进来,比如系统的开发控制、数据的编码,以及程序控制等内容,使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系统难度增大,
(3)内部控制的风险增大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将手工系统中的控制程序和方式与电算化系统相结合,在对手工系统进行保留的同时还要增加电子计算机的控制程序。电算化的控制程序是随着程度的增高而增多,由于是两种会计系统的控制程序相结合,所以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程序风险更大。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在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必然向深远的方向进行拓展,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必然的趋势;同时,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电算化的会计系统也存在更多的问题。
(1)职权原则的相容性下降
手工会计在处理信息数据时遵守的原则就是对职务进行分离,职权不能相容。而使用了电算化的会计系统后,对这个原则的重视程度就有所下降,甚至完全不遵循的状况。电算化的系统操作比较集中,很多的岗位都能够合并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工作,减少了人工工作程序,进而导致很多不相容的岗位职务不能分离,它们之间牵制的作用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弄虚作假的几率。
(2)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易损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它非人为原因,将导致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工作不能进行。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高效主要依赖于财务软件的质量和性能,一旦软件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和速度。程序中出现病毒,将会严重危害系统安全,扩大损害,致使数据丢失,给会计电算化系统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企业的会计工作。磁性介质以磁信号存储信息,往往也会被人恶意利用。
(3)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差错的重复性和蔓延性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由于数据处理环节相对分散,一个环节数据出现错误,下一个环节还可以发现并更正。但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数据可以转入、拷贝,因此一个业务的数据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几次,从一个环节蔓延至其它环节,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使得错误的严重性加大。从而,因一个数据的错误而导致一连串系统的错误,从而影响到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失真。
三、强化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好坏成败将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得失成败。世界上凡是经营管理成果出众的企业,一定拥有出色一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在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组织控制制度
首先,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要对手工系统环境下的结构做出调整,对各类会计岗位进行重新的划分,在授权过程中运用内部审计,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对财务软件的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和会计业务操作员、出纳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和维护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和维护规程来实现的。规程应包括操作的具体流程,各环节的主要分工和职责,注意事项,维护的时间和方面,维护的程序等内容。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执行主体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执行主体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连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因此,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互连网上的安全将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输出。对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的控制是保证会计核算系统有效的关键。只有经过核准的会计业务经过正确的输入,才能进行恰当的处理和运行,并及时的输出,会计核算系统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
四、结束语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都是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经济管理,对内部控制的完善也是企业要重视的问题。电算化的系统势必要替代手工会计的系统,尽管在内部控制环节中所有缺陷,但是,在电算化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对于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我们要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问题,并进行根治,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系统,为企业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日芳. 浅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企业导报,2013(3)
[2]马爱莉. 关于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探讨. 经济师,2012(12)
[3]胡洁.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业会计,2012(6)
[4]任蕾. 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文化,2012(4)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租赁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浅探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相关推荐
摘要:租赁业务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由于与之相配套的租赁会计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因而形成了租赁行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本文以我国制定颁布的租赁会计准则为基准点,在结合目前我国租赁市场的实际情况下,对租赁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从我国自身租赁行业的发展特点所形成的对租赁会计体系的要求出发,通过对我国、美国及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关于定义、融资租赁的确认以及承租人和出租人账务处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存在的差异着重分析其对租赁会计信息的影响及如何进一步加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做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经营租赁;租赁会计准则比较;融资租赁
我国租赁会计与其他国家相比产生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租赁会计处理也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有比较才有借鉴。将我国租赁会计准则与其他比较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租赁准则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租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对我国租赁会计准则有更客观的认识,改进租赁准则在会计实务中反映出来的不足,为租赁业发展创造完善的会计规范。虽然从世界范围看,租赁业务很早就产生了,但是现代租赁业务却发源于美国,所以美国租赁会计研究也最成熟,世界各国都借鉴美国研究的经验来制定自己的租赁会计规范;同时,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作为协调各国会计理论差异的一种国际经济语言,它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准则所无法取代的。因此,本文将此二者与我国租赁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关于租赁定义的比较研究
《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以下简称 IAS17)[3]认为,租赁是指在一个议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某项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换取一项或一系列支付的协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3号――租赁会计》(以下简称 FAS13)[4]认为,租赁是指在一定规定的期间内转让财产、厂房和设备(土地或可折旧资产)的使用权的协议;《企业租赁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我国租赁准则)[5]认为,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三者对租赁定义的认识基本一致,都是“租赁协议观”的体现。其实租赁本身就是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间就不同形式的资产租赁行为达成的一种协议,有时确实类似于一种购买交易,如长期融资租赁; 有时类似于一种借贷交易,比如简单的经营租赁;有时又类似于一种销售和借贷式的混合交易,比如售后租回。细微的区别就是我国租赁定义中不包括土地租赁,而IAS17 和FAS13 包括土地租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而企业只有土地使用权。
二、关于融资租赁判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同一租赁业务在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两种处理方式下,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经营租赁较融资租赁的主要优点在于经营租赁具有表外融资的作用。所谓表外融资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未予以反映的融资行为,企业通过经营租赁,并不增加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数额,可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这样做既可以使企业获得大量资产的使用权,又可以保持良好的资产收益率。因此各国对于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实际运用中的操作性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如何能够真实地反映财务会计信息,使其具有可比性。
1、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
(1)租赁期满后,租赁资产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入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即使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不转让,但是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
