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稳定性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提高以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逐步成熟完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对其安全性非常重要,工作的重点是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进行沉降观测的时候要保证水准基点的稳定,在所有分析变形监测点稳定性的方法中,平均间隙法比较常见,尤其是分析垂直位移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某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准点稳定性分析为实例进行探讨,利用平均间隙法及F分布整体检验法进行基点点位稳定性检验,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了该方法可行性.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关键词】: 平均间隙法 稳定性分析 沉降观测 基准点
【分类号】:TU433
【正文快照】: 随着 工业与民用建筑 业的发展,各 种复杂而 大型的 工程建筑 物日益增 多,为了保证 建筑物 的正常使 用 和建 筑物的安全性,保证民生经济 安全,并且为 了以后 的勘察设 计施工 提供相对 可靠的 资料及相 应的可 靠 参数,,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的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陆立,郭忠志,张凌云;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中的若干问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熊俊楠;王泽根;徐忠印;刘岩;杨艳梅;;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S1期
3 王金玲;王利;;用平均间隙法分析点位稳定性——翠华新村综合楼沉降监测基准网稳定性分析[J];测绘科技通讯;1999年03期
4 周伟;;平均间隙法在变形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2年09期
5 唐龙喜,唐继民,汪维春,周金龙;变形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J];上海地质;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昌荣;陈艳梅;;GPS控制网中基准点的几何分布对精度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2 于文华;陈阳;王勇;张健;;基于GIS的森林火灾自动定位系统设计与开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杨凤芸;刘玉梅;;间接平差中协因数传播定律的应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陈本富;;关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的若干思考[J];北京测绘;2007年01期
5 王暖堂;;高速铁路隧道贯通测量方案优化与误差预计探讨[J];北京测绘;2009年03期
6 孙同贺;;基于验后方差估计原理导出的选权迭代法剔除粗差[J];北京测绘;2010年03期
7 姜留涛;;MatLab等软件在条件平差求解法方程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北京测绘;2010年04期
8 王慧超;孙莹;;全站仪中间自由设站法三角高程测量浅析[J];北京测绘;2011年01期
9 张俊;李屹旭;;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中的若干细节问题探讨[J];北京测绘;2011年01期
10 孙同贺;闫国庆;;数字化坐标转换中顾及模型误差的影响[J];北京测绘;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春华;万家欢;张益青;王迪;;导航卫星轨道拟合方法研究与仿真实现[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谢建;朱建军;;二维情形下不等式约束对平差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3 曹士龙;刘旭春;高北晨;丁克良;;隧道控制网平差模型优化的探讨[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4 张书毕;张秋昭;;点落入误差曲线内的概率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5 孙清娟;马海涛;;GIS在农用地定级估价中的应用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6 郑崇启;闫继涛;孙颖慧;;矢量化地形图精度可靠性分析与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张秋昭;朱彦武;张书毕;;基于站心赤道转换模型的GPS网坐标转换[A];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第5卷 第3集)[C];2007年
8 王传江;姚文强;陈永军;康明;;浦东~长兴长距离陆岛高程联测[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叶晓明;凌模;萧学斌;;评测距仪加乘常数误差的不限差论[A];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叶晓明;凌模;周强;;测量不确定度与测绘学精度[A];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松来;GPS和捷联惯导组合导航新方法及系统误差补偿方案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肖东升;基于GIS和CA的地震灾害压埋人员情景分析与评估理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张滋黎;基于视觉引导的大尺度空间坐标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晁志超;摄像测量的温度补偿方法和位姿传递像机网络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周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及其差异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宋伟东;稀少控制点下遥感影像纠正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7 张留柱;水文测量误差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尚洋;基于视觉的空间目标位置姿态测量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吴锁平;柴北缘古生代花岗岩类成因及其造山响应[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10 夏琳琳;低成本AHRS/GPS紧耦合融合滤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廷义;基于激光扫描数据的隧道曲面重建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晶;数字摄影技术在矿山提升设备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任纪庆;水下多目标定位仿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陶叶青;单基站CORS-RTK精度分析与测量数据处理[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于立新;具有辅助医疗决策的肾病电子病历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安剑英;相关稳健估计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琳;高精度、高可靠的无人机影像全自动相对定向及模型连接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朱会平;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检校与精度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董丽霞;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尺寸测量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郭斌;计算机视觉尺寸检测中物体边缘精确参数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立,郭忠志,张凌云;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中的若干问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勤,蒋廷臣,王秀萍;小波变换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工程;2005年01期
3 邹自力,甘少权;曲线拟合在沉降监测预报中的可靠性检验[J];测绘通报;1998年08期
4 蒋廷臣;张勤;周立;焦明连;王秀萍;;基于小波方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06年04期
5 唐龙喜,唐继民,汪维春,周金龙;变形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J];上海地质;2004年02期
6 刘登攀;刘国彬;;建筑物超载作用下的基坑变形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成;周祖平;闻芳芳;;某滑坡勘察及稳定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6期
2 李明辉;;坠落式崩塌稳定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3年09期
3 朱志铭;周凯睿;谭春洪;边菁生;魏源;邹祖银;;强降雨作用下边(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预警技术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13年04期
4 陈懿;张宏朝;盛晖;;能量方法在岩土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9期
5 段秀铭;韩永东;;济南燕翅山西南坡体稳定性分析与防治[J];山东国土资源;2007年10期
6 杨鲁飞;张晓明;祝岁吾;;陕西省镇坪县竹溪河街滑坡勘察与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8年01期
7 邸海燕;;黑河水库引水洞上部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防治[J];重庆建筑;2011年07期
8 吴成基,甘枝茂,孟彩萍;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稳定性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杨正东;毛勇;;滇东地区某技改工程滑(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J];福建建材;2011年01期
10 王莎;谌文武;李鹏飞;孙光吉;;基于Morgenstern-Price法的南京大报恩寺地宫稳定性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红;张建设;;岚皋祖师庙滑坡判定及稳定性分析[A];2010全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与勘察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10年
2 赵书泉;梁凤英;佟光玉;张勇;;济南市某垃圾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其意义讨论[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3 程国栋;;陕南粘性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挡墙的稳定验算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冯世进;陈云敏;柯瀚;唐晓武;;垃圾填埋场封顶系统地震稳定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张家铭;林峰;李宗长;刘俊;路为;;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治理[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姚海林;安骏勇;汪新平;;某建筑工地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世凯;苏爱军;唐小兵;刘红星;;长江中下游重点堤岸稳定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汪优;陈浩军;黄靓;;MATLAB在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五)——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亚安;孙尚明;;边界元法分析地震波作用下自然边坡稳定性[A];滑坡监测技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8年
10 陈阜超;韩月萍;杨国华;陈聚忠;;李七庄基岩点稳定性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志宏;岩溶区隐伏空洞对路桥工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何书;下向进路侧帮稳定性及进路布置方式优化设计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张雅轩;一维波网络的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超;尾矿动力特性及坝体稳定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本贵;高陡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可靠性评价[D];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
2 莫进丰;开挖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赵菲;绿纱矿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4 白林武;塔架的强度刚度计算及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5 刘学涛;轴向行进索的振动和稳定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猛猛;轮式联合采伐机CFJ30稳定性的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龚裔芳;复杂地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向波;多期次滑坡演化机理研究与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9 王光雪;含参数倒立摆的稳定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10 罗元斌;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3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9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