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及受弯承载力计算

发布时间:2017-10-31 05:11

  本文关键词: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及受弯承载力计算


  更多相关文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 畸变屈曲 受弯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建议公式


【摘要】: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畸变屈曲问题,基于作者在前期的试验研究,建立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有效性得到试验数据的验证。应用该有限元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端部弯矩比、力比、腹板高厚比、H形钢截面高宽比、受压翼缘侧向长细比、残余应力分布模式、组合程度等7种参数对组合梁畸变屈曲及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端部弯矩比、腹板高厚比、受压翼缘侧向长细比增大,受弯承载力减小。随着力比增大,受弯承载力增大。焊接截面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小于轧制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组合程度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较小。提出考虑上述影响参数以及侧向弯曲屈曲和侧向弯扭屈曲两种失稳模式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以及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 畸变屈曲 受弯承载力 有限元分析 建议公式
【基金】:国际钢铁协会(IISI)Living Steel基金宝钢钢结构住宅项目(B10BSEG001)
【分类号】:TU398.9
【正文快照】: 010引言在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以下简称组合梁)的畸变屈曲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国内设计规范还缺乏畸变屈曲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条文,在工程实际应用时,基本沿用纯钢梁的稳定设计方法,不尽合理。目前,关于弹性畸变屈曲临界荷载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弹性地基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远林;陈世鸣;;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屈曲失稳系数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2 陈伟;叶继红;;基于势能原理的双轴对称工字梁弹性侧向屈曲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3期

3 陈世鸣;连续组合梁侧向失稳的弹性地基压杆稳定解[J];工业建筑;1997年02期

4 周旺保;蒋丽忠;余志武;;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畸变屈曲弯矩计算公式[J];计算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5 童根树;夏骏;;工字形截面钢连续梁负弯矩区的稳定性[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年01期

6 贾远林;陈世鸣;王新娣;;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非线性数值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7 唐亮;聂建国;;密实截面组合梁的竖向抗剪强度Ⅱ:受负弯矩作用的组合梁[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贾远林;陈世鸣;;体外预应力组合梁负弯矩下的稳定系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宏宇,李国强,丁军,方志,何天森;连续组合梁稳定分析的综合评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2 蒋丽忠;李兴;;钢-混凝土组合梁侧向稳定承载力[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贾远林;陈世鸣;;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屈曲失稳系数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11期

4 陈伟;叶继红;;基于势能原理的双轴对称工字梁弹性侧向屈曲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03期

5 陈世鸣,顾萍;负弯矩区Π型组合梁的连接强度与刚度[J];工业建筑;2002年09期

6 蒋丽忠;李兴;;等端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侧向失稳的弹性解[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7 吴兵;傅学怡;孟美莉;邵建伟;刘云浪;;深圳北站组合梁抗弯承载力及稳定性分析[J];钢结构;2012年10期

8 周华东;;钢混连续刚构桥结合段受力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5期

9 李献光;刘迎倩;徐海鹰;;某轻骨料混凝土试件的栓钉推出试验研究[J];世界桥梁;2014年02期

10 童根树;夏骏;;工字形截面框架梁负弯矩区的弹性侧向稳定分析[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童根树;夏骏;;工字形截面框架梁负弯矩区的弹性侧向稳定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增增;张壮南;王元鸷;;工字形梁畸变屈曲的研究概述[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阳;带波形钢腹板悬臂挑梁的组合脊骨梁力学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王皓磊;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石雄伟;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方法试验研究及实桥应用[D];长安大学;2012年

4 周旺保;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及其框架结构的静动力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5 何余良;多梁式钢—混凝土组合小箱梁桥受力特性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郭峰;跨座式单轨交通应急轨道梁选型及受力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昀蒙;端弯矩和横向力作用下工字钢梁的整体稳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王刚;双层连续组合梁承载力及内力重分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夏骏;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简化方法和负弯矩区的畸变屈曲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林传金;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非弹性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5 李兴;钢—混凝土组合梁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孙林林;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沈建华;薄壁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8 周红钦;支撑位置对轻型工形钢梁侧向稳定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9年

