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大理岩真三轴岩爆试验的渐进破坏过程研究
本文关键词:锦屏大理岩真三轴岩爆试验的渐进破坏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真三轴岩爆试验 渐进破坏 张性裂纹 剪切裂纹 岩粉
【摘要】:为了查明高储能岩体快速卸荷变形破坏机制,设计了锦屏大理岩岩爆试验,对岩爆试件的宏观破坏特征、声发射过程等进行研究。根据以往真三轴岩爆试验特征进行了全程和非全程试验,记录其过程及声发射特征。对比分析两者的宏观破坏特征,解释了岩爆试验的渐进破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理岩岩爆试验中,岩石试件的宏观破坏是由表及里的;张性裂纹的出现要早于剪切裂纹,剪切裂纹搭接相邻的张性裂纹(或临空面)形成圈闭,圈闭内的岩石碎块出现剥离或以一定初速度弹射;剪切面上岩粉的存在意味着剪切裂纹萌生扩展过程伴随着大量弹性应变能的释放;与其他的岩爆分类和机制相比,岩爆渐进破坏观点能够较好地解释岩爆机制。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 真三轴岩爆试验 渐进破坏 张性裂纹 剪切裂纹 岩粉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1030749)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前言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雅砻江下游河段锦屏大河湾锦屏山内,通过在锦屏山内开挖4条引水隧洞截弯取直雅砻江引水发电。4条引水隧洞开挖洞径均为13 m,洞线平均长度约为16.7 km,隧洞最大埋深达2 525 m,具有洞径大、洞线长、埋深大的特点,是锦屏二级水电站枢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愚,滕春凯,卢振业,刘绮亮,武安绪,吴祥云;裂纹间动态相互作用的实验观测与理论分析──以共线剪切裂纹归并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1期
2 谭以安;岩爆形成机理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年01期
3 陈秀铜;李璐;;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区域三维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回归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6期
4 谷明成,何发亮,陈成宗;秦岭隧道岩爆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9期
5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王春光;;深部花岗岩试样岩爆过程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6 张镜剑;傅冰骏;;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7 吴世勇;龚秋明;王鸽;侯哲生;佘祺锐;;锦屏Ⅱ级水电站深部大理岩板裂化破坏试验研究及其对TBM开挖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8 侯哲生;龚秋明;孙卓恒;;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完整大理岩基本破坏方式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9 吴文平;冯夏庭;张传庆;邱士利;;深埋硬岩隧洞围岩的破坏模式分类与调控策略[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10 吴刚;岩体在加、卸荷条件下破坏效应的对比分析[J];岩土力学;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江;鲜学福;王鸿;;循环载荷作用下周期充水岩石变形规律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张秉鹤;陈剑平;;某特长公路隧道相对浅埋洞段岩爆机理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刘军强;施建仁;王水晶;冯光;;地应力测量在深埋长大隧道岩爆预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侯靖;张春生;单治钢;;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岩爆特征及防治措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王振;唐春安;马天辉;唐烈先;;锦屏二级水电站1#引水隧洞岩爆洞段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6 陈祥;祁小博;蔡新滨;沈宇鹏;;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在岩爆判别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张贵国;牛学超;;煤岩卸荷破坏力学特征的试验与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高永涛;周兴国;吴顺川;韩晓强;王艳辉;;深埋隧道白云岩试样岩爆模拟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9 严鹏;卢文波;许红涛;;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开挖动态卸荷的破坏机理初探[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10 李元;王媛;张东明;刘健华;;锦屏水电站引水隧洞极强岩爆段TBM法施工措施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举;冯光明;范玮刚;郑艳栋;张文涛;;煤岩体三轴卸围压的实验研究与应用[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汉京礼;姜耀东;赵毅鑫;;立方体煤岩试样三向变应力路径受载变形特征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谢文清;;地下工程施工中岩爆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张建斌;段君奇;;大金坪引水隧洞围岩岩爆灾害预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江;王维忠;;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类材料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任鹏;;牦牛山隧道岩爆的机理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7 陈奇;李俊彦;张杰坤;王桂海;;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岩爆灾害预测评估——以某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实际工程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张永志;张克实;;损伤裂纹对地壳形变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9 严鹏;陈祥荣;单治钢;周永;;基于超剪应力控制的岩爆防治措施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向天兵;冯夏庭;陈炳瑞;江权;;开挖与支护应力路径下硬岩破坏过程的真三轴与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立锋;预热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射流状尖钉形成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徐学锋;煤层巷道底板冲击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杜晓丽;采矿岩石压力拱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刘建坡;深井矿山地压活动与微震时空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满斌;深埋隧道岩爆机理与微震监测预警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雷涛;采动卸荷下连续开采诱导放顶动力响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蒋维;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与圆形硐室岩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陈金平;金山店铁矿粉矿岩体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措施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德永;江边水电站引水隧洞岩爆预测与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肖颖;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左岸建基岩体开挖松弛深度综合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逸;大巴山隧道岩爆及大变形的综合集成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志力;锦屏二级水电站洞室群开挖岩爆防治措施探讨[D];天津大学;2010年
