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软弱岩体峰后等效力学模型及数值计算研究
本文关键词:深部软弱岩体峰后等效力学模型及数值计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弱岩体 应变软化 地质强度指标 连续介质理论 数值模拟
【摘要】:软弱岩体给深部开采工程中的巷道支护等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深入研究深部软弱岩体峰后非线性破坏行为,对于保证深部巷道围岩的安全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连续介质理论及量化GSI围岩评级系统,依据Hoek-Brown强度准则,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详细论证了等效节理岩体应变软化模型在深部岩体力学理论上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采用程序语言在FLAC3D中编写等效节理岩体应变软化模型,分别采用常规弹塑性模型与应变软化模型对比分析深部围岩开挖面空间效应曲线;结合深部竖井支护工程设计及现场应用等进行了算例验证。得出结论如下:等效节理岩体应变软化模型所体现软弱岩体峰后强度参数衰减规律表明:岩体峰后行为受岩体质量等级和围压的影响较大,围岩在峰后卸载过程中软化参数并不是恒定值,而是随着围压的大小而变化;通过对深部软弱围岩开挖面空间约束效应曲线的计算可知,基于Mohr-Coulomb和Hoek-Brown强度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弹塑性模型与应变软化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主要体现在中等地质指标范围;现场实际应用表明,等效节理岩体应变软化模型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深部软弱岩体的峰后力学行为,并在围岩地质强度指标与岩体连续介质理论之间建立联系,便于工程应用,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关键词】: 软弱岩体 应变软化 地质强度指标 连续介质理论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4268,51274109) 辽宁省优秀人才计划项目(LJQ2011031)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0引言软弱岩体的存在给深部开采中巷道支护等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1-2]。深部软弱岩体主要有3种类型,───────①岩体较为完整,但岩样强度低,在高应力作用下破坏较为严重,如泥岩、页岩等;②岩体较为破碎,岩样强度同样较低,巷道开挖后容易产生冒落或持续大变形,如破碎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闯;张向东;张建俊;;深部断层破碎带竖井围岩与支护系统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3年04期
2 赵星光;蔡明;蔡美峰;;岩石剪胀角模型与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3 李英杰;潘一山;李忠华;;岩体产生分区碎裂化现象机理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4 康红普;林健;杨景贺;吴拥政;高富强;;松软破碎硐室群围岩应力分布及综合加固技术[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5 张立松;闫相祯;杨恒林;杨秀娟;;基于测井信息的煤岩GSI-JP破碎分级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6 张传庆;冯夏庭;周辉;黄书岭;;应力释放法在隧洞开挖模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5期
7 王水林;吴振君;李春光;汤华;;应变软化模拟与圆形隧道衬砌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6期
8 夏才初;唐志成;宋英龙;刘远明;;节理峰值剪切位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9 侯公羽;李晶晶;;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解析[J];岩土力学;2012年04期
10 孙闯;张向东;李永靖;;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分析[J];岩土力学;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李永森;赵杰;;某地下通道施工动态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2 王炜;;CRD法施工对邻近既有结构的影响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7期
3 曹光辉;;比较分析应力释放率对围岩位移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2期
4 王益壮;李晓昭;章杨松;赵晓豹;袁亮;程晋源;;含厚层软弱夹层硬质围岩的变形破坏特性[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5 王学滨;潘一山;张智慧;;基于加荷和卸荷模型的分区破裂化初步模拟及空间局部化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许江;刘义鑫;吴慧;高健;陆丽丰;;剪切荷载条件下岩石细观破坏及声发射特性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1期
7 申发龙;张进江;;单轴压缩剪应变局部化带分布的数值模拟及其对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验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8 王杰;林达明;马凤山;李克蓬;;砂岩强度的估算研究及应用——以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5期
9 周小平;毕靖;钱七虎;;动态开挖卸荷条件下深埋圆形洞室各向同性围岩的分区破裂化机理[J];固体力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李扬帆;盛谦;张勇慧;朱泽奇;陆定杰;;地下洞室开挖扰动区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慧;李英杰;唐鑫;;岩石分区碎裂化试验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智慧;李英杰;唐鑫;;岩石分区碎裂化试验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谭云亮;;深部岩体分区破裂问题的讨论[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4 陈伟;潘越峰;钱七虎;王明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化机理[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谭云亮;孙春江;宁建国;李海涛;;深部侧空条件下顶板岩层分区破裂探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Chunchun Chen;Yujun Zuo;Dekang Zhu;;Numerical Tests on Zonal Disintegration within Rockmass Around Deep Tunnel under Dynamic Disturbance[A];2012年计算机应用与系统建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Tohid Kazerani;;A discontinuum-based model to simulate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failure in sedimentary rock[A];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vol.5 No.5)[C];2013年
