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裂点理论与加权Voronoi图的京津冀地区城市影响范围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断裂点理论与加权Voronoi图的京津冀地区城市影响范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加权Voronoi图 断裂点理论 城市影响范围 城市群 京津冀地区
【摘要】:城市影响范围的界定是研究城市与周围城市、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城市和区域的规划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选取20项能反映城市影响范围的相关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数据变换,确定了京津冀三地14个地市的中心性强度。有效结合断裂点理论与加权Voronoi图方法,界定并生成了该地区各地市的影响范围。改进现有的确定区域中心城市和划分城市经济影响区的方法,在分析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加权Voronoi图网格包含与邻接关系的基础上,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3个城市群,确定了3个1级中心城市、2个2级中心城市。
【作者单位】: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加权Voronoi图 断裂点理论 城市影响范围 城市群 京津冀地区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数字化监管技术研究”(2012BAJ23B05)
【分类号】:P285;TU984
【正文快照】: 0引言城市影响范围是中心城市在经济投资、市场分配、产业扩散、货物流通、人才流动等诸多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周围地区影响所能达到的最大地域范围,是一个充满相互作用的复杂区域社会经济系统[1]。城市影响范围的界定是研究城市与周围城市、区域之间相互作用中的一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宇;吕曹芳;罗永龙;;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安徽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经济区域划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刘爱华;谢正观;;加权Voronoi图在城镇经济区划分中的应用——以十堰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4期
3 谢顺平;冯学智;王结臣;鲁伟;;基于网络加权Voronoi图分析的南京市商业中心辐射域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4 王新生,郭庆胜,姜友华;一种用于界定经济客体空间影响范围的方法——Voronoi图[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5 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河南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空间影响力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新生,李全,郭庆胜,毋河海,付福英;Voronoi图的扩展、生成及其应用于界定城市空间影响范围[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姜友华;Voronoi图用于确定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闫卫阳,郭庆胜,李圣权;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法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张有会;线段加权的Voronoi图[J];计算机学报;1995年11期
10 张哲;薛惠锋;;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宝鸡地区城市影响区的划分[J];计算机仿真;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重阳;陆洪海;李红;;山东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陈笑筑;王博;胡伟;;基于Voronoi图的乡镇等级体系划分及影响范围研究——以毕节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3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流通与城市发展[J];安徽钱币;2005年01期
4 李恕宏;安徽省中心地结构与城镇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庞宇;吕曹芳;罗永龙;;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安徽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经济区域划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段七零;;江苏城市势力圈与行政区域的叠合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沈毅;加快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的一点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张胜军;;成都市成华区生态城区建设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代言,刘云强,夏文光,王大清;关于将成都建设成西部重要文化中心的若干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辉;刘耀林;;基于曲边voronoi图和空间扩散方程的基准地价平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陈厚义;胡航;陈常亮;;贵州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4 藏留洋;刘健;;城市边缘区总体规划环评的几个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王岩松;;河南省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6 吕可文;梁留科;苗长虹;黄飞飞;;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黄淮四市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7 闫卫阳;;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8 王发曾;王新涛;吴国玺;万年庆;张本昀;王岩松;赵永;高建华;王倩;;第十一章 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与土地承载力[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9 乔家君;;河南省城镇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10 张永义;张晓东;朱德海;;数字农业:农业产业空间分析研究基于GIS的市场域构建方法研究——以安徽省饲料企业为例[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刘敏;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及其绩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武强;近代上海港城关系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10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修志;山东省城市体系济—青双核结构空间关系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建军;赣州都市区空间发展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 白丽月;近二十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同花;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产业定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常欣;城市化进程对区域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凯中;泉州城市街道空间组织及其历史沿革研究[D];深圳大学;2011年
10 左双双;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特点及优化建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宇;吕曹芳;罗永龙;;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安徽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经济区域划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赵春燕;蒋琼星;周建平;;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湖南省城市影响范围分析[J];测绘通报;2010年06期
3 陈春;泰森多边形的建立及其在计算机制图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1987年03期
4 梁书民;白石;;中国城市影响域的空间格局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5 吴国玺;阎卫阳;;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河南省城市影响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6 张莉,陆玉麒;河北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空间发展趋势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7 林报嘉,叶燕林,赵建伟;三角网的生成与简化算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8 陆锋;陈洁;;武汉城市圈城市区位与可达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9 胡志勇,何建邦,柯正谊;地理空间意像模式的Voronoi模型[J];地理科学;2001年02期
10 王新生,姜友华;场论理论在经济客体地位评价中的应用——以河南省城市地位为例[J];地理科学;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一;王昭;杜清运;;顾及地图要素级别的几何信息量量测方法[J];测绘科学;2007年04期
2 李新运,乔平林,李成名,林宗坚;城市群分布轴线挖掘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1期
3 朱渭宁,马劲松,黄杏元,徐寿成;GIS中投影加权Voronoi图及竞争三角形生成算法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4年03期
4 吴殿廷,朱青;区域定量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兼论用断裂点理论进行区域划分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朱渭宁,马劲松,黄杏元,徐寿成;基于投影加权Voronoi图的GIS空间竞争分析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04年02期
6 ;地理科学进展第29卷总目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7 赵年义;;GPS在大型征地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9期
8 韦绍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似大地水准面优化技术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9期
9 布仁仓,常禹,胡远满,李秀珍,贺红士;基于Kappa系数的景观变化测度——以辽宁省中部城市群为例[J];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10 朱丽霞;敖荣军;;基于GIS的区域化外部经济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名海;;构建城市圈地理空间框架 服务武汉“两型社会”建设[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振克;;人类活动与中国海岸地貌环境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序[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数字区域建设与地理空间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蒋琦;王伟;;基于GIS平台的上海与武汉都市圈空间等级梯度对比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玉点;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徐凤莉;突出特色彰显成效[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徐寿松;国土资源部与上海联合启动三维城市地质调查[N];中华建筑报;2004年
4 记者 唐颖豪;上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启动[N];房地产时报;2004年
5 徐占华 梁建国;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N];中国测绘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敬;数字城市 旧瓶装新酒[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万勇治;青海局打好重点项目攻坚战[N];中国测绘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琳;基于GIS的中原经济区空间布局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荣燕妮;城市空间动态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范熙伟;加权Voronoi图矢量生成算法研究及其实现[D];西北大学;2011年
4 贺晓慧;基于分形理论和ESDA的山西省城镇体系及城镇化时空演变规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岳;基于GIS的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绿道网络建设[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3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4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