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结构分析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膜结构分析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膜结构 形态分析 多目标优化 褶皱分析 流固耦合
【摘要】: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张力体系,膜结构的分析方法与刚性结构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首先阐述了膜结构分析理论的特点和一些需要特殊考虑的问题,然后从初始形态分析、荷载效应分析和裁剪分析三个方面概要介绍了膜结构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继而针对膜结构分析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褶皱的数值模拟、考虑多目标的形态优化、基于裁剪-找形一体化思想的精确成形技术和考虑流固耦合的风振分析方法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最后对膜结构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作者单位】: 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215302,51378150)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158)
【分类号】:TU383
【正文快照】: 建筑膜结构具有造型新颖独特、传力简捷高效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张力结构形式,膜结构在力学表现上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刚性结构之处,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分析设计理论体系[1]。首先,由于膜材不能抗压、抗弯,需要通过薄膜张力作用来维持形状和抵抗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锋;杨庆山;李作为;;薄膜结构分析中的褶皱判别准则及其分析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华,单建;预应力索膜结构的D.R法找形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2期
3 陈波;武岳;沈世钊;;张拉式膜结构抗风设计[J];工程力学;2006年07期
4 武岳;杨庆山;沈世钊;;索膜结构风振气弹效应的风洞实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1期
5 伞冰冰;武岳;沈世钊;;膜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平面单元与曲面单元的比较[J];工程力学;2008年02期
6 叶继红;周树路;;改进动力松弛法在膜结构找形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2008年12期
7 张建;杨庆山;谭锋;;基于薄壳单元的薄膜结构褶皱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08期
8 张琴;曹国辉;;膜结构找形分析中的二次节点平衡法策略[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11期
9 李辉;刘振华;冯维明;;控制网格变形的膜结构找形新方法[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10 全亮;武岳;;基于薄壳理论的膜结构褶皱分析[J];工业建筑;2008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磊;大尺度复杂张拉薄膜结构整体分析理论及其软件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毛丽娜;充气膜结构反射面的形态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军,丁洁民;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膜结构初始形态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刘家喜,余志祥;膜结构设计制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3 余志祥,赵雷;张力结构形态确定的改进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4 程次,邓芳,顾磊;张力结构简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5 贾彬;王汝恒;;风洞试验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简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6 陈斌;龚景海;;充气膜结构找形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7 刘凯;聂素萍;刘宗仁;;膜结构裁剪分析中测地线生成的改进的非线性有限元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8 完海鹰,李童;张拉膜结构设计简介[J];安徽建筑;2004年02期
9 何爱军,王珊;膜结构初始形态确定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广勇;薛素铎;;基于流固耦合的膜结构风压系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昌永;王树斌;;薄膜结构中索滑动对结构性能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王健宏;那向谦;;膜结构常用的裁剪下料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3 肖亚明;陶广亚;;膜结构的设计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4 张宏超;罗永坤;;张拉膜结构的找形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5 王靖;邱志平;;复合材料张拉膜结构找形的力密度区间分析方法[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6 黄文虎;方勃;刘芳;;航天动力学发展与展望[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蒋跃文;叶正寅;;充气薄膜结构的气动弹性问题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吕佐超;吕晓寅;杨庆山;;张拉膜结构的有限元基础[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9 杨维国;徐国彬;;膜结构的实用裁剪下料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10 杨维国;徐国彬;;膜结构的实用裁剪下料研究[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梅玲;三维衣身原型曲面展平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蒋丽君;基于颈部特征的衣领三维结构数字化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乔磊;大尺度复杂张拉薄膜结构整体分析理论及其软件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赵冉;张拉索膜结构的膜褶皱与索系失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东武;星载大型可展开索网天线结构设计与型面调整[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田伟;刚性单层网壳结构找形与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强;换热管及内外流体多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余志祥;高速铁路大型客站建筑风荷载及流固耦合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新风;耦合水体流动循环系统的围海造陆区域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连旭;大跨体育建筑有效地域文本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飞;船体类球面外板水火成型工艺参数预报[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克金;柔性叶片水轮机获能区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鹏;耦合作用下索膜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宋荣敏;索杆张力结构的几何误差效应分析和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超;张拉型温室大棚基本设计理论及节点构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欧阳新义;张拉型温室结构分析与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张尧;张拉型温室膜结构找形及风振响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逸尘;绝缘弹胶物的褶皱与预防[D];浙江大学;2010年
9 时延文;基于男西装e-MTM生产形态的三维人体数据库的建立[D];东华大学;2010年
