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集成优化处理
本文关键词: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集成优化处理
更多相关文章: 合流制排水系统 监测分析 溢流污水调蓄 强化快速处理工艺
【摘要】:镇江地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及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已经步入实施阶段,但针对排水系统的雨天雨水径流水质、水量及降雨特征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对雨天排水系统溢流水质水量与旱流污水及雨水径流水质水量的相关性也缺乏必要的了解。主要对镇江地区旱流污水水质、雨水径流水质和溢流水质特性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采用溢流污水调蓄与强化快速处理工艺对溢流污水进行末端处理,并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出水基本达到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可有效控制溢流污染负荷。该工艺可为镇江地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水的末端处理提供示范。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
【基金】: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专项资助项目(2008ZX07317-001)
【分类号】:TU992
【正文快照】: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在同一个管渠中进行输送、处理和排放。但是雨天时有大量雨水进入排水系统,对原水水质、水量及整个排水系统冲击较大。因此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优化过程中对所改区域旱流污水特性、雨水径流特征、区域面源特征及面污染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笃;张贝贝;任雁;张波;;镇江市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源解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10期
2 盛铭军;马鲁铭;王红武;屈强;;处理溢流污水装置的沉淀池流态模拟及验证[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9期
3 吕永鹏;肖建军;戴荻茜;李祖谊;孟庆富;解丽娟;潘文辉;;滨海城市绿地土壤盐分的暴雨冲刷效应与排水管理[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15期
4 李海燕;徐尚玲;马玲;;合流制排水管道沉积物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5 冯美军;王琳;卫宝立;杨杰军;;路面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23期
6 章茹;蒋元勇;万金保;戴年华;李述;;城镇化过程对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7 陈莹;赵剑强;张小玲;宋峧;严茜;;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季节变化特征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4期
8 张海平;滕俊伟;姜月;尹秋晓;;上海市高架道路径流持久性有毒物质研究(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4年02期
9 程晓娟;;基于SCS模型对宁德市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年08期
10 焦健;苏德荣;宋桂龙;;高速公路立交桥雨水径流水质状况及利用模式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4年Z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徐一茗;基于SWMM的巢湖市老城区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模拟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3 潘高峰;西安护城河水质修复与保持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金苗;城市雨水径流及合流制下水道溢流的污染解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陈霆;城市河道人工水面的水质测定及污染防治[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潘国庆;不同排水体制的污染负荷及控制措施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年
7 许玮;宝鸡市金渭湖水质模拟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8 檀秀娟;宝鸡市金渭湖水质测定及现状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柯孟岳;城市受污染河道水氮磷去除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10 章剑;雨污混接系统溢流分析及初级处理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胜杰,吴永旦;诸暨市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0期
2 金苗;陈霆;;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的污染特性分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年02期
3 赵磊;杨逢乐;王俊松;谢中伟;朱永官;;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特性及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8期
4 徐祖信;王卫刚;李怀正;金伟;徐俐;;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水处理技术[J];环境工程;2010年S1期
5 陈勇民;张仪萍;周永潮;张土乔;;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工程淤积分析与探测[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洪嘉年;;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J];给水排水;1989年05期
7 黄建设;建筑小区部分合流制排水系统[J];给水排水;2004年01期
8 张辰;;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5期
9 陈嫣;张辰;;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6年02期
10 张力;;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设施计算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强;王军;刘达克;车武;;北京市旧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工程规划)[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杰;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溢流污染控制及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刘强;校园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调蓄处理利用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杨云安;合流制排水系统管道沉积物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赵庆豪;雨天合流制排水系统水质水量调查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2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2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