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水平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超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水平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橡胶隔震支座 超低硬度 LNR LRB 水平力学性能 相关性试验
【摘要】:本文目的是研究G值约为0.196MPa的超低硬度天然橡胶隔震支座(LNR)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的水平基本力学性能的各种相关性能变化规律。采用反复加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LNR及LRB支座剪切性能的水平剪应变相关性、压应力相关性和水平加载频率相关性、温度相关性、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老化相关性、水平极限应变相关性。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相关性因素对支座水平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主要相关性变化规律的拟合近似公式,并和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从各种相关性对支座水平性能影响程度来看,水平剪应变、竖向压应力、温度、频率对其有一定程度影响,而老化、反复加载次数、大变形对其影响有限。试验结果还表明,部分文献夸大了应变在低应变阶段对LNR水平刚度的影响,低估了其对LRB屈服后刚度和屈服强度在小应变和大应变阶段的影响。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关键词】: 橡胶隔震支座 超低硬度 LNR LRB 水平力学性能 相关性试验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973项目)(2011CB01360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7B02)
【分类号】:TU352.12
【正文快照】: 引言带有橡胶隔震支座的隔震建筑物由于其周期延长及阻尼比增加,使其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大大降低[1],其良好的隔震性能已在真实的地震中受到很好的考验。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在2013年的雅安7.0大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综合楼由于采用了基底隔震技术,地震发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朝勇;崔杰;马玉宏;陈洋洋;林佳;王世斌;;超低硬度隔震橡胶支座的竖向力学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5期
2 吴波;韩力维;周福霖;沈朝勇;;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耐火性能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强,姚谦峰;基础隔震偏心结构扭转振动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2 姜东均;白良;赵党书;赵惠敏;;建筑施工与昆明旅游环境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刘纪陆;;基础隔震结构的精确求解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4 郑宇;王月明;吴芳;毛杰;;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平稳随机干扰下的响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5 李扬;李自力;;铅芯橡胶支座参数对隔震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6 张大长;陈怀亮;韩丽婷;韩晓健;;反复压力作用下橡胶的承载力—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李永华;李思明;;弱连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8 李慧;魏彪;杜永峰;李永祥;;框支剪力墙的阻尼器耗能减震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9 杨彦飞;何文福;朱岩;徐钢;;异型铅阻尼器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任祥道;;映秀镇灾后重建抗震防灾探索与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多结构联系体系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谷伟;温小栋;刘斌;;摩擦隔震砌体房屋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3 张弛;;离心风机风井噪声治理隔振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4 刘伟庆;王曙光;;建筑结构隔震减震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杜永峰;李慧;吴忠铁;李松;唐能;;近场多维地震激励的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分析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王洪涛;陈彦江;闫维明;李勇;程建旗;黄飞鸿;;复合式金属型阻尼器在高架桥减震控制中的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7 贺秋梅;李小军;;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基础隔震建筑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杜永峰;朱前坤;李慧;;微分求积法在隔震支座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9 王光洁;谭平;金建敏;王海明;涂伟荣;米晓玲;;一种新型隔震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10 米晓玲;谭平;沈朝勇;王光洁;王海明;涂伟荣;;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庆;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动力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郭猛;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朱前坤;串联隔震体系屈曲后屈曲及大变形力学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宇;双向地震作用立式储罐基础隔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李翠娟;超大跨径CFRP主缆悬索桥合理结构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颖;层间隔震体系的减震机理与减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周莉;城市桥梁地震碰撞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D];天津大学;2010年
9 张路;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大跨度空间结构半主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于芳;列车荷载及地震作用下隔震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飞飞;框架结构轻钢加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任克彬;大型渡槽结构主动变阻尼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建亮;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地震反应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4 攸青言;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冯亚亚;SMA半主动隔震支座的研制及其减震效果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郭妍;多边形单管通信塔极限承载力分析及其地震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王迪;应用SMA复合支座的层间隔震结构体系及其地震响应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王奇;SMA-粘滞阻尼器及其在框架结构中的减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习勇;大跨度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路晶晶;基于MR-TMD的某煤制气厂房振动控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强;杜修力;刘文光;廖维张;;橡胶隔震支座拉伸性能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何文福;刘文光;杨彦飞;霍达;;橡胶支座水平剪切弹塑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刘文光,杨巧荣,周福霖;天然橡胶隔震支座温度相关性能试验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方庆红,张凤鹏,黄宝宗;不同温度条件下硫化橡胶拉伸特性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5年04期
5 刘文光,杨巧荣,周福霖;建筑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温度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2期
6 陈国栋;满敬国;钱伟国;陈至芳;郭德益;;硫化温度对橡胶与金属粘接强度的影响[J];现代橡胶技术;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余益波;;橡胶隔震支座的应用与施工[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2 刘文光,庄学真,林佳,周福霖,李峥嵘,郑炳辉;夹层橡胶隔震支座长期力学性能及耐火性能试验研究[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刘文光,李峥嵘,周福霖,三山刚史,冯德民;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基本力学性能及恢复力特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4 刘文光,李峥嵘,周福霖,三山刚史,冯德民;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各种相关性及老化徐变特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6期
5 郭若瑾,韩新民,赵永庆,付正新;橡胶隔震支座建筑结构脉动观测与减震性能分析[J];地震研究;2003年02期
6 杨巧荣,王鸿艳,刘文光,李峥嵘;建筑用低硬度橡胶隔震支座界限性能和屈曲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4期
7 刘文光,杨巧荣,周福霖,冯德民;橡胶座非线性弹性回转剪切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1期
8 林佳,刘文光,魏陆顺,王豫;橡胶隔震支座疲劳试验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韩强;杜修力;刘文光;廖维张;;橡胶隔震支座拉伸性能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程丽新;梁德刚;;夹层橡胶隔震支座结构房屋施工分析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涌;朱宏平;熊世树;;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及隔震效果分析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杜永峰;李慧;党育;李庆福;项长生;党星海;;橡胶隔震支座的低温性能及对动力可靠性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3 王斌;谭平;徐凯;周福霖;宁响亮;;新型纤维增强工程塑料板夹层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4 李祯;李向真;向伟明;朱小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平扭耦联低周疲劳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5 聂肃非;李黎;江宜城;叶志雄;;多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驻汕头记者 彭兰阶;汕头援建草坡乡项目采用抗震新技术[N];广东建设报;2009年
2 记者 熊燕;我省研发大型橡胶隔震支座用于昆明新机场建设[N];云南日报;2009年
3 景冬波;我市建起一座“抗震住宅楼”[N];运城日报;2010年
4 徐阳;以柔克刚的隔震建筑 [N];中国建设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文光;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2 曾德民;橡胶隔震支座的刚度特征与隔震建筑的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新明;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建模及参数识别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李连东;劲性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张立涛;橡胶隔震支座与滑移隔震支座并联的基础隔震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赵慧雯;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祯;LRB100水平双向受力剪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1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12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