10 黄颖;大跨度张弦梁结构抗风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军,丁洁民;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膜结构初始形态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刘凯;聂素萍;刘宗仁;;膜结构裁剪分析中测地线生成的改进的非线性有限元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3 王君;吕乃光;邓文怡;董明利;;多约束条件在薄膜充气天线面形测量中的应用[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高柏峰,崔振山,黄健,邓荣俊;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的膜结构找形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王恒,谢步瀛;膜结构裁剪及展开的修正二次测地线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陈慧进,董冰,江锡虎;膜结构裁剪分析中曲面展开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单建,,蓝天;动力松弛法在张拉结构静力分析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8 任涛;;索网结构混合法找形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10期
9 王志明,宋启根;张力膜结构的找形分析[J];工程力学;2002年01期
10 杨维国,刘智敏;薄膜体系找形设计中二次找形方法的提出及其力学原理[J];工程力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昌永;沈世钊;;薄膜结构的形状确定分析[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研究[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张莉;张其林;龚铭;罗晓群;;任意空间曲面近似展成平面的板单元有限元算法[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毛国栋;索膜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谭锋;张拉薄膜结构的褶皱和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孙晓颖;薄膜结构风振响应中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向新岸;张拉索膜结构的理论研究及其在上海世博轴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达东;索杆膜结构的协同找形及荷载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马燕红;脊谷式膜结构风致振动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唐喜;基于ANSYS参数化语言的索膜结构找形优化和荷载分析[D];河海大学;2005年
4 熊平;空间梁单元在索膜结构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5 徐宗美;索膜结构形态优化分析与整体协同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6 张建;索膜结构形态分析及自振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司瑞娟;索膜结构体系受力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07年
8 于静儒;张拉索膜结构自振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韩智辉;索膜结构找形与荷载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宋月箫;基于流固耦合方法的气枕式薄膜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雅璐,张卫;膜结构的基本形态分析[J];南方建筑;2004年05期
2 罗永赤;;膜结构工程事故分析[J];特种结构;2006年01期
3 齐藤嘉仁,唐泽靖子;膜结构的现状与展望[J];建筑学报;2001年06期
4 惠卓;秦卫红;沈磊;张家华;;索穹顶结构新型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S1期
5 伞冰冰;武岳;卫东;沈世钊;;膜结构的多目标形态优化[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6 ;铝合金·膜结构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7 ;国际建筑膜结构的设计和营造专题技术交流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J];建筑结构;2003年06期
8 张京街;从世界杯体育场看膜结构[J];重庆建筑;2003年03期
9 张艳红,丁新中;膜结构—建筑艺术与技术科学的完美结合[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11期
10 余志祥,赵雷;张拉膜结构自振特性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富玲;吴明儿;翁文庆;高博青;;索结构与膜结构的形态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2 赵杰;杨庆山;;膜曲面裁剪及平面展开的二次测地线法[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王启文;吴健生;;膜结构研究综述[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4 陈波;武岳;沈世钊;;张拉式伞形膜结构风振响应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吕品琦;;张力膜材的皱褶分析[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蓝天;;膜结构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7 单孝全;;形态分析与生物可给性——现状与趋势[A];第九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艳;赵伟;;ANSYS在膜结构找形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钱基宏;;膜结构的“形态优化”[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杨宗林;罗晓群;张其林;;某复杂空间网壳的建模新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伟;二OO九国际膜结构展将在上海举办[N];建筑时报;2009年
2 李良树 刘文光 徐其功;膜结构——体育场馆的新宠[N];建筑时报;2006年
3 严慧 翁晓博 艾威;我国膜结构的成就、进展与思考[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张之秋;玻璃纤维与建筑膜结构材料简述[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璞;膜结构成就奥运游泳馆[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旭光;“水立方”外层膜结构完工[N];中国体育报;2006年
7 蔡欣烨;国产膜结构 蹒跚向前行[N];广东建设报;2004年
8 张俊良;盖房子就像搭帐篷[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9 张鸣 石莉莉;空间膜结构成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中华建筑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张超;揭开“鸟巢”膜面纱[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林;药物发现及靶向虚拟筛选的算法与程序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孟燕;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王继峰;基于可达性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杨荣山;轿车底盘平台开发中多目标优化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鎏;多目标优化进化算法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孙力;基于模糊理论的化工过程多目标优化集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徐鸣;基于群智能的鲁棒多目标优化方法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谭锋;张拉薄膜结构的褶皱和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于振花;海洋环境中有机锡的形态分析及其代谢降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务学;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多目标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2 赵光哲;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学排课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韩欣艳;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轧制规程优化设计[D];燕山大学;2011年
4 王达;遗传算法用于多目标过程优化综合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耿玉磊;改进的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及多目标优化软件的研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6 王国萍;多目标优化的电梯群控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玲;绵阳市涪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安英;遗传算法在多目标优化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9 崔丽;基于免疫遗传计算的钻前工程多目标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王建波;基于综合利益最优的集成调度优化模型应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0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1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