9 高娟;公路隧道围岩破坏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高崇霖;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洞群稳定性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生;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冯夏庭,赵洪波;岩爆预测的支持向量机[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王新华 ,尹祥础 ,滕春凯;用断裂力学的方法研究地震断裂的扩展方式[J];地球物理学报;1984年03期
4 尹祥础,李世愚,李红,王敏;闭合裂纹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5 李世愚;三维脆性破裂的拉应力判据[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5期
6 尹光志,李贺,许江;应力途径对砂岩力学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7 徐林生,唐伯明,慕长春,杨君,蒙华;高地应力与岩爆有关问题的研究现状[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04期
8 姜彤,黄志全,赵彦彦,陈尚星;灰色系统最优归类模型在岩爆预测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陈楻,姚孝新,耿乃光;应力途径、岩石的强度和体积膨胀[J];中国科学;1979年11期
10 刘建辉;李化敏;;电磁辐射法在岩爆监测中的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凯;脆性岩石力学模型与流固耦合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天兵;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动态反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华,王思敬;平面坡体渐进破坏模型及其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1994年01期
2 朱典文,唐小兵,谢支钢;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数值解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6期
3 潘永坚,陈光;某浅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及渐进破坏过程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3期
4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杨庆,焦建奎,栾茂田,师大寨;边坡可靠性与经济风险性分析及其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6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热-渗流-力学耦合的混合元法[J];力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张平;李宁;贺若兰;徐建光;;不同应变速率下非贯通裂隙介质的力学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杨令强;孟祥明;马静;;边坡滑裂面及安全系数确定方法的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8年02期
9 张文成;文建华;明传学;;基于极值原理的边坡稳定分析不平衡推力法[J];土工基础;2009年04期
10 陈进;陈祥福;;岩石工程渐进破坏分析的边界元法[J];工程力学;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崇武;刘忠玉;苗天德;;关于滑坡及其预测预报的力学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赵妍;张国新;彭校初;;计算坝体安全系数的流形元渐进破坏法[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信声;李朝弟;刘小琴;;岩土类结构的渐进破坏特性[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4 杨庆;栾茂田;焦建奎;;边坡渐进破坏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董天文;王明恕;;特殊条件下自平衡测桩法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6 张玉武;廖国华;;边坡的一种渐进破坏[A];边坡稳定的岩石力学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上集)[C];1987年
7 王家臣;谭文辉;周汝弟;宁柯;;露天矿边坡可靠性分析的几个问题[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建国;王绳祖;石桂梅;;岩化断层泥的变形与破坏特征[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9 骆志勇;李朝弟;;岩土材料厚壁圆筒的渐进破坏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蔡中民;武军;;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启军;长大顺层边坡渐进失稳机理及首段滑移长度确定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刘泽佳;多孔介质中化学—热—水力—力学耦合分析与混合元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侯晋芳;软粘土土坡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刘开富;若干土工问题工程性状的大变形有限元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杜荣强;混凝土静动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在大坝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远耀;三峡库区渐进式库岸滑坡的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邵江;开挖边坡的渐进性破坏分析及桩锚预加固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滑坡渐进破坏模糊随机可靠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2 谢支钢;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数值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李杰;边坡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陈伟;复合材料双曲率壳屈曲和后屈曲的非线性有限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张先良;边坡渐进破坏及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6 蒋弘毅;强度弱化界面模型与非连续变形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7 徐筠;开挖应力状态下隧道围岩损伤演化及渐进破坏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8 韦会强;挡土墙土体渐进破坏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9 吕铁墩;应变软化土坡稳定极限平衡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龚慈;不同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09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0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