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人致作用下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舒适度实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3:35

  本文关键词:人致作用下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舒适度实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预应力次梁楼盖 体育馆 振动响应 舒适度评价


【摘要】: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结构布置形式独特,结构高度小于一般预应力主梁楼盖体系,加之其跨度大、自重轻、结构偏柔的特点,对振动舒适度问题更为敏感。作为体育馆使用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经常需要承受各类有节奏运动,例如同步行走、跑步、跳跃、篮球、有氧操等,楼盖的竖向振动问题较钢筋混凝土楼盖更为突出。虽然振动舒适度问题不至引发结构安全性问题,但振感过大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安和难以忍受的情绪,而体育馆等人员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突发振动可能会导致人员恐慌,存在安全隐患。为充分发挥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的优势,同时避免可能发生的振动舒适度问题,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加设底板的方式进行设计。为验证该方法对预应力次梁楼盖振动舒适度的改善效果,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首先,根据前期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测点布置方案,针对体育馆实际使用特征以及各项振动响应影响因素,设计了单人、多人、群体分别进行行走、跑步、跳跃、踏步、有氧操等25种工况,现场测试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的竖向振动响应。通过对所获得的200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楼盖振动响应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如下:(1)当频率一定,多人作用激励楼盖振动响应与单人作用之比在√9)~n(n为人数)之间,并逐渐接近√9);(2)当人数相同、频率一定,沿预应力次梁方向作用比垂直梁方向作用略为不利,人致作用施加于梁上比施加于板上略为不利;(3)当频率相同、人数一定、路线一致,测试者质量越大或作用强度越大,激发楼盖振动响应越大,楼盖振动响应与输入人致作用幅值相关;(4)当人数一定,活动频率越接近楼盖自振频率,激励振动响应越大;(5)跳跃、拍击篮球等行为会对楼板形成冲击,产生大于自身重量的冲击力,加大楼盖振动响应,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6)运动同步性越差,各作用点越分散,越能削弱楼盖振动响应。其次,根据无人工况采集数据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得到无人工况下楼盖前三阶自振频率与振型,与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能较好的吻合;并对25种人致作用工况下所采集振动信号分别进行模态参数识别,与无人工况进行对比,不同人致作用下楼盖自振频率与无人工况下基本一致。最后,对比分析国内外已有规范标准,以加速度振级、结构基频、均方根加速度、峰值加速度、振幅为主要评价指标,基于实测数据和体育馆特殊使用环境,分别选取适用于该类体育馆的舒适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带底板的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满足各类人致作用下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
【关键词】:预应力次梁楼盖 体育馆 振动响应 舒适度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7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2
  • 1.1 引言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1.2.1 人致荷载激励研究12-15
  • 1.2.2 楼盖动力特性与振动响应研究15-17
  • 1.2.3 人致振动舒适度评价标准研究17-19
  •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19-22
  • 2 楼盖振动实测方案22-42
  • 2.1 工程背景22
  • 2.2 测试对象22-25
  • 2.3 前期有限元分析结果25-31
  • 2.4 实测方案31-41
  • 2.4.1 测点布置31-33
  • 2.4.2 测试前准备工作33
  • 2.4.3 模态实测33-34
  • 2.4.4 测试工况34-39
  • 2.4.5 测试仪器与设备39-40
  • 2.4.6 进行测试40-41
  • 2.5 本章小结41-42
  • 3 实测振动信号处理与结果42-60
  • 3.1 振动测试信号预处理42-46
  • 3.1.1 采样数据标定42-43
  • 3.1.2 多项式最小二乘法43-44
  • 3.1.3 数据的平滑处理44-46
  • 3.2 振动信号数据处理46-51
  • 3.2.1 动态分析软件简介46-47
  • 3.2.2 加速度振级47
  • 3.2.3 振动信号积分与微分变换47-51
  • 3.3 数据处理结果51-58
  • 3.4 本章小结58-60
  • 4 人致荷载作用下楼盖振动响应规律60-80
  • 4.1 行走工况数据分析60-71
  • 4.1.1 人群数量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60-64
  • 4.1.2 行走方向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64-66
  • 4.1.3 人致作用梁板位置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66-67
  • 4.1.4 人致作用强度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67-69
  • 4.1.5 行走频率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69-71
  • 4.2 跑步工况分析71-74
  • 4.2.1 人群数量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71-72
  • 4.2.2 跑步频率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72-74
  • 4.3 踏步、跳跃工况分析74-77
  • 4.3.1 人群数量、活动频率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74-76
  • 4.3.2 人群活动类型、密度分布对楼盖振动响应的影响76-77
  • 4.4 本章小结77-80
  • 5 人致荷载作用下楼盖模态分析80-92
  • 5.1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简介[40]80-82
  • 5.1.1 模态参数频域识别方法80
  • 5.1.2 模态参数时域识别方法80-81
  • 5.1.3 模态参数整体识别方法81-82
  • 5.2 基于JM3839无线动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的模态参数识别82-86
  • 5.2.1 模态分析软件技术指标82-83
  • 5.2.2 模态参数识别83-85
  • 5.2.3 各工况下模态参数识别结果85-86
  • 5.3 实测模态识别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对比86-91
  • 5.4 本章小结91-92
  • 6 大跨度预应力体育馆舒适度评价92-106
  • 6.1 基于加速度振级的舒适度评价92-96
  • 6.1.1 相关评价标准92-93
  • 6.1.2 利用加速度振级进行舒适度评价93-96
  • 6.2 基于结构自振频率的舒适度评价96-97
  • 6.2.1 相关评价标准96
  • 6.2.2 利用结构基频进行舒适度评价96-97
  • 6.3 基于加速度的舒适度评价97-103
  • 6.3.1 相关评价标准98-99
  • 6.3.2 利用均方根加速度进行舒适度评价99-101
  • 6.3.3 利用峰值加速度进行舒适度评价101-103
  • 6.4 基于振幅的舒适度评价103-104
  • 6.4.1 相关评价标准103-104
  • 6.4.2 利用振幅进行舒适度评价104
  • 6.5 本章小结104-106
  • 7 结论与展望106-108
  • 7.1 本文主要结论106-107
  • 7.2 后续研究展望107-108
  • 致谢108-110
  • 参考文献110-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东;张涛;;跳跃作用下场馆楼盖结构振动分析研究现状和发展[J];科技资讯;2008年22期

