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途径研究
【摘要】: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雨洪事件频繁发生,风景园林设计师开始思考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除了满足日常功能与美观外,对雨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分析雨水利用环节,提出公共空间景观结合雨水资源利用的设计原则,并选取建筑物、场地、道路与城市河道4种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雨水资源利用的不同景观途径。指出为实现雨水可持续利用的目标,需要政府与各部门的合作,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众教育等方式来对其进行管理。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公共空间 雨水资源 景观途径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编号BLX2012052)资助
【分类号】:TU986;TV213.9
【正文快照】: 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面向城市居民开放,供其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1]。广义上包括各种提供公共生活场所的建筑物以及建、构筑物垂直界面与水平界面围合而成的城市外部空间[2-4]。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为方便居民使用,往往采用大面积不透水的表面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鲁民,马路阳;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研究[J];华中建筑;2002年03期
2 赵飞;张书函;陈建刚;孔刚;龚应安;;透水铺装雨水入渗收集与径流削减技术研究[J];给水排水;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张昊;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8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孙金芳;论创造满足居民需求的住区景观[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吴爱国;李娜;;风景区中历史街区整治规划方法实证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艾杰;郝飞;白小鹏;;城市高密度人工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佩娟;周晗;彭焱;;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孔源;高等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慧贞,车武,胡家骏;浅议城市雨水渗透[J];给水排水;2001年02期
2 赵飞;陈建刚;张书函;苏东斌;龚应安;;透水铺装地面降雨产流模型研究[J];给水排水;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朋;王景;;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2 柳学军;;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7年01期
3 赵国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4 魏建波;牛军;;城市公共空间概念辨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5 赖志文;;论建筑创作中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J];科技资讯;2007年12期
6 王植芳;;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林金成;;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融合的影响因素[J];科技资讯;2009年09期
8 廖汉弟;;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手段[J];科技资讯;2010年16期
9 郑革委;李君;;高校商业服务中心的规划——以湖北工业大学商业街的改造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4期
10 李琦;;壁画在不同公共空间场所呈现的效果作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邱冰;;失落的城市公共空间——常州旧城公共空间现状调查[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董玮玮;;基于可意象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宁;徐小东;;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有军;黄耀志;刘强;花茜;;论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向[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保奇;;建构地区联系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三里屯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娜;白洁;;谈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边缘效应[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小地;;中国特色的城市动态规划理论及实践[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锐;;论城市公共空间户外广告的管理[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宋云;汪志雄;;基于发展转型视角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 副教授 沈应平;开创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新起点[N];美术报;2010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本土艺术家责无旁贷[N];深圳商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兆汝;城市“客厅”怎样更宜人[N];中国建设报;2005年
4 刘凯敏;被遗忘的感觉[N];建筑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陈雪根;城市公共空间并非私家庭院 [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6 记者 杜托;社区主任自垫5万补偿居民[N];昆明日报;2008年
7 ;文化的广场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南洋理工大学大庆市城建规划管理培训班全体学员;学“狮城”打造强势城市核心竞争力[N];大庆日报;2010年
9 黎宏河;国际创意精英瞄准城市公共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郑园园;重构城市公共空间[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祥;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李昊;物象与意义—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1978-2008)[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何崴;照明公共艺术化趋势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郢娴;从空间到场所[D];天津大学;2012年
8 汤朝晖;相容建筑[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9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辉;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新;连接键——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万钧;城市公共空间“绿色基因”的解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谢宏杰;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白晶;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余超;城市公共空间人工水体景观设计与生态策略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海;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铁出入口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强虹;适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陈,
本文编号:1105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0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