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损伤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
本文关键词:应力损伤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
更多相关文章: 应力损伤 轻骨料混凝土 冻融损伤 损伤演化方程
【摘要】:通过反复加载对浮石轻骨料混凝土预制初始应力损伤,采用"快冻法",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和质量损失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损伤度分别为0、0.05、0.12、0.19、0.27的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冻融后应力损伤轻骨料混凝土的微结构特征,探讨初始应力损伤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对轻骨料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过程的分析,以Loland混凝土损伤模型为基础建立包含初始应力损伤和冻融损伤的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损伤演化方程。结果表明:初始应力损伤的存在会加速轻骨料混凝土冻融损伤的发展,且初始应力损伤越大,冻融损伤越严重;力学损伤演化方程拟合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为灾变后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预测及维护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应力损伤 轻骨料混凝土 冻融损伤 损伤演化方程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应用与研究开发科技计划(20130425)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3MS0720)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1BAD29B0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1515110002) 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B20131012904Z)
【分类号】:TU528.2
【正文快照】: 轻骨料混凝土因具有轻质高强、耐久性好、综合技术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在建筑与水利工程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1--3]。混凝土结构物在服役期间可能由于意外撞击、地震等荷载作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应力损伤,内部微裂纹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其抗冻融性能,缩短使用寿命。近年来,我国地震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石燕;;浅议轻骨料混凝土搅拌成型工艺试验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2期
2 刘巽伯;董金道;;轻骨料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J];建筑节能;1989年02期
3 龚洛书;;新颁布的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定的特点[J];建筑节能;1979年01期
4 刘巽伯;;轻骨料混凝土的变形性能[J];混凝土;1980年01期
5 郝广权;轻骨料混凝土在钢管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房材与应用;1999年05期
6 刘巽伯;李平江;;砌块用轻骨料混凝土的保温和耐久性能[J];砖瓦;2007年11期
7 欧阳星燎,周进区;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控制[J];广东建材;2004年04期
8 王龙志,林开成,张海霞,杨勇;轻骨料混凝土泵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1期
9 刘强,孙敏,朱聘儒,邓景纹;轻骨料混凝土局部承压试验研究及计算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1期
10 黄福其;王美昌;王爱仙;;轻骨料混凝土的吸附性能和孔结构特征测定[J];建筑节能;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香;银俊;;轻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翟希梅;徐峰;吴海;;多层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A];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上册)——工程应用[C];2010年
3 马芸仙;;高强陶粒结构混凝土的应用优势和潜能(原)[A];“第八届全国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霍俊芳;申向东;崔琪;;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曾新霞;崔宁;王贯明;;从微观机理分析轻骨料混凝土的抗裂性能[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由世岐;沈玄;;自燃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综述[A];2004“第七届全国轻骨料混凝土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轻骨料混凝土产制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连广;黄维平;王庆利;;型钢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材料本构模型[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8 王龙志;林开成;张海霞;杨勇;;轻骨料混凝土泵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建筑材料篇)[C];2007年
9 刘殿中;曹宝珠;;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现状及应用[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霍俊芳;崔琪;刘大鹏;;混合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耐冻融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克;国内轻骨料混凝土技术云南领先[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熊燕;软地基上起高楼[N];云南日报;2004年
3 陕西隆生建材有限公司 穆建忠;低强泵送轻质骨料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思路及在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N];中国建材报;2011年
4 蒋冬青;混凝土骨料资源的开发[N];中国建材报;2003年
5 凡言;水泥史话[N];中国建设报;2002年
6 马超群;超轻质海泥陶粒在青岛研制成功[N];中国建材报;2002年
7 咸立冬 鹏玉;承德首个CL建筑体系示范项目正式开工[N];承德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战福君;科技攻关 破解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难题[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程超 许汉平;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去年新增26项国家专利[N];中华建筑报;2011年
10 民盟省委;推广安全节能墙体材料势在必行[N];北方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季瑶;常温及火灾后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2 曾志兴;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及损伤断裂分析[D];天津大学;2003年
3 代艳杰;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设计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殿忠;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邵永健;型钢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马骁;基于无机聚合物水泥的新型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董淑慧;内部湿度对陶粒混凝土界面区结构与收缩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董淑慧;内部湿度对陶粒混凝土界面区结构与收缩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党玉栋;减缩剂与内养护对水泥基材料体积稳定性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名军;基于碱—铝硅酸盐胶凝材料的新型轻骨料混凝土细观损伤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志军;轻骨料混凝土抗离析技术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3 苏志力;轻骨料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小震下的性能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萧萧;矿物掺量对轻骨料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5 韩俊涛;天然轻骨料混凝土外掺粉煤灰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黄磊;格构轻钢轻骨料混凝土组合墙体抗侧性能有限元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关兆丰;轻骨料混凝土局部受压相关问题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张超;合成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曾卫;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兰宪钢;自密实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工作及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5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0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