9 杨波;工字梁在端弯矩和上翼缘横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整体稳定性[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翟晓亮;带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的钢—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丽忠;李兴;;钢-混凝土组合梁侧向稳定承载力[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2 姚谏;滕锦光;;冷弯薄壁卷边槽钢弹性畸变屈曲分析中的转动约束刚度[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3 周小蓉,陈世鸣,顾萍,余华;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J];钢结构;2005年03期

4 方恺,陈世鸣;考虑剪力连接件刚度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3年09期

5 韦芳芳,吕志涛,孙文彬;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3年09期

6 蒋丽忠;李兴;;等端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侧向失稳的弹性解[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7 陈世鸣;连续组合梁侧向失稳的弹性地基压杆稳定解[J];工业建筑;1997年02期

8 吴振声,李勇,高向东;组合梁负弯矩区截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9 蒋丽忠;周旺保;唐斌;;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偏压承载能力分析的数值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蒋丽忠;周旺保;;一种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的快速计算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相民;李政;;CFRP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楼板[J];低温建筑技术;2008年05期

2 廖娟,田世民;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J];住宅科技;2003年06期

3 刘瑛,王玉良,白力更;低周荷载作用下粘钢增强框架梁抗弯强度分析[J];工业建筑;2004年09期

4 佟立明,王俊杰;深基坑悬臂式排桩支护的桩长及配筋设计[J];辽宁交通科技;2004年12期

5 王刚;钱稼茹;林立岩;;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受弯性能分析[J];工业建筑;2006年02期

6 丁智潮;梅蕾;李志铁;邬怀刚;;PSRC梁的受弯承载力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9期

7 李霞;赵军;;钢纤维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9年10期

8 沈煌莹;李玉顺;张王丽;韩添石;;轻质钢竹组合楼板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J];森林工程;2010年02期

9 赵方周,李琳;“节点平衡法”计算钢筋砼框架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J];邮电设计技术;1997年06期

10 叶列平,崔卫,岳清瑞,胡孔国;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J];建筑结构;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华;齐永胜;;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蒋湘闽;胡平;马建勋;;碳纤维布加固木梁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3 张慎伟;王有志;李阳;;芳纶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分析[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龚志文;陈福全;叶平;于轩麟;王东;何连友;;SRC框架梁抗弯承载力及其刚度的简化计算[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5 李峰;秦士洪;丁智潮;杨波;;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夏广政;夏冬桃;;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李源;张保印;刘匀;张兴虎;王石生;;碳素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飞渭;江世永;彭飞飞;陈正平;李庆枫;陈龙;;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分析[A];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叶列平;林旭川;冯鹏;;高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安全储备及经济性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钱稼茹;赵作周;;砖填充墙刚度和楼板配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影响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仲国;外贴FRP加固混凝土桥梁的加固效率与可加固性[D];同济大学;2006年

2 孟履祥;纤维塑料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钱伟;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损伤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D];郑州大学;2007年

4 黄雅捷;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及性能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徐福泉;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静载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1年

6 卢姗姗;配置钢筋或GFRP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春霞;CFRP加固负载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及可靠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平;配置HRB500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9 杨林虎;橡胶集料混凝土的微观解析及其结构理论的探索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安新正;腐蚀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驰;H形钢梁与箱形柱刚性连接的极限受弯承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李爱文;配HRBF500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可靠度分析[D];华侨大学;2011年

3 谢雷;GFRP接合方式对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沙吾列提.拜开依;预应力CFRP布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赵华玮;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管巧艳;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过轶青;端板型半刚性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的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郑德胜;平齐式端板连接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王爱凤;基于直接强度法的压型钢板受弯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明;钢筋钢纤维混凝土剪力墙受弯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0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20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