2 邹忠刚,韩富田,黄成若;无梁楼盖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设计研究现状[J];工业建筑;1989年10期

3 庄丽辉;住宅楼盖结构形式发展的探讨[J];工程质量;1999年03期

4 曾宪庭;多层圆形及弧形大厅楼盖设计与研究[J];建筑结构;2000年01期

5 费以原,张云龙,王艳丽;承墙井式梁楼盖的设计计算与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周元清;浅谈肋形梁楼盖、井式梁楼盖与反梁式楼盖[J];安徽建筑;2001年05期

7 郝俊明;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4年15期

8 王晓丹,武军,宋永发;楼盖结构体系在不同跨度下的技术经济比较[J];四川建筑;2005年03期

9 郦世平;康为江;;某国际广场楼盖结构方案技术经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刘卫红;;某大学图书馆大空间楼盖设计的回顾[J];甘肃科技;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华;耿翠珍;;特定跨度楼盖设计方案的比选[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2 黄泰峗;李建芬;蔡健;;常用楼盖结构体系的技术经济比较初探[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3 徐金声;薛立红;刘明保;张吉柱;;现代楼盖结构的经济分析和比较[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南建林;云武;;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类型的选择[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高娟;李克翔;张锡增;胡伟;;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格构式组合楼盖试验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李永康;马国祝;李海波;;某小学体育馆大跨度网梁楼盖结构设计探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孟美莉;吴兵;傅学怡;曲家新;;深圳火车北站大跨度楼盖人行舒适度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8 魏星;徐有邻;程志军;;高效预应力圆孔板装配整体式楼盖简介[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9 叶龙;秦士洪;王耀伟;张超;;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次梁楼盖振动舒适度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温凌燕;聂建国;孙彤;;大跨交叉钢-混凝土组合梁系楼盖变形分析计算方法[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惠恩;内蒙古:石膏筒芯成为无梁楼盖关键技术[N];中国建设报;2006年

2 羽佳;四柱擎起巨型楼盖 谱写柱网新记录[N];中国建设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子文;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受力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磊;某超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振动舒适度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耿瑞彬;基于ANSYS的混凝土组合塑料模盒空心网梁楼盖火灾行为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3 杨维;新型装配式井字梁自保温楼盖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罗鹏;大跨楼盖结构人群荷载模拟及振动响应分析[D];东南大学;2015年

5 徐鹏超;某体育馆大跨空间竖向振动舒适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梦霄;弦支混凝土集成楼盖结构自振特性与减振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年

7 王惠伦;某体育馆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震;钢筋混凝土正交斜放空腹夹层板楼盖盒式结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9 唐超;嵌入式混凝土空心板小间距钢梁楼盖数值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廖荣庭;远大小天城楼盖人致振动舒适度实测及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2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12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