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于性能设计的某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震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6 15:27

  本文关键词:基于性能设计的某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抗震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框架-核心筒结构 加强层 时程分析 反应谱法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我国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等,都是赫赫有名的高层建筑结构。现代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突破,体型越来越新颖,形式日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给结构的分析和设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减少结构水平位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设置加强层。但是在地震作用下,由于设置了加强层,结构将会沿着高度方向产生较大刚度和内力的突变,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加强层处,加强层上下附近几层的刚度发生突变,较容易形成薄弱层,对抗震不利。加强层构件主要有两种形式:水平伸臂和环带桁架。水平伸臂需要对称布置在结构的内部,并连接于核心筒和外围框架柱之间;环带桁架是指沿结构周边一圈布置桁架,环带高度一般与加强层等高,它相当于在结构身上加了一道“箍”,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目前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地介绍,预测加强层将会是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接着对加强层的机理和基于性能设计理论以及加强层在本文研究的几种方案的设置进行介绍。2.本次研究以工程实例为对象。在原有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处理,进而得到本文所采用的模型。本文分析五种方案,其中方案1不设置加强层。作为对比,剩下的四种方案均设置不同形式的加强层。3.Midas Building是一款近年兴起的分析类软件,它囊括了设计和有限元分析。本文利用Midas对五种方案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分析,得出五种方案各自的周期、质量参与系数、层间位移、层位移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不同方案的优劣性。4.PKPM中的EPDA程序是完全基于空间模型而设计的,能够进行弹塑性分析。最后就是通过EPDA程序对五种方案进行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层间位移、层位移、楼层弯矩等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不同方案的差异性,并与之前使用软件Midas分析的结果对比得出结论。5.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实际工程情况,对带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的结构设计提出相应的措施,并探讨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有待继续研究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73.17;TU973.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健军;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设置加强层问题的研究[J];广东建材;2004年02期

2 覃晓东,马心俐,苏杏;带水平加强层的框架——芯筒结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3 刘喜平;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设置加强层问题的探讨[J];西北水力发电;2005年03期

4 周春圣;张仲先;夏凯;赵春华;;顶部设置加强层的框-筒结构应变能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韩红波;;刚臂加强层在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6 林树枝;张杰;;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探讨[J];福建建筑;2008年02期

7 沈蒲生;陈宇;张明;;带两道加强层变截面框架-核心筒的振动特性[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喜平;;高层框—筒结构中加强层对上部伸臂内力和下部结构沉降性能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9 韦文斌;;浅析高层建筑加强层的设置——以诺德金融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0年08期

10 马高强;张晓光;;长方形框架-核心筒结构加强层设置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昕;郑毅敏;胡宇滨;徐文华;;某高层建筑带加强层结构设计方案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圣果;李绮文;;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作用的初探[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3 邓志恒;万云芳;向平;李云峰;;楼板厚度对设置加强层的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孙毅;张壮南;贾连光;;带加强层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静力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苏志彬;王立长;;设置加强层的一超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苏志彬;王立长;;某超高层结构中设置加强层问题的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何永春;邓小华;;重庆上海城二期C区3号楼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杰;加强层对高层框—筒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江磊;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克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苏原;带加强层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绍敏;带RPC空腹桁架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苏永;超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3 宋璨;带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高宗来;超高层建筑结构中设置加强层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5 马旭光;加强层布置及连接方式对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唐笑一;带钢桁架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7 栾宏宇;带斜腹杆钢桁架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8 王冰;基于内力突变的带加强层混合框—筒结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周伟;某超限高层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与加强层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10 郭永祥;带加强层的局部钢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59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259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