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钢板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开孔钢板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钢管混凝土柱 开孔钢板 静力试验 承载力 破坏模式 加劲刚度 套箍效应
【摘要】:为研究开孔钢板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破坏模式和承载力计算方法,以钢管宽厚比、加劲肋类型、开孔孔径、开孔孔距等为变化参数,设计了23个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并对其进行轴压试验。对比分析各试件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加劲刚度及套箍效应等。结果表明:开孔钢板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破坏模式取决于加劲刚度,完全加劲时,壁板横向鼓曲波长变短甚至出现"双波",纵向波长变短,波形增多;不完全加劲时,壁板横向呈"单波"鼓曲,与无肋钢管混凝土破坏模式相近。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开孔钢板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完全加劲的最小加劲刚度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柱 开孔钢板 静力试验 承载力 破坏模式 加劲刚度 套箍效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051,51378068) 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20133188124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3G3212001)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930引言开孔钢板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内壁纵向设置开孔钢板即PBL加劲肋,再内填混凝土形成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1]。PBL加劲肋具有增强钢管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防止钢管混凝土界面的脱空和减小相对滑移,有效改善节点性能和钢板的抗局部屈曲性能,提高套箍效应等优点。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永健;张俊光;徐开磊;姚文奇;孙超;;设纵肋钢箱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0期
2 刘永健;张宁;张俊光;;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玉,郭耀杰;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加强环式空间节点环板受力性能理论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卢林枫;;摇摆柱对门式刚架2阶效应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3 刘开强;彭伟;;计算长度系数法在框架稳定分析中的运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4 何明胜;刘新义;;方形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5 姚民乐;高金良;;矩形钢管混凝土偏压短柱承载力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6 王秀丽;夏培;;L形加劲板方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梁节点性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7 李恋恋;赵均海;张常光;冯红波;;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8 占玉林;赵人达;徐腾飞;唐承平;;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非线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9 黄亮;陈小峰;范荣荣;;某复杂高层混合结构屈曲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陈鑫;刘铮;赵惠敏;刘鹏程;;钢管混凝土短柱钢管紧箍区域和偏心率影响的初步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晓雄;宫永丽;;不锈钢管混凝土轴压性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紫日;皮全杰;卢明法;陈机构;刘创;;高流态混凝土在国家体育场的研究与应用[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的部分新进展[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谢振清;王先铁;郝际平;刘飞鹏;蒋路;;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与统一设计方法[A];中国钢结构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2006年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彤;陈壮善;王士奇;;成阳丽彩·天玺广场钢结构商住楼结构设计[A];中国钢结构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2006年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婷;肖亚明;;方钢管混凝土柱三面焊接内隔板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临洁;蒋焕迎;;钢框架结构稳定基本概念之我见[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分册)[C];2007年
9 郭明明;付永峰;;关于钢结构稳定设计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10 郑宏;蔡玉军;;影响BRB支撑性能的参数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昌宏;带约束拉杆方形和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与延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左志亮;带约束拉杆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受压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士润;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穿透式钢管混凝土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关宏波;GFRP套管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四巍;单轴和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君平;主管内填混凝土矩形钢管桁架受力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何文辉;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张国伟;钢管混凝土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累积损伤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肖阿林;钢骨-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组合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王东升;沥青路面流动型车辙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力;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模拟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张小连;高层建筑钢结构体系中竖向荷载的P-Δ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谢芳;钢管混凝土结构及其在输电塔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文琦;工形截面钢拱结构腹板局部稳定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崔辉辉;高烈度地区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胡艳玲;高烈度地区超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邵瑞;张弦桁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杨飞;高烈度地区某框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敖辉;小震下某超高层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的效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唐逊彬;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梁的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华;侯文崎;叶梅新;;PBL剪力键承载力影响因素和计算公式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林春姣,郑皆连,秦荣;钢管混凝土拱肋混凝土脱空研究综述[J];中外公路;2004年06期
3 刘永健;刘君平;池建军;;钢管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滑移力学性能试验[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志滨;陶忠;;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设计探讨[J];工业建筑;2007年12期
5 张耀春;陈勇;;设直肋方形薄壁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05期
6 刘永健;张俊光;张国玺;徐晖;高诣民;;节段拼接的钢箱柱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S1期
7 黄宏;张安哥;李毅;陈梦成;;带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2期
8 刘永健;刘剑;刘君平;张俊光;邓淑飞;;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桥施工阶段全桥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9 张清华,李乔,唐亮;剪力连接件的三维非线性仿真分析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张清华;李乔;唐亮;;桥塔钢-混凝土结合段剪力键破坏机理及极限承载力[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戎贤,樊少飞,王铁成,李金钢;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性能的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刘永健,池建军;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2005年02期
3 马美玲,朱晗迓,庄一舟,黄洪波;方钢管混凝土桁架K形节点失效模式分析研究[J];工业建筑;2005年06期
4 陈志华;安栋;陈敖宜;;方钢管混凝土的共同工作状态研究[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5 张利民;王来;沙小虎;;方钢管混凝土在多高层住宅结构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仵建斌;薛建阳;赵鸿铁;;基于未确知数学方法的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分析[J];混凝土;2007年07期
7 黄一杰;薛建阳;赵鸿铁;仵建斌;;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8 张晓辉;;方钢管混凝土柱粘结性能的理论分析[J];广东建材;2010年06期
9 赵耀灿;刘佳;;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10 任少华;赵鸿铁;薛建阳;;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香;马伟;郭彬;;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王来;王铁成;邓們;沙小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分析[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志华;安栋;陈敖宜;;方钢管混凝土的共同工作状态研究[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谢振清;王先铁;郝际平;刘飞鹏;蒋路;;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A];中国钢结构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2004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文福;王娜;赵文艳;;过火温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文福;;加载角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侧力性能的影响[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来;王铁成;陈倩;;方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华;张素梅;;相邻两面受火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来;史丙成;王铁成;;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来;高峰;;一种新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静力性能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蓉;加固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荣彬;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来;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周婷;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孟春光;复杂体型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减震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张俊光;PBL加劲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仵建斌;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基本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栋;方钢管混凝土共同工作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于学增;考虑粘结状态的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乔景;T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周旭;方钢管与混凝土缝隙试验及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李梓祥;K型方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赵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玉楼;方钢管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8 刘振文;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黄一杰;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与抗剪连接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樊海涛;X型方钢管混凝土受压节点极限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93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09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