8 王杰;林达明;马凤山;李克蓬;;砂岩强度的估算研究及应用以南水北调中线安阳段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9 王宇;李晓;李守定;侯文诗;吴雨松;张搏;;一种确定节理岩体残余强度参数方法的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10 白郁宇;;破坏力学及突变理论在边坡工程之应用[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胡耀飞;雅砻江筘蔷大型变形岩体变形破裂特征及趋稳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晔;碎裂岩体工程特性的等效研究及工程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牛双建;深部巷道围岩强度衰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朱训国;地下工程中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黎明;加卸荷条件下岩体宏细观破坏机理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贾蓬;基于强度折减法的结构面影响下隧道围岩破坏机理数值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张后全;岩石厚壁圆筒高压卸载环状劈裂及其相关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鑫;大型水电站隧洞开挖施工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2 邓东生;含瓦斯煤扩容状态力学行为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3 乔正;千米深井巷道群稳定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孔令辉;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鹏;活动断层区公路隧道抗错断结构设计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林波;高地应力深部巷道分区破裂现象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孙强;高地应力金属矿山开采及支护方案的数值模拟[D];东北大学 ;2009年
8 耿鸣山;深部岩体硐室分区破裂化数值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志国;深井巷道失稳分析及锚杆支护参数优化[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晓敏;山区大路度偏压隧道软弱围岩移动变形力学效应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凤山;;节理化岩体强度与力学参数估计的地质强度指标GSI法[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2 徐林生,孙钧,蒋树屏;洋碰隧道CRD工法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3 王晓鸿,王家来,梁发云;应变软化岩土材料内扩孔问题解析解[J];工程力学;1999年05期
4 段文峰,王蕾笑,廖雄华;岩土工程施工力学问题数值模拟方法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胡庆安;崔刚;蒋丽君;;空间反向荷载法模拟隧道开挖[J];隧道建设;2006年04期
6 宋建波,张倬元,刘汉超;应用RMI指标进行工程岩体分类的方法[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2年01期
7 修作量,王兴库;浅谈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煤矿开采;1996年02期
8 侯公羽;;关于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机理的讨论与新认识[J];煤矿支护;2008年01期
9 胡学军,范世民;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在潞安矿区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6期
10 康红普;王金华;林健;;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及其在深部巷道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七虎;;非线性岩石力学的新进展——深部岩体力学的若干关键问题[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国韶;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与智能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2 张传庆;基于破坏接近度的岩石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冯志强;破碎煤岩体化学注浆加固材料研制及渗透扩散特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曼;孙强;;斜坡稳定性的流变模型分析[J];人民黄河;2009年09期
2 杨新安,黄宏伟,张禹;软弱岩体分类及其变形规律的研究[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3 张强勇;张建国;杨文东;贺如平;;软弱岩体蠕变模型辨识与参数反演[J];水利学报;2008年01期
4 贺如平;张强勇;王建洪;曾纪全;黄彦昆;邵敬东;;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压缩蠕变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5 赵智华;二滩水电站基础处理设计[J];水电站设计;1994年02期
6 杨文东;张强勇;张建国;曾纪全;贺如平;;刚性承压板下深部岩体压缩蠕变参数反演[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7 杜建辉;;岩石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12期
8 卢刚;周志芳;;软硬互层状岩体渗透特性研究[J];地下水;2006年06期
9 徐新学;吴正刚;王身龙;费海岩;代涛;;V8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铁路隧道不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10年06期
10 钱小鄂;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南宁隆重召开[J];广西地质;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振宇;余启华;莫海鸿;;岩石流变及断裂的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巫德斌;层状岩体边坡工程力学参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国民;软岩边坡变形失稳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2 宋桂红;岩体—锚杆支护系统复合材料性质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405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4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