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与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与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碳足迹 碳足迹管理 管理会计功能 管理会计方法
【摘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一方面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推进能源改革,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我国现阶段主要的生产方式是规模化工业生产,这一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并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工业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量持续增长是我国的工业产业和能源的基本特征。对于工业企业而言,片面追求高利润,使得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贡献高,而与此同时,工业企业承担的环境成本却极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飙升淹没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罪恶后果。忽视对工业碳足迹管理,没有从“低碳价值链”的角度对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与分析,发生的环境补偿成本计入管理费用,仅与期间成本相匹配,没有从根本上找出环境成本动因及控制方法。由此可见,做好工业领域的碳减排工作,是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碳足迹”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解决定量评价碳排放强度的研究方法,以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从工业活动碳足迹管理的角度研究如何帮助企业节能减排,并对管理会计功能和方法进行扩展以支持工业碳足迹管理,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工业碳足迹的研究,阐述了研究背景,提出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工业碳足迹及其管理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碳足迹与工业碳足迹的的涵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工业碳足迹管理的涵义、目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支撑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与方法进行研究,从管理的角度对工业碳足迹进行计量、分析、规划与控制。为满足工业碳足迹管理的功能深化,引入管理会计的功能,并针对工业碳足迹功能需要进行设计,提出战略预测功能、系统分析功能、创新规划功能及控制评价功能。支持工业碳足迹管理功能的深化还需要借助于管理会计的方法,并对相应方法进行设计,即拓展计量方法、生命周期方法、现代预算方法及低碳价值链方法。以S企业为例,首先分析S企业的碳足迹及其管理需求,其次对S企业碳足迹管理的内容进行界定并设计其碳足迹管理的流程,再次运用定量分析法对S企业的工业碳足迹进行计量、分析、规划和控制的计算与分析,最后对S企业工业碳足迹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规范研究法、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对于加强工业企业碳足迹管理,控制碳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增强企业价值、实现企业自身的绿色环保目标,进而推动实现整个国家的宏观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工业碳足迹 碳足迹管理 管理会计功能 管理会计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2;F23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2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16-1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2
- 1.4.1 研究内容19-21
- 1.4.2 研究方法21-22
- 2 工业碳足迹及其管理的相关理论22-28
- 2.1 碳足迹与工业碳足迹22-23
- 2.1.1 碳足迹的涵义22
- 2.1.2 工业碳足迹的涵义22
- 2.1.3 工业碳足迹与碳足迹的关系22-23
- 2.2 工业碳足迹管理及其目标与内容23-24
- 2.2.1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涵义23
- 2.2.2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目标23-24
- 2.2.3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内容24
- 2.3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理论基础24-28
- 2.3.1 社会责任理论24-25
- 2.3.2 信号传递理论25-26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26
- 2.3.4 生态足迹理论26-28
- 3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与方法需求28-33
- 3.1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需求28-30
- 3.1.1 工业碳足迹计量与分析功能需求28-29
- 3.1.2 工业碳足迹规划与控制功能需求29-30
- 3.1.3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深化30
- 3.2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方法需求30-33
- 3.2.1 工业碳足迹计量与分析方法需求30-31
- 3.2.2 工业碳足迹规划与控制方法需求31-32
- 3.2.3 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方法改进32-33
- 4 支持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设计33-38
- 4.1 工业碳足迹计量与分析功能33-35
- 4.1.1 工业碳足迹计量功能33-34
- 4.1.2 工业碳足迹分析功能34-35
- 4.2 工业碳足迹规划与控制功能35-38
- 4.2.1 工业碳足迹规划功能35-36
- 4.2.2 工业碳足迹控制功能36-38
- 5 支持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方法设计38-48
- 5.1 工业碳足迹计量方法38-40
- 5.1.1 工业碳足迹量化模型38-39
- 5.1.2 碳排放量的测算39-40
- 5.1.3 基于碳排放量的工业碳足迹计量40
- 5.2 工业碳足迹分析方法40-44