(4)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重新改制,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2、美国租赁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
站在承租人角度,将租赁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其中,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为:
(1)租赁期满后,租赁资产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
(2)同规定承租人对租赁资产有廉价购买权;
(3)租赁期等于或大于租赁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75%。如果租赁资产是旧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75%时,则本标准不适用;
(4)租赁开始目,最低租金付款额的现值,至少等于或超过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如果租赁资产是旧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其己使用年限超过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75%时,则本标准不适用。
3、我国租赁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的判断标准
(1)租赁期满后,租赁资产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但是,如果租赁资产在租赁开始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标准不适用;
(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但是,如果租赁资产在租赁开始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标准不适用;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重新改制,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4、各国融资租赁判断标准的比较分析
美国租赁会计准则为融资租赁的确认提出了较明确的数量界线,如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年限的75%或以上;租赁开始日,最低租金付款额的现值,至少等于或超过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等。这些量化标准比较直观,操作性强,而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和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规定均使用了比较模糊的文字规定,如“大部分”、“几乎相当于”等。
除了前面谈到的融资租赁判断标准外,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中还提出了导致一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的另外三种情况: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与防范分析
下一篇: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
租赁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相关推荐
摘要:会计犯罪是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时,违反相关会计法律规范, 应该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然而财务舞弊、会计犯罪也成为企业和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会计犯罪一般涉案金额巨大,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及社会经济秩序影响较大。本文旨在通过剖析会计犯罪的相关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防范会计犯罪的具体措施,以期对防范会计犯罪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犯罪;企业;会计人员;法律
一、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
普通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会计犯罪也不例外,其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会计犯罪的主要动机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内部制衡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使会计人员有机可乘 会计犯罪的手段往往是粉饰各类凭证和会计报表,会计人员在逐渐发现企业的监管漏洞后,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利用职务之便对财务资料进行舞弊,蓄意通过此种手段谋取不合法利益。内部制衡、监督与外部审计的缺位及不合法使会计人员有机会并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
1.2 各种压力的推动作用 在现阶段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会计人员可能存在经济压力、竞争压力、生活压力等各方面的挑战,促使会计人员产生就近会计犯罪的动机,通过会计犯罪获取的利益来平衡自身压力。社会压力无疑是推动会计犯罪的又一罪魁祸首。
1.3 会计犯罪成本低与获取利益大的矛盾 我国《刑法》中没有针对会计犯罪做出具体规定,只在第一百六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二条对有关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妨害清算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做了笼统性规定。会计人员的一些犯罪的确适用于《刑法》规定的一些罪名,诸如挪用公款罪、渎职罪等,然而会计犯罪不同于一般的犯罪,其往往具有涉案金额大、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刑法的相关罚则与其获取的利益不对称,犯罪的成本远远低于其获取的利益,导致会计人员为了利益而肆无忌惮。另外,我国法理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我国对会计犯罪的相关刑事立法存在严重不足,导致会计人员有空可钻。
1.4 外围人员的影响与诱导 会计人员周围的人的影响与诱导是其犯罪的又一重要原因。首先,会计人员的上级领导会影响其对会计资料进行相应的粉饰,为了企业对外呈现的财务报表更加好看,企业领导人员会命令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犯罪。其次,会计人员会受到其他竞争企业的利诱,诱使其实施对本企业不利的会计行为,以此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利益。
1.5 其他会计犯罪的因素 ①需求因素。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犯罪一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与欲望,有些可能只是为了暂时解决自己的困难,并没有犯罪的故意,而没想到后果却是犯罪。②会计职业道德的欠缺。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认为自己取得一些利益是应得的,并不构成违法犯罪。于是他们常常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③价值观的扭曲。有些会计人员可能片面地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于是追求地位、名誉、金钱的欲望膨胀,认为社会收入与分配不公平,从而开始进行会计犯罪。④市场经济下金钱观与权力观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注重利益的最大化,会计人员也不例外,可能会一味追求金钱与权力。因此,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与权力观。⑤法治意识普遍淡薄。现阶段,我国法治不健全,人民法治意识淡薄,会计人员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不能从法的角度出发认识自己的会计行为。
二、会计犯罪的具体防范措施
2.1 加强企业内部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
企业自身的监管是防止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犯罪的重要方面,企业应该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积极落实。
2.2 加强外部财税、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 政府财税部门要逐步加强对企业会计资料合法性的监管,一旦发现会计犯罪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2.3 完善刑法罚则并加强对会计犯罪的惩罚力度 会计犯罪的低成本与所获利益的不对称使得会计人员更愿意冒险实施会计犯罪,因此,应该在刑法中明文规定有关会计犯罪的罪名及罚则,同时加大对会计犯罪的查处力度,以此来形成对会计人员的震慑,从而降低会计人员犯罪率。
2.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会计人员最重要的是诚信。首先,要在全会计行业营造诚信的文化氛围,加强诚信教育。其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制度,奖惩分明。通过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养,减少会计犯罪。
2.5 加强宣传,避免外部人员的影响 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关注、监督会计犯罪的潮流。同时,通过宣传可以使会计人员周围的人意识到会计犯罪的严重性,避免通过利诱等使其犯罪。社会公众对发现的会计犯罪要及时举报,使此种行为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2.6 政府、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关注与关爱 会计是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作,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各种来自生活、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与困难,面对此种情况,政府应该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福利待遇,企业应该及时了解会计人员的生活状况及心理动态,在职工面临困难时应及时助其解困,使其免于犯罪。这样,既有利于企业与会计人员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日益重要,会计犯罪无疑是国家与企业应该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执法部门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犯罪领域。遏制会计犯罪还需要从国家、企业、会计人员、执法部门等方面入手,全面掌握实施会计犯罪行为的动机、心理因素等,使会计犯罪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秩序能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威廉姆·S·霍普伍德,杰伊·J·莱纳,乔治·R·杨.张磊,译.法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江伟钰.会计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确定刍议[J].西部法学评论,2000(2):43-49.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下一篇:租赁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与防范分析相关推荐
本文关键词:浅谈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8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6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