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联系及其复杂网络演化

发布时间:2017-10-16 15:33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联系及其复杂网络演化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城市群 功能联系 复杂网络


【摘要】: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开展城市群地区功能联系的时空实证探索正成为学术热点。以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网络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2009年的总部——分支机构企业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服务业、制造业等三个产业部类度量城市间的功能联系变化,并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网络的连接效率、出入点度、规模匹配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内部不同价值区段的功能联系呈现出集聚与扩散同时并存的演化趋势:北京、天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集聚主导了区域发展,但是其他城市的一般服务业、制造业也开始在高等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区位空间组合利润的最大化,基于此,研究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建议。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京津冀 城市群 功能联系 复杂网络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18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54)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3kB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3ZZ0022)
【分类号】:TU984
【正文快照】: 矜经济令球化的+断深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场所对(?,,??,.ofPlO.place)正逐渐被“流动'';:丨’丨1丨”(space of flow)所取代(CasHls,1996),$致r城市和区域空问组织逻w和空问发展范式的f?大变化,城市体系卜I益呈现出开放的网络式结构,区域中封闭而7彳给的城市功能关系逐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良镛;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该地区当前建设战略的探索之一[J];城市规划;2000年12期

2 唐子来;赵渺希;;经济全球化视角下长三角区域的城市体系演化:关联网络和价值区段的分析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1期

3 罗震东;何鹤鸣;耿磊;;基于客运交通流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结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2期

4 胡祖光;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5 赵渺希;朵朵;;巨型城市区域的复杂网络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申山;杜忠潮;杨尚英;;咸阳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2 牛晓奇;;理想洛伦兹曲线拟合及其方程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丽萍;王东月;;京津经济联合的相关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屈小博;霍学喜;胡求光;;收入分配对不发达地区农户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2期

5 赵长林;李兴绪;;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指标的分解分析比较——以云南省17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收入差距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苑津燕;;保持衡水经济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调查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6期

7 黄彬彬;王先甲;胡振鹏;桂发亮;;基于纳污红线的河流排污权优化分配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8 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9 施源,邹兵;体制创新:珠江三角洲区域协调发展的出路[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10 顾朝林;于涛方;刘志虹;解宇;唐万杰;;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巧宏;刘维超;孟静;;基于客运流量分析杭州都市经济圈功能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卢现祥;徐俊武;;公共政策、减贫与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5-2006年中国各省转移支付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李宝瑜;王峰;;我国居民收入非均衡程度研究[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5 裴权中;何艺;;让金融业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利器[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段景辉;陈建宝;;基于家庭收入分布的地区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刘丙军;陈晓宏;刘德地;;南方季节性缺水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以东江流域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周国华;唐承丽;朱翔;;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进;复杂网络上的博弈及其在通信网络资源管理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梁洪文;报业集团绩效与薪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韩菡;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谭晓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宇琼;北京市郊野公园体系研究及发展策略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涛;杭州市山水格局背景下的绿地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刘琳;北京市朝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张擎;天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综合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尚海鹏;大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周静;人力资本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赵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刘咏蓓;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基于三角点阵模型的自组织城市网络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罗震东;张京祥;;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长江三角洲演化特征与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3 彼得·豪尔,王士兰 ,王之光;长江范例[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4 唐子来;赵渺希;;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1期

5 赵渺希;陈晨;;中国城市体系中航空网络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2期

6 马敏娜;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7 张晓明;;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8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9 张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和聚类[J];规划师;2006年09期

10 于涛方;邵军;周学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研究:京津冀地区实证[J];规划师;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磊;罗震东;;制造业集群视角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演化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鸿胜;;长江三角洲区域新一轮经济发展前瞻[J];城市观察;2009年01期

2 苗长虹,王海江;中国城市群发展态势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3 任雨来;天津:定位京津冀城市群[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5期

4 陈群元;喻定权;;中国城市群的协调机制与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3期

5 孙莉;吕斌;周兰兰;;中国城市承载力区域差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6 吕桦,章定富,郑林;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7 姚士谋,陈彩虹,陈爽,WilliamY.B.Chang;沪宁杭地区城市群发展机制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马[V;;蔚蓝的“环中国西海”城市群[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Z2期

9 李卓彬;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思考[J];南方建筑;1997年04期

10 章国兴;试论重庆中心城市群网络系统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顺才;;京津冀城市群的区域化进程和大北京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演进探析[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发展模式及途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2 张永翊;任连娣;;依托京津冀都市群 加快推进廊坊市农业现代化[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苏兴华;;京津冀周边县区劳动力转移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刚;张连合;;京津冀一体化下廊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5 杨蔚东;张卫江;朱效荣;李慧;李民;王新春;柴彬;苑庆彬;李颖;高跃兰;杨雨;张宁;于明浩;孙增泰;赵春河;畅彦周;刘思绮;;2010年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6 王明浩;翟毅;刘玉娜;;京津冀}搊逽@的研究[A];第十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夏培鑫;李楠;张慧娟;滕国山;李钟模;;试论北京都市化发展与京津冀地区的关系[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菊香;;基于京津冀集群发展进程中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毕六合;赵彪;;优化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穆瑞丽;;京津冀旅游合作的依据分析与机制构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方芳;京津冀有望形成两小时交通圈[N];北京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萌萌;承载力要给力[N];廊坊日报;2011年

3 景体华 侯景新;发育中的京津冀经济带[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驻住交会特派记者 沈斌;扮演好自己的区域角色[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5 刘伟;提升成渝城市群为经济增长“第四极”[N];中国建设报;2007年

6 记者 徐岳;高铁网编织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王行伟;关于发展辽宁中南部城市群的战略思考[N];辽宁日报;2003年

8 李忠;城市群呼唤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贾海峰;京津冀规划浮出水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安阳:“豫北”称王[N];经济视点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蕾;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永刚;中国城市群经济规模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谷海洪;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朴银哲;延龙图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7 裴tq;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产业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8 张冀新;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朱克敏;泛珠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马海龙;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区域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平;辽宁中部城市群功能关系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薛华;我国小城市群生活垃圾优化管理的技术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胡宁;山东半岛城市群结构及发展动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振飞;长三角城市及城市群对降水变化影响的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尹亮;中国国际城市和城市群发展分析[D];汕头大学;2002年

6 李兴建;西部地区城市集群化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冯意刚;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与政府调控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徐连翔;我国辽中南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毕明;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何剑;长株潭城市群结构特征与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43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43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