- 5.2.1 工业碳足迹的成本性态分析41-42
- 5.2.2 工业碳足迹的本量利分析42-43
- 5.2.3 工业碳足迹的现金流量分析43-44
- 5.3 工业碳足迹的规划方法设计44-45
- 5.3.1 销售的工业碳足迹预算44-45
- 5.3.2 生产的工业碳足迹预算45
- 5.3.3 生产成本的工业碳足迹预算45
- 5.4 工业碳足迹的控制方法设计45-48
- 5.4.1 工业碳足迹的事前控制46
- 5.4.2 工业碳足迹的事中控制46-47
- 5.4.3 工业碳足迹的事后控制47-48
- 6 S企业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实例48-59
- 6.1 S企业背景简介48-49
- 6.1.1 S企业基本情况48-49
- 6.1.2 S企业的碳足迹追踪及其管理需求49
- 6.2 S企业碳足迹管理的内容及流程设计49-52
- 6.2.1 S企业碳足迹管理内容的界定49-52
- 6.2.2 S企业碳足迹管理的流程设计52
- 6.3 管理会计方法在S企业工业碳足迹管理中的应用52-58
- 6.3.1 S企业工业碳足迹的计量52-55
- 6.3.2 S企业工业碳足迹的分析55-56
- 6.3.3 S企业工业碳足迹的规划56-57
- 6.3.4 S企业工业碳足迹的控制57-58
- 6.4 S企业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效果分析58-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淑艳;谢高地;;中国产业部门碳足迹流追踪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11期
2 ;消除碳足迹 企业在行动[J];绿化与生活;2011年02期
3 胡炜;;减少碳足迹,你我须努力[J];创新科技;2012年05期
4 芮加利;王子彦;;减少碳足迹的政府作为[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年03期
5 吴明;;追寻“碳足迹”[J];大众标准化;2009年10期
6 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7 罗运阔;周亮梅;朱美英;;碳足迹解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秦却;;“碳足迹”行动[J];新经济导刊;2010年04期
9 王奉安;;碳足迹——环保新坐标[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07期
10 祁悦;谢高地;盖力强;张彩霞;李士美;;基于表观消费量法的中国碳足迹估算[J];资源科学;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展展;;各国碳足迹评估工作概览及其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王立国;廖为明;黄敏;邓荣根;;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董雪;柯水发;;国内外碳足迹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及研究进展[A];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论——第六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曹磊;刘尊文;岳文淙;;中国产品碳足迹评价制度设计初探[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5 郑凯;陈学渊;韦文珊;吴永常;;农村社区碳足迹的内涵与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梁淳淳;宋燕唐;云鹭;;产品碳足迹标准化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碳足迹与碳标签[A];江苏纺织学会通讯(总第127期)[C];2011年
9 赵先贵;肖玲;郝高建;高利峰;戴兵;;陕西省铜川市碳足迹动态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10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琨;“碳足迹”计算该信谁[N];文汇报;2009年
2 记者 高天宇;专家:碳足迹标准不权威[N];国际商报;2010年
3 记者 张丽娜;油墨企业降低能耗减控碳足迹[N];消费日报;2010年
4 郑平;大学生用行为艺术宣传“碳足迹”[N];科技日报;2008年
5 资深媒体人士 林益楷;让“碳足迹”更加透明化[N];中国能源报;2010年
6 特约编译 王晋;新西兰葡萄酒企业率先标明碳足迹[N];华夏酒报;2010年
7 青石;碳足迹标准将制约石材出口[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杨威;新民科技成为 吴江首批“碳足迹”认证企业[N];中国纺织报;2011年
9 记者 罗晖;中粮两产品获碳足迹盘查第三方国际认证[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苏南;碳足迹盘查仍处初级阶段[N];中国能源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中岳;从单元操作角度研究不同冻结和冻藏方式对猪肉碳足迹和质量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林涛;天津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冯超;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程永宏;碳排放政策下供应链定价与产品碳足迹决策及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田慎重;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景洁;河南省旅游碳足迹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江永楷;中国各地区及工业行业水-碳足迹核算及情景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徐延菊;基于碳足迹视角的安徽省种植业低碳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宋萍;青岛市碳足迹演进及减排潜力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彬;出口贸易中的碳流动及产品碳足迹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赵迅;不同农作措施对棕壤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邓慧丽;宁夏生态移民家庭碳足迹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8 贾翘;玉米生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碳足迹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9 宋海涛;工业碳足迹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10 纪芙蓉;陕西省能源利用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0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aiwuguanlilunwen/72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